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沿海上万家制造企业被大型跨国零售商们要求接受SA8000的审核,如果通不过认证,将被取消合作资格,所有的订单也将灰飞烟灭。SA8000是什么?它和人力资源管理有怎样的关系?我国企业的管理与SA8000存在怎样的冲突,该如何应对? SA8000知多少 SA8000来源于国际工会组织协会、国际人权宣言和关于儿童权利的联合国公约,是"企业社会责任运动"中的全球第一个可提供第三方认证的"企业道德规范标准"。1997年,总部设在美国的"社会责任国际"(Social Accountability International,简称SAI)发起并联合欧美跨国公司和其他国际组织,建立了SA8000社会责任标准认证制。2001年12月,"社会责任国际"又发布了SA8000标准的2001年修订版。美国、欧洲一些国家从2004年5月就开始强制推广SA8000标准认证,该标准正逐渐被当作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一种手段。 SA8000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童工、强迫劳工、安全卫生、结社自由和集体谈判权、歧视、惩罚性措施、工作时间、工资报酬及管理体系等9个要素,从劳动保障、人权保障和管理系统三个大的方面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出了最低要求,因此被称为"社会责任标准"。SA8000颁布后,很快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国际知名的认证机构,如SGS、BVQI、DNV、UL等,已向CEPAA提出申请,正式开展SA8000认证业务。全球超过200家跨国公司已经制定并推行公司社会责任守则,其中,玩具反斗城、家乐福、耐克、阿迪达斯、迪斯尼、雅芳、通用电气等超过50家公司已经在我国开展社会责任审核,有些公司还在中国设立了劳工和利会责任事务部门。根据专家估计,目前我国沿海地区已有超过10000家企业接受这类审核,超过50000家企业被随时接受检查。 我们发现,几乎所有的SA8000问题都属于人力资源管理领域。SA8000是借助消费者和投资者的力量促使企业保护员工的合法权益,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以人为本"殊途同归。但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及企业管理水平相对发达国家还较为落后,而SA8000标准又是来源于西方发达国家,这导致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与SA8000存在着较多冲突。 我国企业实施SA8000的四大困境 1企业经营者社会责任意识淡漠 目前,多数企业经营者和管理人员缺乏社会责任意识,不把改善员工的工作条件和安全保障当作企业的社会责任,一味地压低劳动力价格,延长劳动时间,降低人工成本。尤其在一些生产企业老板的眼里,产品和利润远远高于工人的价值和人身安全。据2007年4月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公布的对4586位企业经营者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比较多"或"很多"的只占14.7%,"一般"的占44.1%,"比较少"或"很少"的占41.2%。多数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表现一般,履行得"较好"或"很好"的只占15.1%,履行得"一般"的占46.6%,"不太好"或"基本没有履行"的占38.3%。可见,提高民营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意识应尽快提上日程。SA8000在我们国家虽是"自愿性"标准,不带有强制性,但从长远来看,接受并认可它的企业和公众必定会越来越多,且逐步影响到国内所有企业。部分专家预测,SA8000迟早会是ISO9000、ISO14000之后又一个重要的国际性标准,并会转化为ISO标准。有远见的企业应及时把握国际经济发展趋势,迎接新一轮的世界性挑战。 2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受制于资本,没有尽职尽责 在企业利益与员工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即便人力资源部门有心维护员工利益,大多数情况下还是不得不屈服于资本的力量(除非资本拥有者主动认识到该维护雇员利益)。如前所述,人力资本在相当多的企业中仍然不是最主要的因素,经营者们往往只是在口头上重视员工,大谈"以人为本",但是在员工的合法权益与企业的眼前利益发生冲突时,更重视的往往是眼前利益。 同时,由于我们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非常大,人力资源管理者们在自觉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建立一个富有人情味、关系融洽的组织方面还缺乏相应的理念和专业知识与工具。 3企业员工维权意识差,缺乏强有力的劳工利益代表 我们很多企业的员工都是刚刚从农村来到城市的外来务工者,文化程度不高。他们打工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只要能够赚钱,再辛苦都能忍受。在这样的文化素质和心态下,他们大多数都愿意多加班、多赚钱,并不清楚自己应得的权益,不知道、也几乎没有力量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任由老板摆布。实际上,员工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如果大家都能自觉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监督企业经营者对社会责任的履行,那么,这种监督和推进就会形成来自企业内部的动力,而这种动力胜过任何一个外在的压力。在市场经济体制中,工会是制约资本的有效力量和劳工利益的代言人,但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目前的工会在职能上还有所欠缺,这也是现阶段我国劳动者的合法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的原因之一。 4地方政府对企业社会责任监管力度薄弱 目前很多地方政府官员对企业社会责任问题了解甚少,或者根本没有概念,对其利害也没有清醒认识,也不了解企业里存在的很多情况。由于盲目追求GDP目标,最终只注重企业眼前的利税对地方经济的促进作用,而忽视企业的所作所为对地方经济长远发展的负面影响,对企业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督力度不够,甚至打着所谓的服务型政府定位的旗号任其放任自流。 落实五大改善策略 1提高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意识 企业是社会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其生产经营活动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孤立存在。因此,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必将受到社会发展目标的约束,企业的持续盈利也依赖于其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承担社会责任,提高员工待遇,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显然需要增加相应的成本,但却可以极大地提高企业形象,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减少生产事故,从而提高企业生产率和竞争力,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和经济效益。 目前,国际工商界已将企业社会责任列为评价企业的重要指标之一,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已成为全球化的大势所趋。中国的企业家一定也要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构建受大众尊敬的知名品牌。 2吸取SA8000体系的优点,完善企业人力资源规章制度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目标是最大限度地激励员工,使人力资源的价值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并服务于企业价值增值的目标。SA8000要求企业给员工的最低报酬必须足以支付"基本需求",特别强调企业要为员工提供不断学习的机会以及健康与安全的工作环境,而这些都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劳资关系,提高企业对现有和潜在劳 动者的吸引力,并获得更高的员工士气和生产效率,降低其他隐性成本。因此,企业应当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参照SA8000的先进性,建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为企业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借鉴SA8000的相关规定,企业可以完善的规章制度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相关核心劳工标准。公司不应使用或者支持使用童工;公司不得使用或支持使用强迫性劳动,也不得要求员工在受雇起始时交纳"押金"或寄存身份证件;公司不得因种族、社会阶层等而对员工在聘用、报酬、训练、升职、退休等方面有歧视行为;公司不能允许强迫性、虐待性或剥削性的性侵扰行为;公司不得从事或支持体罚、精神或肉体胁迫以及言语侮辱;等等。 (2)工时与工资。在特殊情况下及短期业务需要时要求加班的,公司应保证加班能获得额外津贴;公司支付给员工的工资不应低于法律或行业的最低标准,并且必须足以满足员工的基本需求,并以员工方便的形式如现金或银行划账支付;对工资的扣除不能是惩罚性的;应保证不采取纯劳务性质的合约安排或虚假的学徒工制度,以规避有关法律所规定的对员工应尽的义务;等等。 (3)健康与安全。公司应具备避免各种工业与特定危害的知识,为员工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并采取足够的措施降低工作中的危险因素,尽量防止意外或健康伤害的发生,等等。 3全面推行SA8000认证制度,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升级 一是全面遵守和执行我国现行劳动保护法律法规。我国现行劳动保护法律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而企业守法的程度则更令人失望。众多民营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和乡镇企业,仍然存在长期使用童工、支付极低的劳动报酬和在实际上对雇工有性别和地域歧视。因此,加强这方面的立法、执法十分必要。二是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改善劳动环境,当前的重点是加强安全生产措施。三是加强劳动者培训l。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开发和激励员工的潜能,适当的培训是必备的手段。四是积极接受SA8000认证审核,为更多地参与国际经济竞争获取筹码。 4提升员工维权意识,推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变革 当前,我国劳资力量对比严重失衡,在大部分劳动者不知道也几乎没有力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背景下,宣传和推行SA8000可以提高劳动者对SA8000和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内容的认知度,增强其法律和维权意识。员工可以通过促使企业成立工会、制定集体合同、开展集体谈判等手段,督促企业执行相关劳动法规,完善和执行有关招聘、培训、薪酬管理、劳动保护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加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变革。 5加强政府在推进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中的监督作用 政府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推进企业社会责任: 第一,加大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宣传和培训,让全社会都来关注企业社会责任,参与到推动企业社会责任的运动中来,营造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的社会氛围。 第二,推进企业社会责任法制化、管理国际化,建立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要从公司法的总则中突出强调企业必须承担的基本社会责任,使企业社会责任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管理体系中。建立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使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与国际接轨。在西方发达国家,对任何一个企业的评价都是从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进行的,经济指标仅仅被认为是企业最基本的评价指标。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多种多样,如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多米尼道德指数、《商业道德》、《财富》等都将企业社会责任纳入评价体系。而在中国,对企业的评价仍然仅停留在经济指标上,这样的评价体系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和要求,也不利于中国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 第三,地方政府要加强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监督,对企业守法行为的情况要充分了解,并做出定期评估。表彰认真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企业,对那些严重违反劳动法、生产安全法和环境保护法的企业提出批评或进行惩罚,从而引导企业转变观念,朝着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