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之毛泽东邓小平群众观学习


  【摘 要】十八大以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的广泛开展,都是为了更好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在此的背景下,本文通过分析毛泽东和邓小平群众观的不同点及原因,目的在于更好地践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为习近平新时代党员同志积极践行群众路线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两学一做";毛泽东;邓小平;群众观
  一、毛泽东邓小平群众观的差异
  毛泽东、邓小平是我们党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两位伟人,他们对于群众的根本观点和看法的根本宗旨是一致的,都是以唯物主义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但在具体认识上有所区别:
  1.对"人民群众"范畴认识的不同
  在毛泽东看来人民的范畴在不同的国家地区和历史时期的内容应该是不同的。他曾经精辟的指出:"应该弄清楚什么是人民……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围。" [1]这是毛泽东关于人民群众范畴的第一次全面精辟的总结,划清了人民与敌人的界限,明确了人民的划分标准,赋予人民群众以新的时代内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对人民的范畴重新做了界定。他提出:"我国广大的知识分子……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2]将知识分子和遵守我国宪法、积极赞成中国统一并愿意为国家发展做贡献的同胞们算进人民的范畴中来。
  2、对"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内涵的认识不同
  毛泽东自始至终都要求党和国家要以人民群众为主体,尊重群众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并为实现人民的利益而不断努力。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第一次提出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论断即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民共同富裕。并多次强调:"我们一定要根据现在的有利条件加速发展生产力,使人民的物质生活好一些。" [3]在邓小平看来,社会主义要的不是贫穷而是大力发展生产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精神文化水平,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最真切和最实惠的人民利益。
  3、对实现人民根本利益途径的选择不同
  在社会主义初期,毛泽东一直想要通过重点抓革命来促进生产、让政治做导向或者群众运动等形式实现社会大发展的伟大目标。而邓小平吸取之前的教训和经验,提出了要大力发展我国生产力水平,实行改革开放等方面的政策,走改革开放的道路实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点与毛泽东是完全不同的。在邓小平看来,市场经济只是经济发展的一种方式,只要有利于经济的发展,都可以拿来用。所以邓小平提出了以經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的发展理论。
  二、毛泽东邓小平群众观差异的客观因素分析
  恩格斯说过:"一切划时代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4]因此,毛泽东群众观和邓小平群众观的差异,客观上表现为国际背景和国内背景两方面的差异上。
  1、国际背景的影响不同
  20世纪初候,欧洲列强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中国就是被侵略国家之一,毛泽东就是处于这样一个动荡时代。毛泽东看到了群众在中国战争中的作用,所以他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团结起来一起抵抗外敌。邓小平处于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他提出经济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所以,他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相信群众、尊重群众的实践和首创精神,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国家综合实力,这样我们国家的发展才能和国际发展相接轨。
  2、国内环境影响不同
  毛泽东看到,从古至今一系列反抗压迫的各种运动,没有一次彻底成功的真正原因就是没有科学的领导和没有意识到人民群众才是革命最重要的依靠力量。并在他领导的革命斗争中感受到了人民群众力量的强大之处,所以他喊出了"民众的联合最强" [5]的口号。在新的历史环境下,邓小平敏锐的观察到国际局势和国内需求,大胆地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新政策,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所以,邓小平一直强调要依靠广大的人民群众,依靠科技和人才,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和创造性。
  三、毛泽东邓小平群众差异的主观因素分析
  毛泽东邓小平不同的成长经历、对我国传统文化不一样的认同度以及他们思维方式上存在的不同等方面,都一定程度地影响着两人对待群众的观点和态度。
  1、个人成长经历不同
  毛泽东从小生长在农村的成长经历,使他非常同情最底层的劳苦大众;并深切地体会到在被压迫的群众中间蕴藏着强烈的反抗精神和力量。因此,毛泽东意识到要想救国救民最终还是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自己,没有人民只靠英雄或者领导者是完全不行的。与毛泽东相比较,邓小平在1920年到法国勤工俭学,期间邓小平先后做过不同种类的工作,体验过资本主义国家不同人群的生活艰辛。既看到了资本主义万恶的一面也看到了其优越性;也开拓了视野,面对中国发展道路和政策的选择时,提出适合中国国情和世情的发展战略,最终为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国家的发展不断努力奋斗着。
  2、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不同
  毛泽东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民本思想的了解基本上来自于他平时所看的书籍,像《尚书》中的"民惟邦本,本固邦宁",[6]等一系列关于民本思想的记载。毛泽东对这些是认同的,但他也看到了古代的民本思想是在维护皇权的前提下提出的,没有从本质上重视到人民群众的需求和利益。所以当他有能力为老百姓做点事情的时候,每一次都能从群众利益出发。而邓小平受古代传统文化中"小康"思想的影响较大,他成为党领导核心后,开始反复思考之前党中央提出的现代化目标,经过考察后认识到"小康"对党和群众的重要意义,将广大群众过上小康生活作为中国共产党今后的奋斗目标。
  3、思维方式的不同
  毛泽东群众观和邓小平群众观有所不同的另一个主观原因就是思维方式的差异。毛泽东从小在湖南长大,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的楚湘文化对他的影响非常大,形成思接千载,想象力丰富的想象思维;邓小平的思维特征更多地体现在以务实为主的现实主义思维中。他曾经在面对中国经济发展道路的抉择时说过一句著名格言:"黄猫、黑猫,只要抓住老鼠就是好猫。" [7]形象的表达了邓小平求真务实的理性思维方式。毛泽东的思维侧重于刚性思维方式,体现在他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邓小平思维方式体现在刚柔并的思维特征,表现在每一次遭遇到委屈和有意迫害时,他既能从容面对,也能勇敢的不畏逆境,始终保持其刚正不阿的英雄本色。
  结束语
  毛泽东邓小平群众观是我们党不同历史时期的思想产物,在党和国家的发展中至关重要。在"两学一做"教育实践活动的背景,分析他们群众观的差异及原因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和学习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也有助于我们党更好地领悟为人民服务的真谛,积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著作选读(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757.
  [2][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86,123.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44.
  [5]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08.
  [6]黄侃经文句读.十三经注疏之二:尚书正义·五子之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97.
  [7]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23.
网站目录投稿:傲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