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财政支持,政府采购历来被认为是扶持民营中小企业最直接的‘大红包,但目前已经形成坚不可摧的利益衍生体,让势单力薄的民企在政府采购中每每落败。" "政府部门应当为市场和企业提供一套公平对等的规则以及一个充分竞争的环境,而不是让领导意志或者利益纠结随意凌驾于规则之上。" 几年前,格力电器遭遇政府采购"废标门"事件,总裁董明珠发表了上述被时任广东省人大代表、省委书记汪洋形容为"义愤填膺"的言论。 作为加强财政支出管理的重要手段,政府采购越来越被社会各界重视,其存在的一些痼疾更是屡遭诟病。细数下来2003年开始实施的《政府采购法》截止现今已经十年有余,但是在现实中,某些地方政府和竞标企业利用一些法律盲区屡屡操纵招标采购,铺就采购灰色地带的报道仍然频频见诸报章。出现了诸多的民营企业受打压、奢华采购、专家库管理不善、评标专家裁量随意性大、采购方内定中标方、竞标方围标串标等现象。 本期记者采访了一些企业家,倾听他们站在企业的立场上如何看待当前的政府采购。 走形式? 2011年进入政府采购市场的某电梯企业,其业务主要布局东北和华北地区。谈到政府采购的规则运作,该企业总经理张先生(化名)直言不讳地说:"据我的了解,我们这个行业是没有公平竞争的空间的,哪怕就是暗箱操作也是要遵守一定规则的。其实政府采购的入围尺度很宽松,但是有资格竞标政府采购的项目不代表就能万无一失中标,因为政府对于企业的整体评估很重要。"他认为,政府采购的项目是合理中标的最低价,因此各参与竞标企业把价格都压得非常低了。加之现在的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市场日渐公开化,价格也更透明,加之各生产企业间都没有技术上的壁垒。"鉴于和政府合作利润空间非常有限,我们企业只能遵循一些规则,纵然是潜规则也是规则,不然企业该如何生存?" "现在的政府采购都是走形式,通过围标、串标等各种非常手段竞得项目可谓是行业里的公开秘密。可以这样说几乎没有一个项目是真正地按着招投标的规则中标的,就我的了解,这个行业95%—96%都是玩得暗箱操作。我们正规操作参与竞标的项目很多时候都中不了标,能中标的话就是以极低的价格挤压企业的利润空间。我认为这根本的原因还在于政府部门的权力的过度集中。"桑普太阳能总经理马迎昌对记者如是说。 黎明文仪家具企业可谓是政府部门的老客户了,从政府采购法实施之后,该企业就进入到了政府采购的市场。几年做下来,企业一直是排名数一数二的国管局和中直机关的定点供应商。据记者采访得知,总经理肖敏与上述两位老总的看法不一样,家具行业是一个很早就开始市场化的行业,政府采购也相对比较节省,很少有"潜规则"发生。"政府对于家具的预算控制得一直比较节省,政府的采购量都不大,很少出现奢华采购的现象。对于我们企业来讲,没有必要为了多拿下政府的100万、200万的订单而去花费那么多力气去采取围标、串标等非常手段。" 与政府沟通 在肖敏看来,政府部门不失为是好打交道的客户,因为政府部门对产品的要求比较同质化,用肖敏的话来讲今年的产品就是去年的产品的重复生产,明年又是今年的再重复。"政府订单的特点是采购量稳定、对产品的要求前后连贯。无论是产品的型号、性能还是产品的设计风格都有一定的连续性。所以项目执行起来不会花费太多周折。倒是我们企业自己会给政府做一些引导。比如我们在和外资企业合作的过程中,根据外资企业的要求生产制作的一些产品,在设计上会有很多灵活创新之处,产品的选材也非常重视其重复利用性。经过我们的分析认为这是一种内外都适用的产品,我们就会适时向政府部门进行推广,政府部门也会听取我们的意见并采纳。" "但是也不乏有些单位自己对于采购的产品有系统性规划,不断求新求变。比如和我们进行长期合作的中国银行,对于采购的家具产品会给我们一个宏观规划,接着会每年要求我们做产品的升级,以达到他们方便客户、考究大气等新的要求。"肖敏说。 张先生介绍称他所从事的电梯行业属于特种设备生产企业,近几年由于电梯事故频发,国家对于电梯的安全特别重视,今年更是出台了特种设备安全条例,以法律条文的形式明确了各生产环节。"对于我们的产品来讲,国家的基本要求是保性能、保安全。比如我们执行的保障房项目,政府部门的要求就是在保障质量安全的前提下,能够做到满足使用就可以了。我们进行的技术更新规划也好、项目整改也罢,都不一定能够适合政府的要求。对于有些保障住房、回迁房项目,往往中标的都不是性价比最高的产品。政府采购的落脚点往往是那些一线品牌中的低端产品,因为这些产品一方面可以满足使用功能,另一方面售后服务有保障。" 利润不高 肖敏介绍称,政府采购额占公司经营的总量近几年呈逐年下降之势,从最初的30%份额下降到今年的15%左右。"这是因为政府的总量增长比较缓慢,而我们企业自身发展较快,因此占公司的经营份额在下降。但是政府采购订单的绝对值是在逐年上升的。" 肖敏介绍称,目前政府在他的家具企业的一年采购额达4000多万元,以国管局的采购量居多。尽管有4000多万的采购额,但是利润率却非常低。"因为政府的采购都非常分散。4000多万元的采购额需要分担在700多个订单上,每个订单的平均采购量只有5万多块钱,扣去生产成本、人力成本、上门服务的交通成本、运输成本等等,所得利润不多。"肖敏说跟政府合作熟了之后,掌握了一些降低成本的技巧。比如很多订单因为频繁合作不用再派人手上门去量尺寸,售后服务人员对于问题产品集中收集集中处理。"所以虽然利润有限,但是还可以接受。" 肖敏认为现在政府收紧预算对于他所在企业的影响亦不是很大,"毕竟是刚需产品。" 另外张先生介绍称,政府对于他所负责的行业的采购预算压得不是很低,"中标价格仍然非常合理,毕竟是一分钱一分货。但是政府在项目上却有一定的压缩,比如今年预计开发五个项目,事实上只能允许做成三个项目。"张先生说预算收紧之后,政府对其采购项目的付款周期亦有所延长,以前分两次、三次付款的都变成了分五次付款。以前签完合同几天就能付款的项目,现在却是和企业约定在合同执行多长时间才能付款。"这一方面变相压低了价格,企业无形中增加了成本。另一方面也是对企业的实力的一个巨大考验,这要求生产企业要具备一定的资金积累,否则无法顺利完成一个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