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雄厚的约翰逊,已拥有了一批如旅馆、实验机构、自动洗衣店、电影院等不同类型的企业,但仍然热衷于兼并其他企业。 约翰逊决心跻身于杂志出版界,并计划创办一套在美国有影响的杂志丛刊,但问题是他自己对杂志业务一点也不熟悉,这就需要物色一个懂行的人才帮助他处理这项工作。但这种人才到什么地方才能找到呢?而这样一个人才,自然是他跻身出版界的前提条件,这成了摆在他面前的第一个难题。 不久,经朋友介绍,他认识了一位名叫罗宾逊的杂志发行人。 罗宾逊多年以来一直在从事编辑、发行工作,其内容涉及某项日趋发展的领域,但所致力发行的这份杂志未能得到畅销。 尽管杂志销量不大,罗宾逊的知识却很全面。在专业出版界里,是公认的优秀人才,办这份杂志,他自己承担了大部分的工作。加上成本低廉,所以,他的日子还算过得比较宽裕。 一些大的出版商曾多次找过罗宾逊,想把罗宾逊和他的杂志拉过去,但没有一位出版商达到目的。 约翰逊了解到这些情况之后,认为罗宾逊确实是自己所需要的人才,他接连两次找上罗宾逊的家门。可惜的是,他也和别人一样吃了"闭门羹"。 但约翰逊是一个不达目的决不善罢甘休的人。他打定了主意不管花多大力气也要获得罗宾逊的这份杂志,还要以罗宾逊为核心,办起一套更具影响的专业丛刊。尽管在罗宾逊面前碰了两次钉子,但他仔细分析后认为是自己对罗宾逊的心路还不明确,对他缺乏必要的了解所致。他认为,一个实业家物色自己需要的人才,就要用超乎寻常的耐心去等待、去争取。 经过一段时间的认真观察,约翰逊发现罗宾逊是一个恃才傲物的人。罗宾逊最瞧不起那些大出版商,他说那些大出版商是制造低级杂物的"工厂"。 此外,约翰逊还了解到,独立经营者所具有的那种高度冒险的乐趣,已渐渐失去对罗宾逊的吸引力。而且,罗宾逊不相信局外人,尤其是那些与他的创造性领域不相干的"生意人"。 约翰逊掌握了这些情况以后,第三次找到了罗宾逊谈话。一开始,约翰逊就坦率地承认,他对办杂志、出版业务不熟悉。但他需要一个行家里手主持开辟专业出版的新领域,并指出罗宾逊正是这样的一位杰出人才。 接着,约翰逊掏出一张3万美元的支票,说:"自然,在股票和长期利益方面,我们还会赚到更多的钱。但是,我觉得,任何一项协议,就像我希望和你达成的这项协议,都应当有直接的,看得见的好处。" 然后,约翰逊停顿了片刻,用期待的目光盯着罗宾逊。见罗宾逊还是没有反应,约翰逊又用强调的口气,向罗宾逊介绍了他的一些同事,特别是他的业务经理。指出这些人完全听从罗宾逊的调遣,并承担罗宾逊所希望摆脱的一切杂务。 听完这些,罗宾逊固执的脑子开始松动。最后终于同意了把自己的杂志转让给约翰逊。 一个单位如果有一帮能征善战、忠心效力的人才,就不愁效益上不去。对领导者而言,人才就是利润,人才就是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