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是一本由杨黎著作,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62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灿烂》精选点评: ●杨黎这帮人里面如果出了几个强奸犯也不足为奇。 ●"你是名叫昼的魔鬼/我是你夜的绵羊/拂晓/我蹒跚着奔你而去/为你光芒海事"06年冬,我在书的扉页上写下这段话,将此书寄往吉林,让它陪伴一位至亲的诗人度过在病榻上日子。 ●济南这座城市是没有问题的,住在这座城市里的诗人,如岩鹰,普珉,孙基林等,也都是没有问题的… ●杨胖子。婆娘的裹脚布。 ●生不逢时 ●我很庆幸能与书中这些诗人活在同一个时代,杨黎和韩东,就是当代的李白与杜甫。 ●第三代人都挺垮,我还是喜欢精英模样的诗人== ●麻辣啊… ●禁止自恋! ●这人还真是爱憎分明,杨黎说的那些不可全信,看着玩呗 《灿烂》读后感(一):转让 转让杨黎的向毛主席保证,只有一本,1000元,需要的朋友留言。转让杨黎的向毛主席保证,只有一本,1000元,需要的朋友留言。转让杨黎的向毛主席保证,只有一本,1000元,需要的朋友留言。转让杨黎的向毛主席保证,只有一本,1000元,需要的朋友留言。 《灿烂》读后感(二):我们都曾年轻过 一本回忆录。 记得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我上网的大半时间都蹲在两个叫诗生活和诗江湖的网站。后来还有果皮。启蒙是一本叫芙蓉的杂志。那时候正流行下半生。一把好乳的沈浩波是旗手。第三代已经渐渐隐退成为书商。 后来便乱了套。我也工作了。 没有工作,实习。去广东美术馆采访。100块钱的红包。当时就拆开信封花了58块买了一本。 今天想起来不过是个片段。 《灿烂》读后感(三):《灿烂》:被遗忘的诗人(三) 石光华:语言就是世界...整体主义由一个最根本的东西就是人只能在人的意识之中,而意识就是语言,只能在语言的层面上把握整体。 海子在死之前给石光华寄了很多东西以及一篇手抄的文章,石光华说,海子后半年的写作是完全混乱的,是一种加速度的写作。 石光华的大学时代的头三年每天必须背一首古诗才能睡觉。 欧阳江河:1.这个什么《下半身》的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随便他们闹去,跟我们没关系。 2.它叙述唯一的目的即使让它不可能再被叙述。 杨黎说,谈谈你的兄妹,家庭。 翟永明回答,我们家原来很大(模糊不清的成都话)。整理录音的黄南南整理后的版本: 杨黎说,谈谈你的胸围,臀围 翟永明回答,我的胸原来就很大 翟永明选择不要孩子。"我在二十岁的时候就读叔本华。他说人生就是悲剧,而真正的结束悲剧的方法,那就是断子绝孙。" 杨黎面对翟永明貌似下作的提问方式:"比如你的第一次发生在什么时间,这应该是一个有价值的问题。不是对我,而是对历史。" "非非"一帮人在九十年代初下海,开广告公司,还雄心勃勃地成立了广达诗歌分公司,广达音乐分公司,广达语言分公司。 《灿烂》读后感(四):纪录片《灿烂:第三代人的写作和生活》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不识北(来自豆瓣) 来源:https://www.douban.com/note/710626755/ 不识北按: 杨黎曾经有一本《灿烂:第三代人的写作和生活》,记录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了不起的第三代人诗歌运动。在写作该书的同时,他还断断续续拍摄了一部同名纪录片。经过多年的打磨,这部传说中的片子,终于要和我们见面了。这里,本公众号征得出品人同意,率先发布他们对外的第一个广告片。那些残缺的影像,那些年轻的风采,那些逝去的时光,完全打动了我一个80后。敬礼!干杯!! ... 《灿烂》预告片 灿烂(预告片)_腾讯视频 出品:万夏 导演:杨黎 万夏 摄影: 乌青 不识北 束晓静 等 创意设计:拾荒组 2019年3月 影片更多详情请关注: 微信公众号:橡皮文学奖 《灿烂》读后感(五):灿烂:被遗忘的诗人(二) 第三代诗人里开咖啡屋和酒吧的不少,1986年,杨黎和万夏拿着骆耕野的执照开了一家叫Y(表示假的,不正经的)咖啡的书店,白天卖书,夜里是咖啡店,当时店里主要出售"爱情咖啡",靠两个人模狗样的男人吸引女青年来和咖啡,且讨论"你们认为这就是爱情吗?"诸如此类的问题 练气功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是件非常时髦的事情(武老师曾建议我们去练,强哥一度练过,甚至还很厉害),海子在和万夏喝茶的时候说自己已经打通了小周天,还将自己的手虚放在万夏的手上:"感觉到没有?""气啊。"后来有人揣测海子死因的时候,就有练气功练的精神病的说法。 朱大可有着悲剧性和浪漫性的情结,所以他是最早也是有意将海子神化的评论家,他承认自己的有意为之,此外他与海子曾经同住在一个寝室,还是上下铺。但他也指出海子是个有死亡情结的诗人。 坐飞机又叫打飞机。 你想不想打飞机?韩东问乌青。 当然想了。乌青回答。 乌青看见离看着(离是乌青的女朋友),问:你能让我打一次飞机吗? 就一次。乌青补充。 八十年代末,柏桦向闲梦描绘和许诺了这样一个绝美的理想:在四川的一处乡村倡导和建立一个诗人村。他们甚至非常具体地商量如何打动和说服某个贫困地区的县长,让县长拨给他们一块地,他们可以办学,可以种菜,可以自食其力,还可以为农民兄弟带去文明和现代科技......而后来作为一个集团董事的董事长的诗人王敏甚至准备计划在程度三环以外买一块地来建诗人村,房价仅仅为八百每平米。可惜在最终该计划流产了,可能与王敏的生意失败吃上官司有关,书中并未为这个乌托邦事的梦想的幻灭作更加清楚的交代。 朱大可:八十年代的批评家有两种,一种就是非常差,一种很好。而七十年代出生(谈话中提到了谢有顺和葛红兵以及被杨黎质疑是不是批评家的余杰)的批评家就整体水平来说呢都不高。 柏桦:我们可以是害人虫,但我们不能是寄生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