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开心驿站联班基础知识第讲联律通则之对


  开心驿站联班基础知识第十二讲 联律通则之对联的避忌
  整理者:云诗雷情
  前面几讲讨论了对联基本规则即六要素,平仄放宽条例,词性放宽条例。今天讨论对联的避忌。
  首先,对联的游戏规则就是六要素。因此,违反六要素就是犯规,这些当然是对联的避忌。
  其次,《联律通则》还专门规定了一些避忌:
  第十条 避忌问题。(1)、忌合掌。(2)、忌不规则重字。(3)、仄收句尽量避免尾三仄;平收句忌尾三平。
  再次,联界还有一些未定论,还在争论中的避忌,如:孤平、孤仄。
  综合而言,对联的禁忌包括以下内容:
  一、音韵和谐方面的避忌:
  在音韵和谐方面的禁忌主要有:节拍失对、平仄失替、平仄失对(同声落脚)、三平尾、三仄尾、孤平等。
  (一)、节拍失对:
  指出对句按照语意节奏,断读的节奏不一样。
  月上 芸窗 惊 好梦
  风来 室内 怎能 安
  "好梦"和"怎能"不宜拆分。出对句的断句不一致。而且词性、结构也失对。
  历秋冬剩花几许【哥仔】
  化雪冰消香万山【联友】
  如果按照诗律来断句:
  历秋 冬剩 花 几许
  化雪 冰消 香 万山
  显然出句不通,且46字失替。而对句则句意通顺。
  1/19
  孤灯 同月 亮【联友】==
  形名 连名 形
  "孤灯同月一样亮"或"孤灯同月一起亮"。这是一个完整的句子。
  孤灯 同 月亮【联友】==
  形名 连 单纯词
  "灯和月"。这是一个并列结构作联合主语,或类似于"古道西风瘦马"的纯名词意境。
  孤灯 同月 亮【联友】==
  孑影 盼君 归【荷塘】
  孤灯 同 月亮【联友】==
  羌笛 共 秋风【联友】
  这样对,是可以的。所以判别对句是否节拍失对,要看出对句的语流是否一致。
  (二)、平仄失替
  【失替】:一个句子中,音步步脚的平仄不按照马蹄律的规定平仄交替(即没有做到"二四六分明"),叫失替。
  疏篱小径新痕翠【联友】==
  平平仄仄平平仄
  繁壑老藤枯枝黄【联友】
  平仄仄平平平平
  对句四六字"藤"、"枝"都是平声,没有平仄交替。而且因为第六字失替,还造成了四平尾。
  判断是否失替,要从句子的古音和今音分别判断。如果其中有一个合律,就不是失替。只有古音、今音都失替,才是真正的失替。
  上例各个字的古音今音平仄都没有变化,所以对句的24字位失替是板上钉钉。
  (三)、平仄失对:
  【失对】:上下联在节奏点上,不是平仄相反,而是平仄相同,叫失对。
  2/19
  如上例,
  疏篱小径新痕翠【联友】==
  平平仄仄平平仄
  繁壑老藤枯枝黄【联友】
  平仄仄平平平平
  对句第六字"枝"与出句"痕"都是平声字,平仄相同而非相反。
  可见,失替和失对,都是因为没有遵守"246分明"造成的。
  同样,判断上下联是否平仄失对,也要用古音和今音去检查。如果古音今音其中有一个是上下联平仄相反的,就不是平仄失对。
  联界有一种说法:"忌同声落脚"。这其实就是说平仄失对。
  有人把这个禁忌定义为上下联最后一字都是平声或都是仄声,即联脚平仄失对。
  愚意以为,这是不全面的。
  音步有步脚(每个音步的后一个字);分句有句脚(每一个分句的最后一个字);上下联有联脚(上下联的最后一个字)。联脚同时是最后一个分句的句脚,也是全联最后一个音步的步脚。
  所以,愚意以为,同声落脚有三重意义:
  ⑴、音步步脚失对;
  ⑵、分句句脚失对;
  ⑶、全联联脚失对。
  这三个层次的失对,都是同声落脚,都是对联的禁忌之一。
  (四)、尾三平(三平尾)、尾三仄(三仄尾):
  1、三平尾
  【三平尾】:下联最后三个字都是平声字。
  犹怕春来梅事尽【飞雪落尘】
  恐无香在诗魂孤【联友】
  仄平平仄平平平
  3/19
  这是由于第五字不论,把应仄第五字错用平声字而造成的。我们在说"一三五不论"的时候,强调了一个条件:必须不造成三平尾,就是这个原因。
  2、三仄尾
  【三仄尾】:上联最后三个字都是仄声。
  初露桃腮蝶索吻【联友】
  平仄仄平仄仄仄(古)
  平仄仄平平仄仄(今)
  可见,如果把出句看作古音,是三仄尾。但是,如果吧出句作为今音,则合律。
  三仄尾、三平尾,都是诗律的术语,只对五言、七言律句而言。即只适用于对联中的五言、七言律句。
  双数字数的句子,或形式虽为五、七言句,但因领字或句首句中有单音节音步而依意节律断句为"1+4"、"3+4"或"1+6"句式的句子,不必考虑三仄尾、三平尾的问题。
  因为双数字数的句子,只要保证246字位平仄交替,就不会出现三平尾和三仄尾。
  《联律通则》的要求是:"仄收句尽量避免尾三仄;平收句忌尾三平。"
  这是因为,三仄尾在古人的格律诗中偶有所见,而三平尾则极其少见。可见,古人是把三平尾当做格律诗的大忌,而三仄尾则是格律诗的小忌。
  原因是,仄声包括上去,古音的入声其实发音跟去声相似去声、入声与上声的差异较大,即使三仄尾,只要有上声跟去声、入声交替,也不会感觉到很单调。
  初露桃腮蝶索吻【联友】
  入去上(古)
  后三有入声、去声、上声,还是有比较大的变化。所以读起来不会太沉闷。
  当然,能不出现三仄尾是最完美的。
  因为格律诗是对联的来源之一,所以,格律诗的禁忌,自然也是对联的禁忌。因此,我们在对联实践中,应该自觉按照《联律通则》对三仄尾和三平尾的规定。
  (五)、孤平:
  在古人的格律诗中,基本找不到孤平的句子。可见,孤平也是格律诗的大忌之一,古人在格律诗的创作中,已经自觉避免孤平。
  4/19
  可是,《联律通则》并没有"孤平"这个禁忌。为什么?
  有专家解释说:这是因为,对孤平的定义,诗词联界还没有达成一致的见解。王力和启功给出的孤平定义,各有其支持者,未能统一。
  王力先生的观点是:在平声收尾的律句中,除了尾字外,只有另一个平声字孤独存在,就是孤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如果第三字不论,就是:
  仄仄仄平仄仄平,这就是孤平。
  但是,王力先生这个观点,对于五字句的诗律正格就解释不通:
  仄仄仄平平
  这也是除了尾字以外,只有另一个平声字。但这个句式,却是诗律正格之一。
  启功先生的观点是:只要有两仄夹一平,就是孤平:
  仄仄仄平仄仄平
  平仄仄平仄仄平
  仄平仄仄平平仄
  仄平仄仄仄平平
  按照启功先生的定义,孤平不仅出现在平声收尾的律句,也会出现在仄声收尾的律句。
  但是,两种观点都一致认为,孤平是格律诗的大忌之一。只是什么才算是孤平?以什么定义来判断孤平?现在还没有一致的意见。
  我认为(也有不少人认为):只要平声收尾的律句,有两个平声字连在一起,就不是孤平。而没有两个平声连在一起,还是孤平(有专家说这是清朝王士祯的观点但暂时我还没有查到相关论证)
  :
  仄仄仄平平
  虽然符合王力先生的孤平定义,但是因为有两个平声连在一起,所以不算孤平。
  平仄仄平仄仄平
  虽然除了尾字外,句中有另外两个平声,但是不能连在一起,所以也算孤平。
  5/19
网站目录投稿:幻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