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中国金融,将呈现三个"重大"变化、三大"宽松"政策。 2020年春节前夕,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蔓延全国,扩散至海外部分国家和地区。巨大的"黑天鹅"飞起,2020年中国经济金融走向成为市场关注的话题。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分析经济金融发展,要全方位、多角度、动态化。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金融科技服务专委会专家、上海银行原执行董事副行长、全国城商行清算中心原理事长王世豪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较大,但不会改变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短期内,疫情对制造业、中小企业、对外贸易运输业、旅游、餐饮、文化等第三产业的冲击不容忽视。展望2020年中国社会经济金融,将出现"三个重大变化"和"三大宽松政策"。 3个重大变化 王世豪认为,中国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瘟疫阻控战争,创造了多项人类奇迹,具体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1.创造了中国式的全民隔离模式。中国第一次实施全国紧急状态的一级响应;第一次实行千万级人口城市(武汉)封城;第一次让全国14亿人足不出户、自我隔离,宅家数周;全国实施了一次百年不遇的春节长假;第一次全国性的工厂停工、学校停学、交通停运。 2.创造了全民抗疫盛况和瞬时举国动员。中央政治局第一次在大年初一召开常委会;全党全国团结一致、一呼百应、全国一家、资源共享、不讲条件,全国第一次调集3万多名医护精英援鄂,全国19省市第一次对口支援湖北一省的16地市;十余天建成雷神山、火神山、方舱医院床位15000个;战时的社会管理系统迅速建立(水、电、气、网络通畅,农产品和生活物资的保障供应,稳定民众情绪,保障信息高效传递)。 3.在线模式的空前运用和社会观念的重大改变。这次疫情第一次实现了线上线下一体化社会景象,中国的物流优势得到充分展现,抗灾物资源源不断运送到武汉及各地;农产品和生活必需品源源不断送到各居民小区门口;公司都启动了线上办公模式;第一次实现了全民生物医药知识的大普及,提升了全民对生物战争的认知和重视;改革开放后人们第一次发出内心崇拜的不再是名人、富人,而是医护人员、战士、快递小哥、农民;人们渴望诚实、善良、公正、爱心;人们第一次关注社会治理方面的科学、法律、伦理,并成为全社会讨论、学习的热点。 王世豪认为,疫情之中和疫情之后核心就是两个字——稳定。一个"稳定"方针,即经济、财政、社会都需要稳定的方针。 经济方面,从2007年开始,中国经济增速已连续12年下降。全年增长目标从"保8"到"保7",再到"保6"。王世豪认为,疫后应采取综合措施将增速稳定在5%左右。 财政方面,由于经济增速下降,更由于疫情严重,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面临巨大压力,存在重大赤字风险。王世豪说:"2020年如何平衡和稳定财政赤字是个非常大的问题,否则将影响到各级政府运转和经济复苏。" 社会方面,全民抗疫战争和疫后事宜处理,需要稳定的财政收入。王世豪表示,只有社会稳定,才能社会和谐,正常运转,迅速恢复。 三大"宽松"政策 王世豪认为,疫后要保持全国稳定和5%的经济增长,必须实行财政金融方面的三大"宽松"政策,即货币"三降":降存款准备金率、降利率、微降汇率;财政"三升":升赤字率、升投资、升社会保障;投资"三宽":外商投资放宽、股市放宽、房地产放宽。 1. 货币"三降" 2020年1月6日,央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释放8000亿元资金。王世豪说:" 8000亿元是高能货,还有一个倍增效应。疫情发生后至2月20日,央行已通过各种工具向市场投放3万亿元货币,保持了社会资金的充裕。" 鉴于前几年银行贷款利率较高的现实,如能降低利率,等于给所有的政府、企业、居民减少开支。当前约有150万亿元的贷款,如果利率降低1%,就是1.5万亿元。在王世豪看来,降利率就是降低钞票的价格,这将给疫中和疫后全国的各级政府、所有的企业、因疫情而增加支出或减少收入的全体居民发一个非常大的红包。 当前中国的外汇储备有3万亿美元,主要来自贸易顺差。服务项逆差2700亿美元,资本项有限制。在目前疫情暴发、贸易受阻的环境下,赚取外汇难度加大。同时,国家每年需要用巨额外汇购买生产原材料和生活必需品,以维持正常的发展和生存。根据王世豪的分析,物以稀为贵,外汇将变得稀缺,人民币汇率可能会微降。 2. 财政"三升" 面对财政困难,升赤字率是应对举措之一。王世豪分析说:"中国经济去年实现全年增长目标,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发行的债券发挥了一定作用,把2020年部分债券额度提前至2019年第三、第四季度使用。在2020年突然暴发疫情的情况下,如要实现全年经济增长5%目标,必然要继续扩大债券发行规模、提升赤字率。" 去年外贸按美元计算是微降,按人民币计算是微升,一年之内没有大的变化,单靠外贸存在困难。靠消费也不容易,百姓私人消费全国40万亿元,集团消费全国100多万亿元,当前私人和企业都缺钱。只能靠投资,而由于民營企业和房地产投资欲望不强,政府必须通过增发国债、出售资产、收购兼并等方式换取现金以增加投资。疫情过后,全国医疗及公共卫生的投资预计会大幅提升。 去年年底召开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强调,兜实兜牢"三保"(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支出底线,为财政经济平稳运行创造条件。因此,2020年社会保障度也要提升。 3. 投资"三宽"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已于2020年元旦起实施。王世豪分析说:"该法律的核心在于负面清单制和国民待遇。前者指政府没有禁止的都可以从事,后者指不得强制要求外资转让知识产权等。根据国务院的文件,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已经全面放开,外商可以持股100%。这意味着外商投资大幅放宽。尤其是疫情发生后,全球供应链发生变化,这个法规对‘留住老外资、吸引新外资作用较大。" 升级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将于2020年3月1日起实施。王世豪认为,该法律的核心在于核准制。在核准制下,中国的上市公司一定会兴旺起来。他预判:"中国股市的IPO将非常活跃,同时退市的公司亦将大幅增加。价格定价机制变化后,破发率也会大幅上升。而随着银行理财收益率下调,将有相当部分资金流入股市。疫情的发生,已使和疫情相关联的医疗卫生科技板块迅速拉升。" 房地产投资是个巨大的市场。王世豪认为:"经过2年的调控,在‘房住不炒的定位前提下,房地产市场的螺丝有望松动。疫情之中和疫情之后,地方政府财政解困、房地产企业解困,都需要房产和地产市场的政策松动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