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尼采自述道德谱系一个论战


  从表现形式、欲达到的目的和出人预料的技巧而言,构成《道德谱系》一书的三篇论文,也许是我写过的作品中最令人望而生畏的东西。正如你们所知,狄奥尼索斯也是黑暗之神。每篇论文的开头都会把读者引入歧途:它是冷静的、科学的,甚至略带嘲讽、有意惹人注目或保持低调。慢慢地,论文的气氛变得不平静起来;偶尔有一道闪电划过;接着是那沉闷的隆隆声,将那些令人不快的真相从远方传来;到后来,这声音越来越大,达到高潮。最后,在一阵可怕的霹雳声中,透过浓厚的乌云,给我们揭示又一个事实的真相。第一篇论文揭示的真相是基督教的心理:基督教来源于仇恨心理,它并不像有些人认为的那样,是来自人们的心灵,其实质是相反的东西,是对高贵价值的拒绝。第二篇论文是揭示良心的真相:同样的,它也并非像有些人认为的那样,是"人心中的上帝之声",而是一种残酷的本性,当它不能向外宣泄时,就转向自身内部发泄。在这里,我首次揭示出,残酷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最古老、最不可缺少的要素。第三篇论文回答了下列问题:苦行主义理想、教士理想的巨大动力来源于何方,尽管它是有害的、破坏意志的、颓废的?对这一问题的答案是:这并不像有些人认为的那样,是因为教士的背后有上帝在活动,而是因为没有其它更好的东西了,因为迄今为止它是唯一的理想,没有其它的理想与之竞争。"因为人宁可追求虚无,也不愿无所追求。"特别是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之前,缺乏一个与之相反的理想。你们已经明白我的意思了。一个心理学家准备了三篇有决定意义的论文来重新估计一切价值。本书首次对教士的心理状态作了分析。
  * *
  本书探讨的主题,即我们道德偏见的起源,我曾在另一本书《人性的,太人性的》中简要论述过。我是在索伦托开始写这本书的。那是一个冬天,我中断了自己的漫游,停下来回顾一下自己在精神上走过的遥远而充满风险的历程。我说的是1876到1877年的那个冬天。我的这些思想产生的时间应该更早一些。本书阐述的基本上还是这些思想,只是希望经过时间的磨练,这些思想会变得更为成熟、鲜明、强劲和完善。这么长的时间过去了,我仍然坚持着这些思想,而且它们是不可分割地交织在一起,这就使得我有理由相信,它们一开始产生时就不是孤立和偶然的,而是有着同一个根源,即产生于一种深刻地渴求知识的根本意志;这种意志要求着越来越准确的表达。只有这样看,才符合一个哲学家的真实情况。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会是孤立的:我们有了失误,这不是孤立的;我们认识到了真理,这也不是孤立的。就像果子必定是长在树上一样,我们的思想、价值、是非等等都必定来自我们身上,有着同一个来源,彼此连结在一起,并且成为一种意志、一种健康、一块大地、一个太阳的证明。本书结下的这些果子不知是否符合你们的口味?但说到底,它们跟那些果树有什么关系?跟我们有什么关系?跟我们哲学家有什么关系?
  我有一个疑虑,连自己也不愿意正视,是跟道德有关,跟迄今为止所有被称为道德的东西有关;这一疑虑从我还是一个孩子起,就不断地跟我的环境、年龄、教育和出身发生冲突,因此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是先天的。这样,我的疑虑都是停留在一个问题上:我们善恶观念的起源是什么?实际上在我13岁那一年,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一半是儿童游戏,一半是虔心敬神"的年纪,我已经就这一问题写了第一篇哲学论文。我的解答是:上帝是罪恶之父。这里是否有我先天的东西在起作用?不管怎么说,我是越来越乐意倾听这先天的声音,它十分新颖,可以说是不道德的,或者至少与道德无关;它的"绝对命令"是反对康德的,有一种神秘性。所幸的是,我渐渐懂得了区分神学和道德的偏见,不再在世界之外去寻求罪恶之源;经过一些历史和哲学方面的训练,再加上我在心理方面天生的穷根究底,我的这个问题很快就转变为另外一些问题:人在什么情况下形成善恶价值判断,这些价值判断自身的价值又是什么?迄今为止它们对人类的发展起着什么作用,是阻碍还是推动?它们是生命困顿、被剥夺或退化的标志,还是标志着生命充实有力、充满信心和勇气?我为这些问题找了各种答案,并且对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层次的人作了区别,还进一步深化问题,从答案中引伸出新的问题、新的研究和新的猜测等等,直到最后我到达一个分外奇妙的境界:它十分完美,又无可名状;它仍可拓展,又十分丰富;它的秘密是不为人知的。啊,如果我们这些探求者懂得如何保持沉默,那该是何等的幸福!
  有一本书篇幅不大,写得简洁明白,既很得体又时有惊人之语。它引起了我公开阐述自己关于道德起源观点的首次冲动。在这本小书中,我首次领略了一种对待道德的英国式态度,即违背常理、将一切对立起来,这对我很有吸引力。这本书就是保罗。雷博士写的《道德感的起源》,1877年出版。以前我还从来没有读过这样一本书,那里面几乎每一句话我都是不同意的,但我在读的时候并不显得烦躁。当时我也在写一本书,有时摘引了他的一些话,但不是为了驳斥,其实通过驳斥又能产生什么呢?我采取了更为积极的态度,即以更为可能的假设来代替他不太可能的假设,不过有时也以一种错误来代替他的错误。那是我首次展示自己关于道德起源的假设,而本书是对这些假设作进一步论证。不过当时我的做法还比较笨拙,在一些紧要之处我有些退缩。那时我还没有达到自由王国,还缺乏表达这种事物的特殊语言,往往会回到以往的习惯,时有犹豫和徘徊。
  当时我关心的不仅是我或其他人关于道德起源的假设,这一问题其实只是通向另一个重大问题的手段,关键在于道德价值问题,为此我不得不向我的伟大老师叔本华宣战,我的那本书全都是针对他而写的,仿佛他就是书的读者。因此该书也是一部论战作品,专门探讨了无私、同情本能、自我否定以及自我牺牲本能的价值等问题,而叔本华恰恰是将这些东西美化和神化了,最后将其看作价值自身。因此,他开始否定生命,也否定他自己。而从我心中产生的疑虑,更加涉及本质问题,并被不断深化,恰恰是反对这些本能的。我看到这些本能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危险,造成人类最高级的骗术和诱惑。人类会被引向何处,是否会走向灭亡?在这里我看到人类终结的开始,看到停滞不前,看到后退的趋向,看到反对生命的意志,看到世界末日瘟疫的先期不明显的征兆。我终于理解时下流行的"同情道德",甚至连哲学家都被其传染了,这难道不是我们欧洲文明最可怕的病兆吗?这难道不是变相地走向佛教,走向欧洲人的佛教,走向虚无主义吗?当代哲学家对于同情的偏好和赞誉是新产生的现象,而以前的哲学家对于同情价值的否定却是一致的。例如,柏拉图、斯宾诺莎、拉.洛切弗克和康德,这四人思想差别很大,但都一致给予同情以十分低的评价。
  初看起来,关于同情道德的价值是一个单独的问题,但只要我们深入进去,知道怎样提问,就会发现一个崭新的大世界:这里有一场骗局,不由得我们不产生种种猜测、疑虑和恐惧,而原有的道德信念开始动摇,最后会提出一个新的挑战,它就是:我们要批判道德价值,首先得对道德价值自身的价值提出质疑,要认清道德价值产生、发展或推迟的条件和环境,认清作为结果、征兆、掩饰、伪善、病态和误解而存在的道德,同时认清作为原因、医药、刺激物、抑制剂、毒品而存在的道德。迄今为止,还没有人能认清这些东西,人们通常认为,道德价值的价值是实际存在的和不容质疑的;他们也从不怀疑善人要比恶人的价值高。价值高的意思是,可以促进人类的发展,对其未来很有帮助,使之更加昌盛。如果事情的真相正好相反,那会怎样呢?如果所谓的善其实是一种退化的征兆,它包含着危险、诱惑、毒药和麻醉剂,因此现实的存在是以牺牲未来为代价的;也许现实可以变得更宜人一些,其危险性更小一些,但它也更为卑下,更为低级;那会怎样呢?如果道德让人类永远不能到达它本可以达到的高度,那会怎样呢?如果道德正好是人类最大的危险,那会怎样呢?
  如果本书对于有些读者来说是无法理解的或像天方夜谭,我想,这责任并不在我。其实我在书中已经说得十分清楚了,读者只要按照我的建议去仔细阅读我的前几部作品就可以了。当然,我的那些作品是不容易读的,例如《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我想没有谁敢说他已经读懂了,除非书中的每一句话都狠狠地刺伤了他,同时又深深地打动了他。只有这样,读者才可能分享本书创造的宁静氛围以及其博大精深。
  ——瞧这个人、道德谱系
网站目录投稿:惜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