近年来,技工院校在内涵建设上有很大进展,其重要标志就是大力推广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 一体化教学改革可以分为课程体系的建立与施行两个阶段,其核心思想是打破传统学校教育以严密的学科体系逻辑顺序开发课程和实施教学的范式,代之以工作过程的顺序来组织教学内容,实现工学跨界融合。 当一体化课程体系按照科学的开发流程构建完毕后,如何卓有成效地施行一体化教学,形成科学的教学实施模式,就值得深入探究。笔者在研读学习理论时,发现认知学徒制适合应用于一体化教学的实施,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一定的成效。 一、认知学徒制概述 1.认知学徒制的涵义 认知学徒制是建构主义的一种重要教学模式。它既吸取了古典学徒制的长处,又没有放弃现代学校制教育的规模化和高效性。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按照从易到难,从一元情境到多元情境,先全局再局部的顺序,在真实工作情境中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或学习环境。学生相当于学徒,与周围的师傅(老师)及程度不同的其他学徒(同学)构成了实践共同体。个体成员们在师傅的指导下,在与同伴们的交流中,做好师傅精心准备的实践任务,达成学习目标。 2.认知学徒制的演进 古典学徒制,是徒弟在师傅的带领下一起做事,在实际的工作中学习。学徒观察、模仿师傅的工作,而师傅在生活和工作场景中通过示范、指导,帮助学徒习得工作能力。因其按工作需要来安排学徒的工作任务,系统性不强,低效费时,适合动作技能技艺的传授,能满足农业手工业时代的需要。 进入大工业时代后,传统学徒制的培养模式满足不了大工业对劳动者大规模的需求,于是现代学校教育出现了。然而学校教育逐步走向另一个极端,知识被按学科逻辑进行分解碎片化,脱离知识本来的应用情境,造成知与行的分离,学到的知识难以迁移,成为难以在实践中得到应用的惰性知识。 教育学者柯林斯和布朗发现学校教育把知识从其应用情境中剥离出来,而传统学徒制的学习却恰恰与知识应用的情境紧密相联。于是,他们思考把学徒制的长处与学校教育相联结,通过教学设计创设真实的工作情境,让学生在其中观察教师的工作方式和动作演示,接受指导和启发,并在实践共同体成员的社会互动帮助下完成工作任务,从而习得知识和技能。 认知学徒制是一种教育理论或教学模式,强调认知,可以单独发生在学校情境中,也可以发生在工作场所中。而现代学徒制是一种教育体制,以学校与企业密切合作为特点。 二、认知学徒制在一体化教学中的应用 1.教学内容的确定 认知学徒制模式的教学内容强调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与一体化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目标一致。一体化课程以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序化教学内容,让学生在真正的工作环境中建构知识,生成能力。因而一体化教学完全可以借鉴认知学徒制。 2.学习环境的创设——实践共同体 一体化教学场所不同于传统教室,其中包含实训区、教学区等,可以在真实工作情境中,按照工作过程把理论与实践学习融为一体。学生在老师的协助下,完成从实际工作中提取出来的经典的工作任务,破解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从而获得知识,默会能力,共同构成实践共同体。实践共同体这个概念来源于莱夫与温格的理论,其中的成员有着相同的愿景、一致的环境,进行着一样的或相关联的实践活动。师生间、学生间可以互动,小共同体之间、个人与其他共同体之间也可以互动。当生手进入共同体,从介入周边次要性的工作开始,逐步提高技能,渐渐变成熟手甚至专家,从共同体的边缘移动到中心。 以计算机类课程为例,其重视实操能力的训练。在进行一体化教学时,教师可以建立实践共同体,把所有学生分成若干个组别。每个组别由五名学生组成,组别之间的总体水平应该相当。每个组里安排一个成绩好的学生担任组长,再加上两三个中等程度的学生和一两个成绩较差的学生形成实践共同体。每个组围坐在一起,便于讨论和交流。教师给出的工作任务以中等难度为主,配上个别有一定难度的工作任务。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执行工作任务。组长在有余力的情况下,要指导帮助本组成员完成任务,指导别人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组员间也可以互相沟通和帮助。教师则在讲解示范完毕后,在各小组外围巡视指导。小组是小实践共同体,教师与各小组合起来的整体是一个大的实践共同体,目标就是提高共同体整体的知识技能水平,并促进认知学徒个体知识的成长。 3.教学方法 脑科学的研究表明,对于同样的学习材料,运用讲授、阅读、视听、演示、讨论组、动手做、学后立刻去教别人这些教学方法二十四个小时后,对材料的回忆保持率依次增加。因此,动手做以及教别人是十分有效的教与学的方法。 认知学徒制的教学方式承袭了古典学徒制情境化教学的合理内核,即示范、指导、搭建和拆除脚手架。此外还有认知学徒制中特有的三种教学方法:第一,清晰表达;第二,反思;第三,探究。 第一步,示范(或建模)。示范就是教师讲解、阐述或完成一个工作任务,展示工作任务的执行过程及发生的原因。认知学徒在观察和思考的过程中构建工作过程的概念模型,并被引导进入工作状态。对简单任务教师只要演示就可以,对复杂任务不仅要演示,而且要用语言进行讲解。例如在技校的计算机课程教学中,软件操作和硬件组装维护都需要教师大量的示范。 首先,示范的技术准备。计算机教室中应当安装教学网络管理软件,教师机可以操控学生机,把教师机的桌面投射到学生机的屏幕上。这样学生就能清晰地看到教师的操作过程。也可以在机房内安装投影仪,但没有前者的教学效果好。 其次,示范的设计。在软件操作教学中,教师一次示范不要持续太久的时间,学习内容要典型和适量,不能太多。如果软件操作的工作任务较复杂,可以把任务分解成小任务,教师示范一个小任务,学生操作一个小任务,示范和操作穿插进行。在硬件安装维护的教学中,可采取播放视频示范和教师实际操作示范相结合,播放相关视频是给学生一个整体的概念轮廓,而教师亲自动手进行示范,是为了让学生对工作细节了解得更清楚。 第二步,指导。指导就是当学徒进入工作状态后,教师观察、支持、引导、提醒、监督学生学习的过程。例如在计算机教学中,当学生自己在实训时,老师可在每个小组周围进行巡察,实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指导有四种形式,即脚手架、反馈、提示、暗示,每种都具有启发性的意义。好的指导应具有建设性。教师给出的反馈意见应是具体的,在提批评意见之前要先指出好的方面。在学习之初,教师要给予的指导较多,随着学生技能的提高,教师的指导可以逐步淡出,学徒之间的相互指导将起到更大的作用。 第三步,脚手架的搭建和拆除。当学习任务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时,教师采用循序渐进的路线、循循善诱的态度、启发性的指导方式,搭建脚手架,给予学生支持,扶持学徒从生手一步步地变成熟手,形成自身能力。而当师傅认为学徒的工作能力已基本形成时,应逐步拆除脚手架,及时退出,让学生独立完成。在技校计算机教学中,不是要教师把教学内容直接灌输给学生,而是尽可能地启示和暗示,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 第四步,清晰表达。让学生把所学的内容清晰表达出来,这是一个最好的学习方法。脑科学实验已证明,把自己学的东西教给别人,记忆的保持率为90%。学生在清楚描述自己是如何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会调动全部的注意力和思维,详细分析、探究和检讨所采取的行动,对所学知识和技能产生深刻的印象。在教学中可以设计这个环节,即让学生描述自己对某一任务的操作过程,或者让学生来辅导其他学生。这对于学生自己加强理解,对其他学生得到提高都有好处,使实践共同体的集体知识得到快速增长。 第五步,反思。反思是指学生将自己做的工作与教师或其他学生做的进行比较,总结自己做得好和做得不好的地方,感悟自己的收获。反思的形式可以采用写反思笔记、小组讨论等。当一体化课程即将结束时,教师可在各小组工作任务完成后,再对各组的工作成果点评,比较各组学生作品,让学生反思陈述,最后由教师点评总结。比如各组计算机组装情况比较,PPT作品制作情况比较等。 第六步,探究。探究是指学习不仅仅局限在课程学习层面上,还要探索新情况、新问题的解决办法。这要求学生有更强的能力,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新的课题供学生探究。 在运用这六种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出声思维是很重要的,即要说出来,使思维可视化,把隐性的知识和思考向外展示出来,使思维更明晰,印象更深刻。 4.顺序 指学习内容和学习任务安排的顺序。其一,按照复杂性进行递增,即学习任务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安排。其二,按照多样性进行递增。当学生的某种技能已经很熟练时,引入多种情境和任务,让学生在不同情境下灵活运用。 三、在一体化教学中借鉴认知学徒制的意义 认知学徒制在许多方面与一体化教学有相近之处,所以在一体化教学中借鉴认知学徒制的一些观点、方法可以丰富和充实一体化教学的内涵。 认知学徒制的优点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重视默会知识的习得,即解决问题能力的养成。第二,促进师生转变角色。它与一体化教学都是把学生作为中心。认知学徒制要求教师不仅是理论实践教学内容的专家,还要是教学专家;不仅能传播所拥有的知识,还能设计有效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在已有的文化根基上自主建立生长出新的认知,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发生新的转变,形成一个实践共同体,学生在其中获得知识技能的增长。第三,锻炼了学生的社会技能以及语言能力。认知学徒制教学方法中的清晰表达、反思能够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实践共同体的创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与交流能力。 因此,在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改革中,吸取认知学徒制等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长处并应用到一体化教学改革中,对完善教学体系、提高成效具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