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超宁+景权仪 (四川大学,四川 成都 610000) 【摘 要】发展乡村旅游业,有助于民族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有助于优化农村社会文化环境,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本文以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为例,阐明在乡村旅游资源丰富的西部民族贫困地区,依托乡村旅游产业,对带动贫困地区农村经济,促进贫困地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农村面貌,对推进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乡村旅游;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 一、引言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目前的一项重要任务。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社会生产生活条件"i。乡村旅游体现了新农村建设"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方针,它是我国农村发展和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全国已有28个省区市提出要把旅游业打造成支柱产业,其中17个省区市提出要建设成战略性支柱产业。据统计,乡村旅游已成为国民旅游休闲重要方式,全国乡村旅游经营户有170多万家,营业收入达2800多亿元,带动超过3000万农民受益ii。由此可见,旅游产业是新农村建设的支撑产业。旅游开发对于农村的生产发展,、生活改善、文明乡风形成整洁村容建设等,都具有直接的作用。在经济基础薄弱、社会发展滞后、生态环境脆弱、人力资本积累不足的西部民族贫困地区发展乡村旅游业更是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手段。 二、乡村旅游在西部民族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目前,我国仍有592个国家级的贫困县,其中绝大部分是中西部的"老、少、边、山、穷"地区与此同时,这些贫困地区有不少又是我国的特色旅游资源富集区,在这些地区发展旅游业有利于突显资源特色,创造可观的综合效益。比如,从传统农业的角度看, 融水县的山地占全县土地面积85.48%,宜耕地少,水土流失严重,发展农业的资源环境条件极不充分。而从旅游的角度来看,"穷山恶水"恰是一份珍贵独特的旅游资源,与融水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民风民情相结合,构成了融水发展乡村旅游业的坚实的资源基础。在旅游资源丰富的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业,可以将发展传统农业的资源劣势转变为发展旅游业的资源优势,实现资源价值的最大化。 从经济方面来说,发展乡村旅游不仅实现了融水苗族自治县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而且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使农民收入增加,获得了就业机会,而这恰恰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要求实现的"生产发展"和"生活富裕"目标相对应。从精神文化方面来看,融水苗族自治县发展乡村旅游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先进科技文化的传播,这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极为有利的,而这也正是新农村建设中"乡风文明"的要求。从社会方面来说,乡村旅游的发展促进了融水县农民群众参与意识的培养,推动了"管理民主"的实现。在环境方面,融水苗族自治县发展乡村旅游对于促进当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活环境等意义重大,为新农村建设中"村容整洁"的实现提供了可能。 综上所述,融水县乡村旅游的开展从经济、精神文化、社会、环境等多层次的立体结构上为该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各种支撑,极大地促进了该县的新农村建设。 三、融水苗族自治县旅游业经济贡献分析 融水苗族自治縣大力发展以乡村旅游为主的旅游业,近几年发展形势喜人,乡村旅游挽救了融水县地方财政。近些年来融水县充分利用休闲、生态、苗族文化等独特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休闲生态民俗为主的乡村旅游,有效促进农民增收,为新农村建设做贡献。2015年,全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89.06万人次,同比增长72.42%;实现旅游总收入27.59亿,同比增长103.77%。 (一)占GDP比例逐步提高 自2009年以来融水苗族自治县旅游业总体上来说占GDP比例不断升高,从2009年的6.61%提高到2015年的36.07%。说明融水县以乡村旅游为主的旅游业收入占GDP比重持续增加且近两年增幅巨大,其占GDP比重远远高于全球和中国,该行业对融水苗族自治县经济发展贡献巨大,其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远胜于原有的工业,为融水苗族自治县的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建设的经济基础。 (二)旅游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 通过散点图(如图1)可以看出,发展旅游业与GDP的发展有一定的关联性。旅游产业与融水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很强的线性相关关系,可认为两者之间存在着互动经济效应,即旅游产业随经济快速发展而增长,同时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反向促进经济增长。 (三)旅游业对GDP的贡献分析 相关分析只能得到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密切。而要知道具体影响的大小必须用贡献率来衡量。计算各年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融水苗族自治县其6年的贡献率平均值为73.77%,这说明在这6年中融水的经济增长率中有73.77%是旅游业增长拉动的。可见,旅游业在融水县经济增长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民族贫困地区地方经济通过旅游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融水苗族自治县的发展实际表明,在旅游资源丰富的西部贫困地区,依托旅游产业发展相关产业,是新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一条有效途径。 四、乡村旅游与西部民族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的研究结论 西部民族贫困地区应把握新农村建设为乡村旅游发展所提供的前所未有的机遇,围绕"三农"工作重心,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利用乡村旅游促进民族贫困地区新农村基础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帮助贫困地区农民致富。 本文分析了发展乡村旅游对西部民族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的促进作用,将广西融水县的乡村旅游发展作为案例,通过资料收集,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乡村旅游这一产业的重要特点在于它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依托性和包容性,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上来讲,乡村旅游能迅速的适应西部民族贫困地区的新农村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服务,且是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强劲动力。 (2)乡村旅游的发展,确实增加了西部民族贫困地区农民的收入,提高了民族贫困地区农民的综合素质,以及对外交流服务水平,使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显著增长。 (3)乡村旅游的兴起,确实对带动西部民族贫困地区农村经济,促进贫困地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农村面貌。对推进西部民族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景权仪(1990—),男,汉族,甘肃定西人,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专业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注释: i十八大报告《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 ii邵琪伟:2014年江西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开幕式的致辞.2014.02.26 作者简介:施超宁(1991—),男,汉族,广西柳州人,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专业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心理学。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北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10)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2006,(03):178-221. [3] 马晓河. 如何开展新农村建设[J]. 决策,2006,(1):50-51 [4] 韩俊. 新农村建设四题[J]. 农村经济,2006,(1):3-7. [5] 杨学成.从中国近现代农经史,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12-14. [6] 李昌平,贺雪峰. 在中国历史重大变局中看新农村建设[N].中国证券报,2006-2-28 [7] 孙佑民, 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模式[J]. 农村经济,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