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开秧节


  白族开秧节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这首古诗,写的是时令四月农家辛勤劳作的情景。俗话说"闹四八月",四月,人们插秧养蚕,割麦打场,家里的闲人也少了。
  江南人插秧的第一天叫做"开秧门"。开秧门时要买肉买鱼置办酒席庆贺,全家人和请来插秧的帮工师傅美美地宴饮一顿。
  祖国各地形成了许多关于开秧门的有趣的风俗。浙江湖州农村开秧门那天,挑第一担秧苗下大田前,必先喊一声"老田公尸其意思是请求田公保佑。长兴一带开秧门插的第一株秧,必先倒插,接着拔起,再顺插,据说这样可以避免秧痂病。云南大理白族人开秧门时,要举办盛大的栽秧会,先推举出"秧宫",秧官下令,来到秧田。田埂上先插秧旗,然后哨呐、键锣、皮鼓齐鸣,秧官说吉利话,妇女便下田栽秧。哈尼族支系叶车人开秧门,必先吹奏。栽秧号",人们个个穿上新衣裳,带着甜酒、佳肴和糯米饭,来到田间聚集在一起欢庆开秧门。首先由号手吹一阵"栽秧号",由寨中老人或有威望的人先拔下第一把秧,预祝丰收,然后人们兴高采烈地下水拔秧,栽秧。老人小孩则在田边喝彩助兴。
  插秧是一项紧张而又有趣的农活。插栽时,手头慢的不许向手头快的让位,这样,快手们就一下子"落"后一大截,他们一关笼(即把慢手后面的水面插上秧),慢手就变成了"笼中鸟",田野里,立时爆发出一片欢笑声。这项农活季节性相当强,为了抢时间,往往是全家老小齐上阵。宋代诗人杨万里《插秧歌净为我们具体形象地展现了劳作的情景: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且看,一家男女老幼四人,冒雨插秧,唤他们上来早餐歇一会儿再干,却是"低头折腰只不答",何等忙碌!
  秧插完毕,最后一天上岸时,关秧门了,人们会将主人包围起来,给主人浑身上下糊上稀泥巴,谓之"糊谷仓",预示秋季稻谷满仓。
  苗族开秧节
  贵州从江地区苗族民间农事节日,每年春季插秧前择日举行,苗语称为"该邪介",意思是"开始插秧"。节日那天,在村寨头人主持下,先用鱼、肉、酒、茶泡饭向祖先献祭。然后,天不亮头人就赶到村寨公田插三丛秧苗,秧苗呈三角形;同时,立三个草标在旁边,各户人家在这天也以鸡、鸭、鱼、肉等上供,之后各自下田插三丛秧苗,以示开秧。祭祀的供品用毕,即被全家人聚餐食掉。节日过后,繁忙的插秧劳动就正式开始进行。
  开秧门,苗语叫"气依",即在插秧之前,要举行"开秧门"仪式。在大部分苗族地区,过去都有"秧头"。在开始插秧那天,"秧头"带上一只公鸡、香纸、酒糯米饭、五根茅草和一根六七尺长的、去皮、有五个权的泡木树,于天刚亮时去到田里(沿途不准人见,否则不吉利),先把泡木树和茅草插在田中,再用供品敬祭。敬毕,扯秧插上三五窝即可回家。在方白一带,没有"秧头",各家自己开秧门。由一长者走到田间,先插一束芭茅草,然后围绕芭茅草插九兜秧。
  在台江城郊一带,开秧门这一天十分热闹,家家煮鱼、蒸糯米饭,青年男女还在游方活动,预祝插秧顺利和新谷丰收。
  哈尼族开秧门
  洋溢着春天气息的"里玛主"一过,农历三月中旬,居住在哀牢山的哈尼农家的插秧季节也就到了。每逢春耕之前,各户都要选定一个好日子来过栽秧节,也叫"开秧门",是以家庭或村寨为单位进行的节日。"开秧门"这一天,整个哈尼村寨都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气氛中,他们以这种古朴的传统仪式来迎接播种的日子。一般哈尼族插秧须选定良辰吉日,属龙、猴、狗、马的日子都可以。插秧当天,家家户户都要做汤圆来献天地。一大早,各户男性家长要备好糯米饭、熟鸡蛋或熟鸭蛋、几片盐酸果树叶以及蒿枝做成的筷子,并将它们置于自家水田的水口处,行完这些仪式后方可插秧。插秧时,要先插三撮,一撮代表人吃的,一撮代表牲口吃的,一撮代表所有的庄稼,然后用竹箩罩起来,直到秧插完了之后才能拿起来。之后,围田快跑一圈,预示着今年的插秧能顺利地尽快结束。举行"开秧门"仪式的目的是希望避免天灾,避免虫灾,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按哈尼族的传统,媳妇是插秧的能手,因此,插秧季节媳妇们都要从外地或娘家赶回来,栽下来年喜庆丰收的秧苗。根据风俗,"开秧门"这天,凡是从进行仪式的水田边经过的人,不论男女老少也不论是陌生人还是熟人,主人都会将你拉下田去参加这一活动。就算你不会插秧,只是随便插上几支,主人也很高兴,因为它是吉祥、幸福的象征。
网站目录投稿:从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