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星星》这部电影很感人,这部电影讲述了一名9岁的小男孩伊桑的故事。 下文是小编整理的观后感范文:地球上的星星,欢迎阅读参考! 观后感范文:地球上的星星一 昨日晚上看了印度影片《地球上的小星星》,触动颇深。影片中的小主人公因为拼写障碍曾一度被老师宣布为智障。被第一所学校开除后,父母无奈把他送到一所寄宿学校。重复以前学校的故事,他被罚到教室外面罚站,门门功课得零分。他彻底自闭了,不再说话,不再玩耍,甚至他最爱的妈妈打电话给他他也不再接听。直到一个年轻的美术老师的出现才改变了他,他发现这个小孩存在的问题,帮忙他克服了拼写障碍,并使他的天生的绘画才能得到充分发掘,他的画征服了所有的人,他成为学校里的明星人物,每个老师学生都喜爱他。他彻底告别了以前的那个他,笑容重新回到脸上,自信活泼健康快乐。是那个美术老师拯救了他,如果没有他,他或许会被这个社会,这个教育制度扼杀至死! 是啊,每个孩子都是一颗小星星,都有他的闪光点。但是社会却简单粗暴的用学习成绩衡量一切,成绩好就是好孩子,有前途有期望。成绩不好就是坏孩子,不听话,惹事,一无是处。学校老师双重打压,孩子自卑痛苦。正如影片中那位美术老师说的那样,此刻很多父母不是在养育孩子,而只是在养一匹"赛马",把他的各种期望压在孩子身上,逼迫孩子实现自我的目标。孩子的天性被完全打压。家长不会理解尊重自我的孩子,也体会不到孩子内心的苦楚。当孩子达不到目标的时候,便指责孩子懒惰,不听话不懂事。并拿成绩好的孩子与之相比较。孩子在成绩面前变得一无是处,他其他方面的优点被完全忽视。身为老师家长双重身份的我,不是有时候也会犯同样的错误吗?想想自我的简单粗暴可能会给自我的学生带来的伤害就有些惭愧!以后真的就应从学生自身出发,设身处地的为学生思考,或许会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吧! 其实每个孩子都就应有他绚烂多彩的童年,家长老师更就应走到孩子的内心,找到真正适合他自我的学习方式。孩子认识的字多或者比较大的数字的算术题会做家长就会很高兴,所以有时不管孩子愿意不愿意就生硬的去教。小孩的注意力是有限的,枯燥乏味的学习对她根本就没有任何吸引力,或许作家长的就会不高兴。有天早上,泉泉告诉我:"妈妈,我爱学习。"我十分高兴,她之后说:"我想让妈妈高兴,所以我爱学习。"听完女儿的话我内心真的好沉重,孩子并不是从心底里爱学习,她是为了让妈妈高兴才学习,或许我的教育方法也有些急功近利了。如果单单追求孩子多认识部分字或会几道算术题,而让她对学习产生厌恶心理,那就得不偿失了。 作为家长的我真的就应抛弃功力思想,走进孩子内心,让她更加自由健康快乐的成长! 观后感范文:地球上的星星二 《地球上的星星》开始了!随着同学们的一声喊叫,我便坐在座位上,看着屏幕。 当那位老师来到伊夏他们班上时,是以小丑的打扮出现的,全班同学又唱又跳,唯独伊夏不笑,一脸茫然。接下来,老师让同学们画画,全班同学都快画好了,可伊夏的画纸上仍然一片空白。老师很快察觉到了,认为伊夏不会画画,去访问了伊夏的家庭,可事实出乎人意料之外,伊夏是个很酷爱画画的小男生,并且是一个很聪明的男孩。 美术老师偶然的看到了伊夏画的那幅与家人分开的图,他把图改成了伊夏正慢慢一家人在一起的图。 在美术老师的悉心调教下,伊夏变成了一个成绩好并且有天才画技的优秀小男孩,而且参加了绘画比赛。 在绘画比赛的那一天,伊夏迟迟没有出现,我也替他着急,不一会,他出来了,我也松了一口气,伊夏今日特地把他哥哥送也的颜料拿了过来,画了一幅小儿垂钓图,不用说,这幅作品是第一名。 结尾放的是伊夏和自己的爸爸妈妈团聚的场景,这一刻,我真为他而感到高兴! 观后感范文:地球上的星星三 《地球上的星星》一部洋溢着童真、包容、善良跟阳光的电影。 一、关于Autism(孤独症、自闭症) 要了解这部电影先要解释什么是读写障碍或者说Autism自闭症、孤独症,我们能够借用列维斯特劳斯的"生物语法"概念。称每一个个体体内都有一种"生物语法",以让他们自我去解释文化信息的符码和理解关于文化信息符码的解释,那里的符码指的是一个特定时期人们所共享的习俗表达,如道德、逻辑、习语等等。从这一个概念我们能够很容易发现,如果一个人他体内的"生物语法"与主流人群的略有差别的话,他很有可能就没有办法顺利地读和写。比方说,荷兰画家梵高、提出相对论的爱因斯坦,再比方说,在15世纪就画出飞机模型的达芬奇……我们小的时候学到的课文说,达芬奇自我学着母鸡要孵化小鸡,课文后面总结说达芬奇是勇于实践,可谁能保证他只是真的认为自我有潜力孵化小鸡呢?因为他们眼中的世界跟我们眼中的很可能是不一样的啊。 该症一般起病于36个月以内,主要表现为三大类核心症状,即: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兴趣狭窄和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在某一方面极具天赋,被称为"xx天才" 电影中的小男孩遇见的的确是典型Autism的症状——读写障碍,文字、符号在他的眼里动来动去,看起来象一堆乱码。但他认识自我的爸爸妈妈,说话表达也富于"正常"社会所固有的逻辑,使得他的病症不容易被发现。老师、同学、父母都认为是他的学习态度有问题。在他自信心倍受打击之后他选取了逃学,很快父母被请到了学校,于是被送到了寄宿学校。 二、个性心酸的地方 第一处,伊桑得知将被父母送进特殊学校的时候,他做了噩梦,哭着闹着仍然摆脱不了这种结果;伊桑看见父母车子离去的时候,此时的音乐悄然想起。个性是"妈妈,你真的懂我了么?"简直是一枚巨大的催泪弹。他觉得自我来那里是因为被惩罚,只能悲哀哭泣。 第二处,是伊桑得知父母因为要观看各方面都表现优秀的哥哥约翰的球赛,而不能来寄宿学校看他时,他觉得自我被抛弃了。 第三个让我落泪处,就是美术老师揭开他的画时,小伊桑应对着他自我的像在画里面露诧异的表情,个性是画中满怀新生和天然的伊桑。 三、理解他们是多么困难! 我们感叹于伊桑内心的挫折:所有的字母都在跳舞,听不懂"把课本翻到第几页第几行"这样简单的指令,要把不及格的试卷带回家让妈妈签字,结果却不留意地让它成为了两条小狗的玩具被撕得粉碎,为了逃避老师的咆哮和责罚而逃课……这些也让我感到辛酸,但老师的主角更多的让我感到无奈。伊桑的主角扮演得如此之好,以至于在伊桑的身上我看到了那么多我熟悉的情景:奇怪的跑步姿势、应对需要完成的任务漫无边际地神游、需要不断催促,用上比别人多上一两倍甚至更多的时光才能完成例如穿衣这样简单的事情……还有无法控制的对群众纪律的破坏!这些情景多么熟悉啊,伊桑的老师和爸爸觉的,这是伊桑的态度或者智力问题,除此以外还能是什么原因呢?和这些老师不一样,我们明白这是孩子自身潜力的问题,混乱的行为是因为他们无法有序地安排自我的行动,但是,即便有这样的理解,作为老师的我依然会感到无奈:因为找不到有效的方式来治疗和改变孩子的行为,老师和孩子都只能继续痛苦着,继续煎熬着。 班里有个孩子,和伊桑一样,总是带来麻烦。从早上进校门开始,老师就要开始注意他:5分钟过去了,他是不是进了教室,还是又在躲在楼梯角地下、或者在各个楼层之间闲逛,忘了上楼?看到他进了教室,立刻要有个老师站到他身边,不断催促他放书包、做好课前准备,如果不是这样,他会一向呆在外面半个小时也不进来,而且还会在外面跳啊、叫啊,带着其它比他小的孩子一齐吵闹,根本不管教室里其它的孩子已经开始安静有序的学习。教室里,要找到一份能够让他安心专注的事情是多么困难,只要老师一离开他的身边,他就和伊桑一样开始神游,面前的书本摊得乱七八糟,再过一会儿他就钻到桌子底下去了。到了群众游戏时光,大家都在有序游戏的时候,他在边上跳来跳去、尖声叫嚷、下午户外活动结束以后,还不停地在操场上奔跑、或者躲到楼梯间里面不肯出来……三、了解到这些,我们都能做些什么? 务必经常自我询问的五个问题,当应对体罚孩子,言语伤害时,我们是否滥用了授予我们的权利,时常逾越了道德的底线?应对学习成绩背后的棍棒、重负、冷漠,我们是否处于对权力的恐惧或者难以抵挡的功利的诱惑,扭曲自我的行为,伤害儿童的心灵并辜负了孩子们的质朴、珍贵的信任?应对弱势群体(个人),我们是否因为同情的匮乏,情感的冷漠,时常有意无意忽视了那些最需要我们注视、关爱与呵护的心灵?你幽默、充满情趣吗?你多久没有在孩子面前露出恣意的笑容?我们是否因为生活的重荷而变得日渐势利、鄙俗;缺乏生活热情,毫无梦想,毫无真善美的信念?我们是否因为失去学习与思考的潜力,带着别人的教案进课堂,而使得课堂变得极其平庸,乏味、毫无激情、毫无创造力? 四、每个孩子都是地球上的星星,每个孩子都是个性的。 就像《蜗牛牵着我去散步》中所说的那样,也许我们认为我们教了一个"生物语法"与传统社会格格不入的孩子,这个孩子是"蜗牛",我们受到了上帝的惩罚,上帝让我们接下来的一段人生要牵着蜗牛走过,可没准儿,上帝真实的意图隐藏在事实的另一面,"我忽然想起来,莫非是我弄错了?原先上帝叫蜗牛牵我去散步。" 当绘画比赛时,伊桑的画和尼库巴老师的画展此刻我们眼前的时候,我们还是流泪了,为伊桑画中的宁静绚烂感动,为尼库巴老师心中伊桑的灿烂容颜感动。当原本枯萎的花朵展现出内心的美丽,绽放出生命的光彩时,当信任和付出最后获得丰收时,我们都感受到了同样的喜悦,我想每一个老师都愿意看到这样的情景,就像伊桑的校长和其它老师一样。 老师关心孩子个体,从而激活了他的潜能,让他走出了一条人生的阳光大道。生本教育的理念就是用爱激活孩子,让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喜悦,我们要有一种信念:相信孩子,激发潜能,总会进步和成功,让我们多一点耐心和毅力,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