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艾人物的第85篇原创文章 文/麦大人 01: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的其中一句,是我小时候最常念叨的两句话,只是当时不知道是哪位大师的佳作。 大抵年少无知时,都喜欢吟诵几句古人的诗词,来显摆一下自己的文学涵养,在小伙伴们面前卖弄下,以提高自己逼格。 正如这首词里所说,我们都是在那个没有多少烦恼的时候,故弄玄虚地想弄出个与众不同的举动来,博得他人的夸赞及喝彩。 真正人到中年,这时上有老下有小,中间事业已到天花板,家庭两头跑时,你就算有无数的委屈,也是含着热泪往肚里咽。哪里还说得出来,欲说还休、欲说还休。 月到十五光明少,人到中年万事休,一点不假。 或许是年岁渐长,出世阅历徒增,现在很能体会当时辛同学当时悲苦寂寥、壮志未酬的心情。 真正的痛苦是说不出来的,能说出来的都不算什么痛苦。 所以,真正的孤独不是没有人在身边,而是身处闹市却没有一个可以倾诉的对象。 02:
历史的齿轮走到南宋绍兴三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161年。 在金国境内济南府,一个月明星稀的晚上,有一个神色慌乱的和尚不要命地狂奔。他身后有一个二十余岁的少年快马加鞭,绝尘而去。 两个人像猫捉老鼠,已经赶了三天三夜的路,身心俱疲,累得快要吐血。前者当然不能停下,否则小命就没了,后者自然更不能放松,花了如此代价,总不能让快到手的鸭子飞了。 眼看只有一丈之地,少年大喝一声:"休要再跑,拿命来!" 和尚一个踉跄,瘫软在地,求饶道:" 好汉饶命,我知道你是神兽降世,力大无穷,看在往日情面上,就饶了我吧!" 少年一言不发,目光如炬,左手伸进和尚胸前衣服里搜出义军印信,右手寒光一闪,一剑封喉,结果了和尚的性命。 少年正是辛弃疾,山东济南人,时年还不到21岁。和尚原是一同起义的兄弟义端,后来叛变卖友求荣,偷了义军印信去投靠金狗。幸好辛弃疾及时赶到,不至误了大事。 很多小伙伴们都惊呆了,我们从小读的课本里面不是说辛弃疾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词人吗?哪里听说他还会武功,而且杀人技术这么娴熟的。 没错,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有宋一代,文武兼备,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的有好几位。 一个是北宋宰相范仲淹,出将入相,不在话下,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 另一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岳武穆,文韬武略,北伐中原,直捣黄龙,最后被奸臣陷害,功败垂成。他写下了那首脍炙人口的词《满江红》,至今读来仍是催人泪下。 还有一位便是辛弃疾,都说英雄出少年,但他徒有建功立业之心,一生始终报国无门,壮志难酬。 他的剑术在盛唐可以找到一个知音,就是那个一生仗剑走天涯的李太白。 正如霜刃初试之日,便是利剑沉埋之时。 03:
都说乱世出英雄,像三国曹操和刘备,都是在乱世之中雄霸一方。 再往前战国时代,群雄并起,人才辈出,各为其主。"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只要有经世之才,英雄到哪里都有用武之地。 辛弃疾生逢乱世,山河破碎,已经很不幸了。更不幸的是,生在一个苟且偷安、不思进取的国家,注定一生无望。 两宋之际,财狼俯视。北边有辽,东北有金,西夏盘踞贺兰山一带,西南方有吐蕃和大理国。除了东南沿海稳固,整个大宋在强敌环顾之下,岂能睡得安枕? 历史上任何一个动乱年代,都不乏有识之士和热血青年,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血洒疆场,马革裹尸。 国家越是贫弱,民族凝聚力越强,向心力越高。 辛弃疾一出生,正好是岳飞人生最高峰,挥师北伐,打败金军,收复洛阳。不过两年后,他被以"莫须有"之罪杀害,一代名将,就此殒命。 由于从小生长在山东沦陷区,父辈自然给他灌输很多国仇家恨,以后收复河山的思想。他在少时就熟知岳飞的故事,因此苦练剑术,熟读兵书,梦想有一天能够驰骋沙场,完成岳武穆未竟的事业。 长大后,辛弃疾就在家乡组织了义军,一下子就有2000多个兄弟加入。他又带着这帮兄弟去投靠更大的首领耿京,当时旗下聚合了山东、河北诸路义军,总共有近25万人,辛弃疾被任命为掌书记。 辛同学文韬武略,这样的人才着实难得,很受耿京器重。 所以才出现了上面那个千里走单骑追杀和尚一事。当他把义端的人头带回时,义军中响起了雷鸣般的欢呼声。 "你是我们所有人的偶像",这句话在义军中此起彼伏,大宋第一古惑仔由此诞生。 04:
就在追杀义端的第二年,金国又挑起事端,金人内部出现矛盾,金国皇帝完颜亮被部下干掉,因此他们只能向北撤退。 这时,辛弃疾向首领建言,这正是北伐的好时机。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耿京于是派辛弃疾和贾瑞一起南下,与南宋当局谈合作。 一路上都很顺利,但是在回程途中,辛弃疾听到义军中出了大事,耿京在海州被另一个叛徒张安国给杀害。 干革命本就是世界上危险系数最高的一种职业,因此要随时做好掉脑袋的准备。 这时辛弃疾可没想这么多,他悲愤难鸣,发誓无论发出多少代价,一定要为耿京报仇,亲自手刃叛徒。 经过精心策划,他率领50名敢死队,夜袭金营。于五万敌军之中,活捉张安国,并连夜狂奔千里,押赴临安就地正法。 这样的举动,无疑于历史上怕也不多见,也只有关公做得到,于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耳。 对,你没看错,这不是武侠小说里面的情节,当时辛弃疾22岁,真英雄矣。 晚年有辛弃疾赋诗为证,《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觮,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从这首诗里,不难看出,作者对年轻时期那段峥嵘岁月、金戈铁马的日子是何等的缅怀和向往。现在读来,依然杀气腾腾,跃然纸上。 只可惜韶华易逝,那样的机会永远也不会再有了,一生抱负如流水,此后他终生都没有再踏入北方老家。 05:
接二连三做了两件壮举,辛弃疾名噪一时。这是他也才二十出头,很多人以为他以后前途无可限量,连辛弃疾自己也这么认为。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一切的发展都不是预想的那种。 高宗赵构在一堆佞臣的怂恿下,对辛弃疾的表现没有高兴只有担心。于是便任命他为江阴签判,步入仕途生涯,时年25岁。 虽然只是一个地方小父母官,他依然一心一意干得起劲,热情洋溢地写了数万字的《美芹十论》、《九议》等抗金举措。 他的这些建议都是极富针对性,获得朝臣们一致称赞,但也仅此而已,朝廷始终提不起兴来。花了很多钱拍了部电影,结果就是叫好不叫座。 他其实不太了解政治,一两个坚持北伐的清流,放在南宋那个乌烟瘴气的大染缸里面,正如一滴墨水放进汪洋大海,无济于事。 于是他逃脱不了转辗各地的命运,江苏、福建、江西、湖南等地担任转运使、安抚使什么的,治理荒政,整治治安。这些地方多则一年,少则数月。 他就是大宋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完完全全充当一名救火队长。 从公元1181到1207年,二十多年间他竟然史无前例地被调动37次之多。辛弃疾真是欲哭无泪了,你们TMD是故意来整我的吧。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我辛弃疾一生的使命就是要赶出金狗,恢复宋家天下,而不是空耗在这些地方事务上虚度光阴,天下之大有谁能了解我此时此刻的心情?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做了这么多实事,到头来落得个被弹劾罢免的下场。一切的一切,让辛弃疾心灰意冷,早有隐居山林的想法。 他在上饶带湖建了一个庄园,取名"稼轩",并自号"稼轩居士"。此后的二十年间,他几乎闲赋在家。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陈同甫是辛弃疾好基友陈亮,在那些黯淡无光的日子里,幸好还有几个知己相伴,可以聊以慰藉。 公元1175年夏天,第一届"鹅湖大会"在江西上饶举行,说白活就是第一届哲学高峰论坛召开。这次盛会,那个时代最有名望的哲学家系数到齐,由吕祖谦邀约,朱熹、辛弃疾、陆九渊和陆九龄等。 会议主题实质上就是朱熹的客观唯心主义和陆九渊的主观唯心主义之争。双方固执己见,互不相让,最后大家不欢而散。不过,鹅湖却成了文化旅游胜地。 公元1188年秋天,好基友陈亮写信给辛弃疾和朱熹,相约在铅山共商天下统一大计。这年冬天特别冷,辛弃疾染病在床。另外,朱熹有事耽搁未能赴会。 那晚,雪后初晴,辛弃疾一眼看见路上骑大红马的陈亮。他喜出望外,病痛一下子好了很多,跑过去相迎。 两人久别重逢,感慨万千,坐在石桥上对饮,纵谈国是。为国家的残缺而痛心疾首,盟誓为统一祖国而奋斗不止。 辛弃疾在与陈亮别后写的《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中发出"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的呐喊,正是这种豪情壮志的写照。 06:
在他人生的最后几年,这时已经六十四岁高龄的辛弃疾,意外地接到了朝廷的新任命。 当朝宰相韩侂胄,以主战抗金,已建立自己的声望。但是这么多年没打仗,军备废弛已久,岂是想打就能打得赢的? 作为优秀军事家的辛弃疾,当然很清楚两国交兵,打的就是后勤保障。直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这些,那就是另一个赵括纸上谈兵。 一心好大喜功的韩侂胄,当然不乐意被泼凉水,把辛弃疾打发回家了。 一无良将,二无粮饷,这场仗还没打就已经输了。最后韩侂胄也是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在金国的授意下,被皇后设计杀死,函首于金。 辛弃疾人生中最后的一次职场演出,做了绍兴和镇江知府。犹如回光返照,他也知道,自己今生前途是全部葬送了。 一日,登临镇江北固亭,面向北方,凭栏远眺,思绪万千,胸中激愤一泄而出。写下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篇传唱千古之作。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bi)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最后一句反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自比廉颇将军,老当益壮,不移白首之心。我是还有这个心愿,只是国家不会再给我机会了!泪崩!!! 公元1207年秋,已经身染重病卧床不起的辛弃疾,最后一次接到任命,只得请辞。 英雄暮年,万事皆空。这一年九月初十,已经沉睡了好几天的辛弃疾睁开眼睛大喝一声:"杀贼!杀贼!"一切归于沉寂。 这位大宋第一古惑仔,带着悲愤的心情离开人世,享年68岁,谥号"忠敏"。 作为一个战士,生命不息,战斗不止,死得其所,呜呼哀哉! 07:
天意弄人,终其一生辛弃疾都默默无闻,没有实现建功立业的梦想。 没有成为一个职业的古惑仔,也没有成为偶像岳飞一样北伐金国的夙愿。这是他的不幸,于我们却是何其幸运。 史家之不幸,是诗家之大幸,这是辛弃疾始料未及的。 这样,我们今天才有一代词宗,有幸看到这灿若星河的美丽诗篇。 他发展了苏东坡的豪放派,是南宋豪放派的集大成者,在词的意境和成就了超过了南宋一代,当仁不让地担当了南宋文坛领袖。 他被后人尊为"人中之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除了豪放激荡的词外,也有少数婉约细腻的佳作。 《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民国大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把"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作为人生的第三重境界。 中国互联网巨头之一百度公司名称由来,就是从这首词的最后一句提炼来的,可见辛弃疾的影响力。 类似的还有《贺新郎·甚矣吾衰矣》: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太喜欢这句了: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后世一代英主康熙皇帝这样评价他: 君子观弃疾之事,不可谓宋无人矣,特患高宗不能驾驭之耳。使其得周宣王、汉光武,其功业悉止是哉! 最后以同时代的爱国诗人陆游评价他的这句话结束: 大材小用古所叹,管仲萧何实流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