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慎(1687-1772),初名盛,字恭寿、恭懋、躬懋、菊壮,号瘿瓢,别号东海布衣,福建宁化人。黄慎少时家贫,早年丧父,为谋生计,以卖画为生,并以画师终其身。其绘画以写真起步,初绘人物画,进而推及山水、花鸟画;以工笔画为始,进而转向写意画为主。黄慎为"扬州八怪"之一,以人物画著称,又能诗且善草书,其绘画、诗文、狂草书法被称为"三绝"。黄慎的存世作品多数为国内外博物馆所收藏。山东烟台市博物馆收藏文物颇丰,目前藏有黄慎绘画作品11件/套,这里挑选三幅精品赏评,以飨读者。 一、烟台市博物馆收藏的三幅黄慎写意人物画 就黄慎人物画风格而言,黄慎早期绘畫风格明显受他的同乡上官周影响,所绘作品多为工笔小写画,画风工细,行笔乃是一丝不苟的铁线描技法。代表作有康熙五十八年(1720)创作的设色工笔人物扇面《碎琴图》,人物描绘细腻、比例准确、布局严谨、设色清妍典雅,落款是仿钟王小楷。雍正二年(1724)黄慎移居扬州后,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人物画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他创造性地以草书笔法入画,行笔潇洒、纵横挥毫,笔墨的粗细、轻重、浓淡、干湿,巧变不竭,又能将山水、花鸟画中的水墨写意技巧用于人物,形成了奔放、热烈、奇崛、狂放无法度的个人风格。 从黄慎人物画题材内容上看,黄慎人物画形象的选择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主要包括三大类人物题材:一是劳苦大众题材。黄慎这一类题材作品最多,直接从生活中取材,选取的对象有渔夫、渔妇、乞丐、樵夫、市井平民、潦倒文士等。黄慎之所以倾向于选取这类题材与他青少年时期的遭遇和经历有关,他对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和精神境界有着深刻的理解与同情。二是神仙人物与驱鬼辟邪题材。这类充满世俗情调题材的作品多属商品画,是为迎合当时绘画市场和人们的审美趣味所作,"以画谋生,良非得已"。三是历史人物故事题材。这类绘画基本承袭传统人物画的题材,大多描绘的是文人雅士、侠客名臣的懿行逸事,表现他们的高洁情操与旷达襟怀,显示了黄慎虽为职业画家但具备文人画家的艺术品位及审美情趣。 烟台市博物馆所藏的三幅黄慎写意人物画精品,是黄慎到扬州后独创的草书入画的代表作,所绘人物形象取自劳苦大众,属于黄慎中晚期典型的写意人物风格作品。 (一)清代黄慎《釆茶翁图轴》 《釆茶翁图轴》(图一)为纸本、设色,纵137.1厘米,横64厘米。画中绘一身着白色曳地衣衫、头戴黑色方冠、须发皆白的老翁,手提釆满山茶的竹篮,徐步而归的情景。老翁神态恍惚、似醉非醉之态呼之欲出。釆茶翁的身体从肩颈部到腰部以下用一根线条连笔勾出,从颈部落笔,稍按即提,形成线条的一个转折,徐行至肩部再提,线条圆转,然后放笔疾行至臂弯处和腰部,线条几乎在飞舞,线条的墨色也随着运笔力度和速度变化而产生了虚实、起伏、粗细以及浓淡的变化,转折的变化与人体结构特征基本一致。从绘画效果上看,草书笔法描绘的线条不仅表现了衣纹的变化,还把处于动态中的人物形体结构也表现得较为细致,使人物更加生动传神,耐人寻味,显示了黄慎高超的笔墨技巧和以草书入画的绘画特色。 画面左上方以草书题七言诗一首:"釆茶深入鹿糜群,自剪荷衣渍绿云,寄我峰头三十六,消烦多谢武夷君。"此画章法颇妙,人物侧面俯顾,恰与左上角的草书自题构成整体。后面草书款署"黄慎",下钤一朱文篆书"黄慎",一白文篆书"恭寿"两方印记(图二)。此幅作品1964年经启功先生鉴定为黄慎"精品"之作,1988年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小组鉴定后,"列目"收藏,后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二)清乾隆九年黄慎《清江钓翁图轴》 《清江钓翁图轴》(图三)为纸本,浅设色,纵95.3厘米,横59.7厘米。图中绘一渔翁头戴露顶斗笠,上插一白色花,须发皆白、屈膝席地而坐,右手撑地,左手自然地搭在左膝盖上,身后放一竹编鱼篓和一根长长的钓竿,构图简洁。渔翁表情自然,眼神流露出几丝疲倦之意,其背略弓,上身衣服宽松,裤子肥大。衣服、裤子开始时皆是用一根线条以中锋为主连笔写出,线条稍按即提,用笔泼辣大胆,可以看出画家对结构相当熟悉,线条的墨色随着运笔的力度和速度的变化而自然产生浓淡飞白的视觉效果,线条灵动而有活力。画家先以草书入画进行轮廓勾勒,接着轮廓线趁未干时用浓墨在衣领、背、手臂衣褶、腰间、大腿根(裤子同上衣的连接处)等作补充,运用一些率性的笔调,使浓淡墨相互交融,用浓墨破淡墨,这种线条既是线也是面,既是描也是皴,起渲染气氛、增强艺术感染力的作用。渔翁除了脸、手、脚面、鱼篓用褚石渲染外,其他部分皆只着墨色。 画作右侧草书自题:"羡煞清江白发翁,独披蓑笠傲王公。生涯只在菰蒲里,和雨和风卷钓筒。"(图四)后署"乾隆九年十二月写,宁化黄慎",后钤二方篆书印章,一方为朱文"黄慎",一方为白文"恭寿"。题诗写得洒脱悠闲,充满野逸高雅的情趣,极少流露出生活窘迫之痕迹。 (三)清代黄慎《携琴仕女图轴》 《携琴仕女图轴》(图五)为纸本、墨色,纵123.7厘米,横65.3厘米。图中绘一位蛾眉小口、面目清秀的女子,正携琴而行,似有所遇,呈猛然回首之态。由于体态的转动,前胸、腰及臀部处处显露得体,呈现了曲线美。仕女左腋下夹一张琴,左手托琴身,琴头向前下倾,右臂自然下垂,体态委婉。在描绘仕女头发时,既不根根丝描,也不用浓淡晕染的方法,而是破笔簇写,妥帖自然地表现了浓密的层次,具有发丝缕缕的质态。仕女的面部描绘娴静,没有过分夸张的动态表情。其衣纹线条多变且适度,没有炫技似的过分繁缛多余的线条,用笔流畅而顿挫,犹如草书,节奏感很强。画中女性虽无娇艳动人之处,却含有一种委婉的凄苦,给人以素净典雅的清韵。整幅作品运笔举重若轻、摇曳多姿,中锋、侧锋转换自然,圆笔、方笔配合得当,没有笔力外露、躁动霸悍、生辣恣肆的习气。这种不重外形而重意态气质的描绘,是黄慎仕女画的一个典型特点。 画作右上角的题款用狂草书之,因此幅作品残损,画幅上方部分字迹已经缺失,现可辨认的内容为:"□□□婚,鼓瑟鼓簧。为以旨酒,载笑载□。一解:悠悠长道,露浥□□。□□煎心,匪不我好。二解:历历三台,下土徘徊。今我不乐,日月相催。三解:□□□汉,出门天旦。铗好往弹,长吁累叹。歌耳。"后面草书款署"瘿瓢",后钤二方篆书印章,一为朱文"黄慎",二为白文"癭瓢"。另钤一方白文篆书鉴藏章"莱阳缘烟霞生藏"。经与其他馆藏黄慎《携琴仕女图》对比研究,可以确定题跋原诗曰为:"乐哉新婚,鼓瑟鼓簧。为以旨酒,载笑载觞。一解:悠悠长道,露浥碧草。愁来煎心,匪不我好。二解:历历三台,下土徘徊。今我不乐,日月相催。三解:仰视霄汉,出门天旦。铗好往弹,长吁累叹。歌耳。" 黄慎对自己的作品常作分类自评,凡最得意者题上诗,次者则识以岁月,再次者只署"瘿瓢"二字。可见,烟台市博物馆所藏的这三幅黄慎写意人物画作品,都属于黄慎的得意之作。 二、黃慎写意人物画的艺术成就 黄慎寄居扬州以后,以唐代怀素的狂草笔法入画,变怀素的飘逸连绵为奇崛刚劲,并能将书法融入画法。运笔飞扬跌宕、洒脱自如,从而使人物画一改以往精细、匀整的线描样式,呈现出变描为写、化静为动的运笔节奏与畅快贯通的视觉快感。使画风突变为泼辣潇洒的写意格调,气势磅礴、神韵生动,与遒劲奔放的草书相映成趣、和谐统一,开辟了写意人物画的新道路。 郑板桥有诗评黄慎的画风:"爱看古庙破苔痕,惯写荒崖乱树根,画到精神飘没处,更无真相有真魂。"谢堃在《书画所见录》中讲到黄慎的画风几经演变后,"变书为大草,变人物为泼墨大写,于是道大行矣",又适合了扬州人"(习)俗轻桃,喜新尚奇"的审美时尚,于是"造门者不绝矣"。黄慎的画能同时得到民众和同道的推崇,表明他的创作做到了雅俗共赏、文质两兼。 作为一个以写意人物画见长的职业画家,由于是从底层走出来的,对普通民众的生活多有了解,他的画大部分直接取材现实生活,将渔夫、釆茶老翁、歌女等市井平民都收入了画幅,以浓郁的生活气息强化作品的诗意和感人的力量。如《清江钓翁图》中所绘的渔夫生活艰辛,但题诗"羡煞清江白发翁,独披蓑笠傲王公。生涯只在菰蒲里,和雨和风卷钓筒",表达的却是一个老渔夫不慕权贵、虽孤寂却又豁达的人生态度。又如《釆茶翁图》中的釆茶老翁描绘的本是一个穷苦潦倒的文士,满腹经纶却不得志,处于一种"今朝有酒今朝醉"生活状态,但从题诗中却可以感受到贫儒困士热爱生活、自得其乐、豪放洒脱的精神境界。欣赏黄慎的作品,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诗画相融,引人遐想。寻常的题材一经题诗,便化腐朽为神奇,这正是文人画的特点和精义所在,黄慎作为一个来自民间苦学成才的职业画家,能做到这点确属难得。 黄慎以绘画、狂草书法、诗文"三绝"闻名于世,对其诗、书、画的成就,雷銨在《蛟湖诗钞》序中是这样描述的:"其诗如巉岩绝巇,烟凝霭积,总非凡境;其字亦如疏影横斜,苍藤盘结,然则谓山人诗中有画也可,字中有画也可。" 黄慎的写意人物画对后世影响很大,齐白石就曾受其启发,他曾在《老萍诗草》中写道:"余在黄镜人处获观《黄瘿瓢画册》,始知余画犹过于形似,无超然之趣,决定从今大变。"深入透彻地研究黄慎写意人物画,对中国绘画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杜哲森:《中国传统绘画史纲——画脉文心两征录》,人民美术出版社,2015年。 [2]黄林纳、刘治中:《挥毫走迅疾 下笔现柔情——黄慎 <仕女图> 赏析》,《中原文物》2009年第5期。 [3]苾刍:《黄慎人物画题材特色及风格演变》,《收藏家》2001年第2期。 [4]陈招:《有筆有墨谓之画——论黄慎<渔父图>》,《文物鉴定与鉴赏》2012年第5期。 [5]《扬州八怪中的黄慎的字画作品的价格》,hppts://bbs.artron.net/thread-3756297-1-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