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任不久的村官王鹏到乡里开会回来,阴着脸,急匆匆地来到老支书的家,一进门,开口就说:"刘支书,咋们村还有几项重要指标没有完成哩,咱村上可是市委书记的双联点啊。" 老支书看了看这位大汗淋漓的大学生村官,和气地说:"慢慢说,别急,看看啥指标没有完成。" "乡上要求咱村扶持五个专业特色大户呢,可咋村山高沟深路远,加上外流人员多,有眼光的都举家到城里打工去了,连一个专业户都没有呀。"王鹏心里直犯急。 老支书掏出一支烟点上,苦笑几声,说:"王支书真的没有?你好好想想嘛。" "这还用想吗?根本就没有。" 老支书吸了一口烟,吐出一个烟圈,漏出满嘴黑牙,不紧不慢地说:"我们吃的油从哪里来的?" "不就是张大牛家榨的吗?" "这不就是专业特色大户吗?"老支书反问。 王鹏火烧火燎地问:"这也能算?" 老支书肯定地说:"这也是粮油加工业嘛。" "他也是去城里买胡麻榨油的,没产值,没利润啊。" 老支书不紧不慢地吸了一口烟,说:"我们村三百二十七口人,按每人每月吃五斤油计算,不就有产值了吗?至于利润,一斤胡麻油十元,实际成本不到七元,你按数字推算不就是利润了吗?" "这也行,但还差四个大户。"王鹏苦笑着说。 老支书说:"李狗蛋算一个。" "那个杀猪骟牛的?" 老支书又吐出一个烟圈,说:"算是屠宰大户。" "可是李狗蛋杀猪不收钱,骟牛不要钱,怎么算得上特色专业大户?" 老支书说:"他不收钱是真的,但哪家杀猪不给他送肉?多的五六斤,少的也有二三斤,还得管上一餐饭。骟牛骟羊都送烟酒,肉、饭和烟酒按价去算,一年收入不少呢。" "啊,双联摸底时这些都是贫困户啊?"王鹏听得有点发愣,不住地摇头叹息。 老支书又巴嗒了一口烟,说:"小王啊,不能光看数据和资料。周二娃媳妇也算一个。" "栽植了1亩油松的那个?" "对,算是种植大户吧。她一个亲戚在林业局,提供的苗木和技术,你看现在树绿的,高的,长那么大了。她家还盖起了新房哩。" "还有两户呢?" 老支书又吐出一个烟圈,说:"韩大展家养了20只羊,4头牛,算是养殖大户。" "我看咱村每户都有牛羊,他算不得大户?" "双联时他用无息贷款又买了牛羊。"老支书肯定地说。 "我听说他用贷款买了三轮车,没有买牛羊么。"王鹏说。 "还有贾根柱,他开了个小卖部,算是经商大户。" 王鹏不解,问:"他家的货摊子,一麻袋就装完了,能算大户吗?" "小王啊,咱村好多人都离开了这个穷山沟,留下来的都是些老弱病残的,真的不好凑啊。人你就按照我说的填吧,数字就按乡上的要求去填。" "这样造假不合适吧。"王鹏说。 "贾根柱家庭人口最多,是村上的超生大户。是超生大户还差不多吧?"王鹏开玩笑地说。 老支书沉默了一下,然后说:"多种经营大户。" "多种经营大户?"王鹏更是不解。 "对,多种经营大户。"老支书点了點头,"他家人口最多,地也就多,全家吃的都靠自己种养,既种粮食还种菜,他家养了1头牛,2头猪,5只鹅,10只鸡,还有一条狗哩。" 王鹏对老支书的话简直佩服得五体投地,他心里五味杂陈。走出支书家,他迈着沉重的脚步走向村部。想起那么多的数据和指标,他决定晚上召集村民,召开一次摸底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