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CES 2018大展上,人工智能和即将到来的5G商用时代,成为了科技行业关注的热点。在展会上,高通公司在"秀肌肉"上可谓不遗余力,展望了在即将到来的5G时代,高通SAM(Serviceable Addressable Market)市场将拥有超过1500亿美元的存量。 此外,高通同时也表现出了扩张业务版图的强烈愿望,除了优势的手机芯片以及基带业务,现场还重点强调了基于高通平台的PC、VR、车联网、IoT研发成果。并公布将于众多企业展开合作,其中不乏路虎、比亚迪、本田等知名车企,以及亚马逊、微软、谷歌、小米在内的互联网企业。 布局5G,高通发力"连接生活" 作为下一代移动通讯技术,5G通信以其更高的带宽以及更低的时延的特性,在自动驾驶以及物联网领域大有可为,被行业内视为通往未来信息领域的关键。 在5G通讯的专利方面,主要技术标准分为高通与华为两派,所以但凡是使用5G通讯芯片的厂商,几乎不可能绕过高通的专利授权。而高通的专利费也并不便宜:以智能手机为例,使用高通移动网络核心专利的5G手机要收取2.275%/3.25%(单模/多模),若还使用了非核心专利,专利费则上涨至4%/5%(单模/多模)。这还只是授权费用,购买芯片还要额外掏钱。 即使如此,由于2018年手机处理器市场,联发科开始逐步放弃高端芯片的研发,而华为、苹果、三星等半导体厂商的旗舰芯片仍然是非卖品。所以对于大多数厂商来说,高通的骁龙845平台成为了旗舰处理器的唯一选择。相比去年骁龙835的"用不上、用不起",今年不仅小米、一加这些高通"死忠粉"会使用骁龙845,传言即将迎来XPlay、Find旗舰系列的更新,极有可能也会使用。 除了手机芯片市场,高通开始将手伸得更远,与多家PC厂商合作,推出了基于骁龙835平台的PC产品,想要与英特尔在PC芯片市场分一杯羹。高通执行副总裁兼QCT总裁克里斯蒂安诺•阿蒙曾表示,消费者对笔记本的连接能力与续航能力有着共同需求:一是移动网络和WiFi两种方式均拥有良好的连接性;二是希望摆脱电源线实现20小时的超长续航。虽然从性能层面高通骁龙平台还无法与英特尔对抗,但是凭借高通在芯片功耗与基带方面的优势,依然可以另辟蹊径,获得部分PC市场订单。 除此之外,高通还展示了基于骁龙平台的车联网与物联网平台,可以预见2018年,高通的骁龙845平台出货量将呈现数量以及跨平台增长。 高通在各平台的增长看似顺风顺水,但如此疯狂的扩张,背后却是为了摆脱收购命运的蒙眼狂奔。 博通"鲸吞"阴影下的疯狂自救 2017年末,博通公司叫价1300亿美元收购高通。随即受到高通方面驳斥,表示"博通的提仪显然是低估了高通公司在移动技术和未来前景方面的优势"。 市值1075.93亿美元的博通,想要收购市值968.81亿美元的高通,颇有些"蛇吞象"的既视感。但有业内人士指出,博通收购案背后疑似有苹果公司在操纵。通过收购,苹果不仅可以终止与高通的专利纠纷,避免高昂的"高通税";还可以借机获得高通在基带方面的研发优势,进一步垂直整合产业链,从而在芯片竞争中保持领先。 作为反抗并购,高通不仅在技术领域上疯狂扩张自己的业务版图,尽可能提高自己的市值,以证明博通的"不自量力"。还与欧盟达成共识,放行以470亿收购NXP(恩智浦),一方面通过并购提高身价,增加博通收购成本;另一方面,由于恩智浦和博通都有WiFi芯片业务,博通想要并购高通,就将面临更严格的反垄断审核,同时也变相增加了博通收购的难度。 除了高通自己的反抗,收购对于国内大量采用高通芯片和基带的厂商来说也并非好消息。不仅厂商可能会因此面对更高的元件成本,甚至会丧失对于顶级芯片的采购资格。国内厂商如OPPO、vivo对收购已经明确提出反对,小米对此时也持保留意见。 收购结局成谜,高通寻求解脱之道 对于高通来说,为了避免被收购的命运,除了扩张提高身价,增大反垄断审查力度外,甚至还采取了提高员工离职补偿金的方式封锁。一旦公司控制权发生变化,如果现有员工被解雇,收购方必须支付更高的离职补偿金。 但是从结果来看,两家的收购案最终能否落地,目前结果仍然成谜。一方面,还需要等待高通年度股东大会,博通与高通双方各自提名的11位候选人之中,谁能够抢占超过半数的席位,谁就能在收购案方面掌握主动权。 另一方面,中国商务部能否通过对于高通收购NXP的反垄断调查,也关系到博通收购的进度。一旦高通成功通过调查,便可加速高通的收购进度,让高通在收购案中将拥有更多筹码。 但无论结果怎样,高通都在不遗余力地提高自己的身价,通过并购让高通成为更高市值的半导体厂商。对于高通来说最终摆脱被收购命运固然是好事,即使最终没能避免收购命运,更高的身价,如果可以迫使获博通提出一个"不被低估"的收购方案,也是不幸中的万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