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因为死的比较早而且非常突然,所以后人总喜欢神化郭嘉,认为郭嘉如果还在赤壁之战曹操不一定会输,难道郭嘉真的有这么厉害么?当然现在马后炮也没什么意义了,不过在官渡之战上郭嘉发挥出了自己的才能,帮助曹操以少胜多,还成为了三国三大著名战役之一。如果郭嘉还在的话司马懿的地位也会比较危险,不过一切也都是命啊。 熟悉三国史的朋友都知道曹操有众多的谋士,要说哪个谋士能排第一?恐怕很多人都会选郭嘉(字奉孝),认为这个人能力实在太强了,甚至现在很多人说郭嘉不死就没有三国,或者郭嘉不死诸葛不出(郭嘉辞世与与诸葛出山为同一年),这样说是不是有点夸大呢? 人们之所以常说郭嘉不死,就没有三国,其实多是因为《三国演义》中曹操的赤壁之战后的一场痛哭,曹操赤壁之战败于孙刘联军之手,八十万大军灰飞烟灭,又被周瑜等人穷追猛打,差点连老命都赔了,回到许都想起遭受如此巨大的损失,帝王的梦想也就此破灭,不由悲从中来不可断绝,于是对着群臣大哭,在他的哭喊中,却只提到了一个人,那就是郭嘉郭奉孝,众人只听曹操哭喊着说,如果郭奉孝这个人在的话,不会让我有这么大损失啊,奉孝啊!你的离去让我好痛苦啊! 在大家看来,这应该是曹操认为如果郭嘉在的话,应当可以识破周瑜黄盖等人的计谋,从而避免赤壁的惨败,而如果赤壁之战曹操没有失败反倒胜利的话,那么曹操基本上就可以一统天下了,这样一来其他地方的势力都不足以挑战他,那么他就没有什么顾虑了,所以他一统天下之日,就是他谋朝篡位登基称帝之时,而赤壁之战的失败让他的这一梦想化作泡影。从这个意义上讲,如果曹操说的话真能如此,那么的确是这样的,因为如果曹操赤壁之战胜利的话,江东孙权将被消灭,刘备即便有诸葛亮相助,也难以撼动曹操的势力,其他的地方势力就不足虑也,三国也就不再出现了。 我们不能直接否认郭嘉是一个出色的谋士,虽然他只是曹操的军中祭酒,一个级别不大的礼官,曹操的祭酒官员有几十位,但郭嘉的才能具体如何呢?从历史记载来看,他对曹操势力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却并没有那么大,更不会夸张到改变历史。 曹操与袁绍交战前,郭嘉曾经献计献策,认为有的可能,然而看那篇所谓的十胜论,不过是篇打鸡血的文章,并没有什么出色的谋划,只是增长了曹操的信心而已。 郭嘉显现最大作用的一次行动是曹操北征乌桓,那也是郭嘉一生最光彩的时刻,看起来那是官渡之战后对袁绍残余势力的斩草除根,也是消灭游牧民族不稳定因素的一次行动,郭嘉职位一直不算高,这是或想玩把大的了,于是力主曹操北征乌桓,然而那却是一步险棋,弄不好会让曹操赔个底朝天,因为在他助曹操北征乌桓的时候,实际上刘表等有好几路诸侯都可以袭击许都,然后与乌桓等势力前后夹击,让曹操一败涂地,要知道位于今河南北部的许都才是曹操的老本营,然而北征乌桓要到达的地方却是今内蒙古赤峰市,如此长距离行军,必然很耗时间。而且虽然郭嘉主张扔下辎重轻骑突进,以求打乌桓一个措手不及,然而匆忙赶到后,却发现人家正列阵以待以逸待劳,弄得曹军上下将领士兵都面面相觑,这简直就是个笑话,史载"八月,登白狼山,卒与虏遇,众甚盛。公车重在后,被甲者少,左右皆惧。" 然而这个时候北征乌桓最关键的人物时候才出现了,他就是张辽,狭路相逢勇者胜,此时此刻,唯有奋力一拼,才有取胜的可能,张辽率军以背水一战的意志,首先对乌桓与袁军联军进行拼命式的攻击,曹军大受鼓舞,士气高昂,终因战斗力比较强才最终取得了胜利。然而这次行军也让曹操损失很大,士兵死亡、受伤和逃跑的都很多,而且缺吃少穿,连能喝的水都没有,曹操不得不杀了几千匹马来给士兵充饥,有曾经掘地十余丈来找水喝,实际上郭嘉的死也和这次出征有极大关系,在此次行动的回师途中故去,可以说,为了干好这件事,郭嘉把他的命都赔上了。 但是这次行动怎么看都是一步险棋,无论是许都失守还是北征不胜,曹操都有可能因此玩完,所以曹操每次想起来都有点后怕,认为此举纯属侥幸,是上天庇佑才没有出岔子。 明代思想家李贽对郭嘉有这样的评价:人说郭奉孝若在,可西无蜀、东无吴也!此亦童子之言。当时奉孝死,智过奉孝者尚多,何卒三分也?给《三国志》作注的裴松之也评价郭嘉非上智,不是什么高明的智慧。 不过郭嘉有知人知事之明,这点还是值得肯定的,他曾建议曹操征吕布和征刘备,最终都取得了大胜,他与曹操的关系很好,所以曹操比较了解他,然而他也知道曹操是猜忌心很强的人,所以他自己也不置产业,不立派系,选择的也是明哲保身的办法,但是他的英年早逝,也确实是曹操的一大损失,但是所谓郭嘉不死,诸葛不出山,三国不出现,并没有什么历史事件能证明郭嘉有如此大才,我们只能从曹操对郭嘉的偏爱和信任上去看,然而那若是曹操为了逃避赤壁失败的责任,并用以责备众谋士的一个方法呢?也不是没有可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