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画坛奇葩意趣天成


  指画是中国传统国画中的一种特殊画法,即以手指、手掌等代替传统工具毛笔蘸墨作画,别有趣味,又称"指墨画"、"手指画"等。相传以指作画起源于唐代,据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载:"(张璨)自撰《绘境》一篇,言画之要诀。词多不载。初,毕庶子宏擅名于代。一见惊叹之。异其唯用秃毫,或以手摸绢素,因问璨所受。璨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毕宏于是搁笔。"[1]人们因为《历代名画记》中的这段记载,认为是张璨开手指画先河。自唐以来与指画有关的记载很多,明吴伟、傅山与清世祖福临等也曾以指作画,但他们只是一时的游戏之作,终究没有立格成派。直至清康熙年间,高其佩以指墨为宗,一时成为风尚,学者众多,从此指画在国画中方立为一格。因此真正意义上的指画艺术,其开宗立派的创始人当为清代的高其佩。
  高其佩(1660-1734),字韦之,号且园,奉天辽阳(辽宁沈阳)人,隶汉军镶黄旗,生于官宦之家,以荫官至户部侍郎。卒谥恪勤。工指画,凡山水、人物、花木、鸟兽无不精妙。其指画艺术成就,对后世影响很大,被称为中国指画的鼻祖。据高秉《指头画说》载:"恪勤公八龄学画,遇稿辄抚,积十余年盈二簏。弱冠即恨不能自成一家,倦而假寐,梦一老人引至土室,四壁皆画,理法无不具备。而室中空空,不能抚仿,唯水一盂,爰以指蘸而习之,觉而大喜。奈得于心而不能应之于笔,辄复闷闷。偶忆土室中用水之法,因以指蘸墨,仿其大略,尽得其神,信手拈来头头是道,职此遂废笔焉。曾镌一印章云‘画从梦授,梦自心成。中年画‘推蓬画册十二页,自题此意于首幅,伯兄惠畴,藏宝家画,中以此册为第一神品。"[2]所谓"画从梦授",实为高其佩对绘画艺术的痴爱与投入,恨不能自成一家,昼思夜想,以致梦中还在思考,从而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绘画艺术表现形式,开拓了新的艺术领域。关于高其佩创作指画的历史在其侄孙高秉所著的《指头画说》中记载甚详。
  河南安阳博物馆珍藏有一件高其佩的指画《高士图》(图一),纵168.5厘米,横54.5厘米,竖幅,纸本。画幅上半部峭壁垂藤,其下为一抹山水,二高士于山坳中对坐,旁置酒坛,似对饮,又似对弈。右上署款:"铁岭老人高其佩指作"。钤款印三:"且园"、"其佩",白文;"指头画意",朱文。
  该作构图匠心独运,意境恬淡。"高士图"是以古代高士的生活故事为题材的绘画,是国画人物画的重要题材之一。在历代国画中,都有不同风格的"高士图"。"所谓高士,盖指博学鉴才、品行高尚、超脱世俗之人,多指隐居山野田园之雅士。"[3]高其佩曾有过腾达的经历,但终因不堪忍受宦海浮沉而远离官场。该作所绘高士图不仅反映了高其佩对古代高士的仰慕之情,更反映了高其佩避世、隐逸、摆脱世俗的生活、向往世外桃源的思想。
  从该作所表现的隐逸思想和作者"铁岭老人"的署款来看,当为高其佩晚年作品。据高秉《指头画说》记载,高其佩的创作风格历经三变:"少壮时以机趣风神胜,多萧疏灵妙之作;中年以神韵力量胜,或简淡古拙,或淋漓痛快,或冷隽闲远,或沉着幽艳,千变万化,愈出愈奇;晚年以理法胜,深厚浑穆。"[4]该作立意新颖,别出机抒。在表现技法上也很有特色,人物面部用尖指甲细勾,简练传神;人物衣褶、藤蔓枝条、山石轮廓等线条,用指尖、指甲并用,或轻或重,顿挫有致,既拙又活,意趣天成。从中可看出高其佩技法纯熟,运指施墨恰到好处,得心应手。1991年夏徐无闻先生带研究生来安阳博物馆调研古代书画,曾观赏了高其佩的这幅作品,并由衷赞叹其:"真、精、新!"该作构图新奇,技法简朴古拙,实为高其佩指画精品。
  高其佩从事指画创作五十多年,山水、人物、花鸟无不精妙传神。其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指画,深受大家的喜爱而风行全国,受其指画风格影响的代不乏人。至清代晚期著名的指画家已有一百多人。安阳博物馆尚珍藏有高其佩外甥李世倬和清末著名指画家刘锡玲等人的指画精品。
  李世倬(1687-1770)字汉章,一字天章、天涛,号谷斋,又号篆园、星厓,别号十石居士、太平拙吏、伊祁山人、清在居士,奉天辽阳(今辽宁沈阳)人,为两湖总督李如龙子,高其佩外甥,为清初"虞山派"著名画家,清代"画中十哲"之一,还是卓有建树的指画家。"官至右通政。少至江南,从王翚游,得其传。
  后官山西,观吴道子水陆道场图,悟人物之法。花鸟写生,得其佩指墨之趣,易以笔运,各名一家。"[5]晚年喜作指墨人物和花鸟小品,以焦墨细擦,神韵倍增。
  安阳博物馆珍藏的李世倬指画《眼前见喜图》(图二),纵123厘米,横61厘米,纸本,竖幅,指墨人物,画中钟馗佝背颜开,目视手中蟋蟀。自题:"眼前见喜"(隶书),署款:"壬午清和仿且园先生指墨,榖斋李世倬"。钤二印:白文"世倬私印",朱文"秦斋"。作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农历四月,是李世倬晚年作品。
  钟馗是我国民间传说中能驱鬼辟邪的神话人物,钟馗画也是我国人物画的重要题材之一,据记载钟馗画起源于唐代唐玄宗时。一次玄宗得病,梦见一小鬼作祟,被一大鬼捉住,大鬼自称钟馗,说自己生前武举不捷,因此发誓除尽天下妖孽。玄宗梦醒后病愈,于是诏画家吴道子按其所梦绘钟馗图像。千百年来,钟馗故事广为流传,已成为家喻户晓的神话人物。经历代画家的创造,流传的钟馗形象眾多,为我们研究钟馗画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从该作署款看,乃仿其舅氏且圆,然高其佩所画多为怒容钟馗,而李世倬所绘的钟馗却是个笑逐颜开、稚拙可爱的老者形象,这是作者对钟馗这一传统形象的大胆突破,也是作者自己内心世界的表现,弥足珍贵。
  该作在表现技法上继承了高氏的传统画法,利用指画的长处,以指甲蘸墨画出一根根飘洒的髯须,衣纹的勾勒则甲肉并用,一袖数折,或断或续,若蝌蚪之文,似屋漏之痕,尤显自然之趣;冠、靴用指掌涂抹,墨色浑然天成,体现出文人画所追求的那种浑厚凝重、质朴古拙的独特韵味。在用墨用色方面,发挥枯墨法、焦墨法等墨法的特点,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画面意趣横生,给人以高度的艺术享受。
  刘锡玲(1848-1923),字梓谦,晚年因重听而自署聋道人,又署自闻居士、懒生,海内外则均以聋道人称之。祖籍浙江,寓居四川。早年曾随工笔画名家周瀛亭习画,又常与诗人顾印愚研习诗词,从而奠定了诗画双绝的基础。刘锡玲先生的指画生涯是四十岁以后开始的,弃笔从指,深受铁岭高其佩影响。在《聋道人指画经典》一书中,在落款中明确言及"仿且园指意"或"抚且园先生画本"的作品就有四幅[6]。刘锡玲指画画风简练苍劲,自成一家。1915年,旧金山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开幕,民国政府积极征集艺术精品送展,刘锡玲《桂湖春燕图》指画一举夺魁,荣获金奖,为祖国增光添辉,也受到人们的敬仰,奠定了他在画坛的尊崇地位。
  安阳博物馆珍藏的刘锡玲指画《岁朝清供图》四条屏(图三),纵61厘米,横31.5厘米,纸本,竖幅,凡四条,设色,指画清供图。屏条之一,绘线装书一部与荷叶、荷花、莲蓬;左上自题:"荷钿小小半溪香";款署:"自闻居士画";钤款印一:"聋道人",白文;右下角钤室名印:"梅声诗室",朱文。屏条之二,绘盆兰与奇石;右上自题:"其介如石,其臭如兰,我思君子,废寝忘餐";款署:"梓谦画";钤款印二:"臣玲私印"、"梓谦作画",均为白文。屏条之三,绘菊花;右上自题:"黄菊倚风村酒熟,一诗换得两尖团";款署:"自闻居士爪痕";钤款印一:"自闻居士",朱文。屏条之四,绘牡丹与书籍;右上自题:"东皇雨露知多少,昨夜风前已赐绯";款署:"我用我法,劉锡玲绘";钤款印二:"刘锡玲印"、"懒生",均为白文。
  "清供"是"清雅供品"的简称,又称清玩,包括金石、古籍、书画、器具、花卉、果品、瓶花等文雅物品。旧俗岁朝(岁旦,即阴历正月初一),多以水果、鲜花、古籍、文玩等寓意祥瑞的物品供于几案,俗称"岁朝清供"。"‘岁朝清供图就是将这些,尤其是谐音含有吉祥之意的清供物品描绘成图,以庆贺新年的到来,寄托对美好生活的祝愿。"[7]在我国传统绘画题材中,"岁朝清供图"是一个流行的题材,因其雅俗共赏,蕴含丰富,寓意吉祥,深受时人喜爱。
  该作为刘锡玲在岁朝前夕所绘,每幅画上都有作者的自题,或诗或跋,韵、散之句并施,充分反映了刘锡玲的思想感情和精神世界,也体现了刘锡玲丰富的知识学养。中国画一向以寓意象征作为艺术的表现手段,该作条屏之一古书与荷花,寓意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品质如荷钿一样清香四溢;屏条之二盆兰与奇石,寓意操守高尚,志如磐石,向往君子之德;屏条之三秋菊,象征坚忍不拔、高雅傲霜的气节和傲骨;屏条之四牡丹与古籍,象征富贵与傲骨,不向权贵低头。该作诗书画相互映发,相得益彰,思之越觉其寓意深邃,审美意蕴深厚。
  该作在技法上是用手指勾、点,用笔染、题,与高氏一脉相承,画面笔墨秀逸洒脱。不同的是,高氏由于不胜应酬,往往有很多作品是自己手勾,他人代为渲染,而刘氏则均为自勾自染,从不假手他人。在用纸方面,刘锡玲的指画用的是熟纸,这与高其佩创作指画喜用半生半熟之纸有很大不同。另外,高其佩创作指画,或题或不题,只具名款者也很多;而聋道人则几乎每画必题,或诗或跋,韵、散之句并施,落穷款者极为少见。称刘锡玲的指画诗、书、画三绝,实乃当之无愧!
  由于指画是以手代笔运指施墨,从心到手,意随指运,心手相映,故能直抒胸臆,随性挥洒,意趣天成。通过对馆藏高其佩、李世倬、刘锡玲三位指画大家佳作的鉴赏研究,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指画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和美感。指画不仅是中国传统国画的一朵奇葩,更是我国民间艺术中的瑰宝。"中国画的人文和生命精神是中国画的最高纲领,而指画又是中国画中以指代笔直抒表达画家精神生命的一种方式。"[8]。
  [1]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版,第198页。
  [2]高秉:《指头画说》,载《历代论画名著选编》,文物出版社,1982年版,第551 页。
  [3]王亚军:《高士文化与高士图》,《美术报》,2017年3月4日,第版。
  [4]高秉:《指头画说》,载《历代论画名著选编》,文物出版社,1982年版,第562 页。
  [5]赵尔巽等撰:《清史稿》第46册,中华书局,第13909页。
  [6]四川博物馆:《聋道人指画经典》,四川美术出版社,2002年版。
  [7]梁丹雯:《丹青贺岁——从"岁朝清供图"看文人画的审美选择》,《福建艺术》2014年第5期,第59页。
  [8]刘岩:《中国指画艺术特色与美学价值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6月硕士论文。
网站目录投稿:醉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