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回了老家一趟,慢悠悠的生活节奏,让人感觉岁月静好,一片祥和。 但看到家人日渐衰老,自己手头还捉襟见肘时,心理状态瞬间又被拉回到谷底。 听家人讲,邻居家的老奶奶患了尿毒症,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去做透析,他们家因为巨额医疗费用不堪重负,家里所有人都瘦了一大圈。 你可以说,我现在穷没什么,以后努力总会有的,但疾病风险、家庭变故等不了你的以后。 所以不焦虑,也会被未来的无穷可能逼得焦虑。 生活就是这样,先假装给你一块糖,然后很快给你一巴掌。 你成长的速度,永远弥补不了生活的窟窿 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男同事,在一次聚餐中喝多了,说: "有一天,在公司的顶楼吹风,突然就理解了那些中年人为什么宁愿跳楼,也不活着。" 因为,人就是一艘破了洞的船,只要活着,就下不了船。 你没能力补小窟窿,所以只能等窟窿越来越大。 后来你终于拥有堵窟窿的能力了,但船早就沉了。 年轻的时候,工资上涨赶不上房租的涨幅,好不容易赶上了,一线城市的房价也让人高不可攀。 熬到中年期,本想着可以歇一歇,但职场首先淘汰的就是人到中年还原地踏步的。 所以永远不敢放松,永远在线担忧未来。 我们并不怕此时此刻的难题,却害怕自己三年、五年甚至十年后:一直一直穷,一直一直怂,一直一直失败。 所以,很多人在百爪挠心的绝望后,守不住自己的节奏,希望一步登天。 比如人云亦云地跟着某个不知名的投资领袖,投资不靠谱的生意。 比如,看着大家都在准备考心理类证书,所以也花大量时间去考。 不一定是他原本有多笨,而是焦虑覆盖了智商的带宽后,就容易被骗。 被别人骗,因为饥不择食;被自己骗,因为看不清当下。 五种焦虑类型,是大多数人的常态 吴伯凡曾这样解读焦虑: 焦虑的本质是人的精神活动留下的垃圾,精神垃圾的总量在不断上升。然而我们处理这种垃圾的能力不仅没上升,反而在下降,于是就引发了焦虑。 进一步说,就是每个人的渴望和现实存在差距,而自己心智能力不足,无法清理产生的精神垃圾,导致焦虑。 听周边朋友的日常吐槽和抱怨,焦虑的类型不一而足,有人为了理想,有人为了生活。 一、选择太多的焦虑。 俗称迷茫,现在这个时代,基本不存在别无选择的情况。 选择红玫瑰还是白玫瑰,选择月亮还是六便士,不管怎么选,都得承担后果。 二、比较产生的焦虑。 当你还在像老牛耕地 一样做着性价比极低的工作时,你的同龄人已经月入十万,超越你的时候连再见都不会和你说一下。 三、不确定性带来的焦虑。 全网疯传的35岁危机,不分年龄段全域波及,已经成功蔓延至90后。 尤其这两年经济环境急剧变化,一幕幕失业裁员的事实就发生在周边。 四、越努力越焦虑。 空有一颗三好青年的心,但没有三好青年的命。 学了各类渠道的课程,几乎快成为知识收藏家了。 然而一年又一年,你还是之前那个你,除了年龄的增长,别无其他。 五、因为真的很穷。 买不起房,娶不起媳妇。 买了房但还不起贷款,娶了媳妇但养不起,都快活不下去了,emmm。 而与此同时,我们对于焦虑本身的焦虑,会让我们进一步陷入恶性循环。 对症下药,守住生命的节奏 心理学家说,焦虑无法根治,只能有效管理和应对,所以分清焦虑的类型,对症下药,才是良策。 一、面临选择笃信自己。 很多人在选择面前心力交瘁,因为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或是不愿意承担选择后的结果。 但坚定自己判断的只有笃信,笃信一个方向后,入了战场就是战士。 阿里巴巴的十八罗汉之一彭蕾说过:无论马云做出什么决定,她会帮助这个决定成为最正确的决定。 同理,面对我们自己的人生,战斗,是你可以将选择变正确的唯一选择。 二、只与自己比较。 趁早创始人王潇,曾经分享了这样的亲身经历: 自己还在创业初期时,一个比自己年龄小的女孩,已经把创业项目实现从无到有并卖掉了。 比较是一场永无宁日,毫无胜算的自我恐怖主义。 但如果把比较的焦点转换为过去的自己,和自己比,永远是最正确的精进主义。 这一周比上一周更精致了,这个月比上个月更优秀了,这一年比上一年更看得清方向了。 三、化焦虑为路径。 面对未知,人本能地会产生恐惧,但不确定性也同时意味着可能性。 焦虑感让人纠结与担忧,但不产生方法和路径。 沃尔特安德森说:"没有什么能比行动更快地减少焦虑。" 所以快速行动,把当下的问题具体化,然后制定步骤去解决,化焦虑为路径,是实现可能性的第一步。 四、聚焦价值事件。 越努力越焦虑,可能是努力方向不对,可能是努力的方法不对。 但最重要的是,你得先明白当下最具价值的事件和目标是什么。 把自己的心智能量集中到少数有意义的事情上,比如当下最重要的是升职加薪,可能你学彩铅就没有太大意义。 相反,和工作挂钩的那部分核心能力,才是最迫在眉睫需要学习的。 学会认清自己因为什么而焦虑,并对症下药,付出行动,就能更快摆脱困扰。 即便未来有很长的路要走,有很宽的河要趟,但记住,人生不只有最后的终点,而是一场沿途闪烁的浪漫之旅。 愿你既能拔剑出鞘,也能心安自在,守住自己的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