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在种子类型、气温、药剂种类确定后,药剂浓度和浸种时间是可以协调的,浓度高可适当延长浸种时间。病菌所在部位较深或种皮坚硬可适当延长浸种时间,气温高可适当缩短浸种时间,那应该如何防治植物病害呢?消灭病原物或抑制其发生与蔓延;提高寄生植物的抗病能力;控制或改造环境条件,使之有利于寄主植物而不利于病原物,从而抑制病害的发生和发展。一般以预防为主,因时因地根据作物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采取具体的综合治理措施。每项措施要充分发挥农业生态体系中的有利因素,避免不利因素,特别是避免造成公害和人畜中毒,使病害压低到经济允许水平之下,以求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大家知道杀菌剂浓度过高对作物有害吗? 杀菌剂浓度过高对作物当然有害的,一定要合理配置,浓度不同的杀菌剂其使用浓度都有特殊要求,配置浓度时一定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操作,不可随意加大或缩小。 喷施杀菌剂时间过迟或过早都会影响防治效果。应根据作物不同病害的发生规律和具体情况及时用药。通常在发病前(保护用药)或发病初期(防患于未然)使用为佳。 杀菌剂的喷药次数主要是根据药剂持效期的长短和气象条件来确定。一般每隔10~15天喷一次,共喷2~3次。遇特殊情况,如施药后遇雨,应及时补喷一次。 用药数量要适宜,用药过多会增大成本、易造成药害,而用药过少则无法达到用药目的。用药质量要讲究,喷药时要求喷雾均匀,力求做到不漏喷。 杀菌剂造成药害有多种原因,首先一般水溶性较强的药剂容易发生药害,其次不同作物对药剂的敏感性也不同,例如波尔多液一般不会造成药害,但对铜敏感的作物也会产生药害。豆类、马铃薯、棉花则对石硫合剂敏感。再者作物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药剂的反应也不同,一般幼苗和孕穗开花阶段容易产生药害。另外,一般高温干旱、日照强烈或雾重、高湿等条件下用药易引起作物药害。 杀菌剂不少为碱性农药,故不能与遇碱性物质易分解失效的杀虫剂混用,如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等呈碱性。还有一些杀菌剂如多菌灵不能与波尔多液、石硫合剂、托布津等杀菌剂混用,同样会造成杀虫(菌)微生物丧失生理活性和杀虫(菌)能力而失效。 使用杀菌剂也存在作物病害的抗药性问题。为规避病害抗药性,要在科学选用农药的基础上,切实做好不同类型的药剂的交替(轮换)使用,严禁长期单独使用一种农药。 通过本站小编的介绍,杀菌剂尝试过度对作物是有害的,如果大家还想了解更多病害防治措施的知识,那就继续关注本网生物灾害安全小知识库中的内容,以便可以更好的了解植物病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