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两次鸦片战争,使无能腐败的清政府一次又一次地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但是经过中华儿女长期的英勇奋战,不懈奋斗,以及对"寸寸山河寸寸金"的坚定爱国情怀,中国人民用智慧与勇气,逐渐收复了应有的领土,恢复了许多领地的行使主权。 其中最令人难以忘怀的,应该就是1997年的香港回归,中英双方经过两年多数十轮的谈判,终于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使香港岛和九龙连同新界,一起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 然而,还有一些国土,没能像香港、澳门一样,重新回到中国的版图上,比如云南省附近的江心坡地区,约有两万多平方公里面积的领土主张,中国对其明确放弃了,那么这两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是何缘故被中国放弃收回了呢? 明朝时期的江心坡地区 江心坡地区,是位于云南高黎贡山以西的恩梅开江及迈立开江合流处之间的以北地带,北起西藏察隅县,西含葡萄县盆地,南至克钦邦野人山和尖高山。永乐十一年,明成祖将其纳入自己的控制范围内。当时,明成祖所成立的三宣六慰,控制范围囊括了缅甸全境、泰国北部、老挝中部、印度东部。 不得不承认,开创了永乐盛世的明成祖,是个颇有野心兼具实力的军事家。梁启超曾评价道"明成祖既北定鞑靼,耀兵于乌梁海以西,西辟乌斯藏,南戡越南,夷为郡县。陆运之盛,几追汉唐,乃更进而树威于新国。"他是个血液里流淌草原,内心里充满征服欲的征战者。 可惜他的后辈没能有谁像他一样,使明朝的威名远扬,影响达到顶峰。伴随着明王朝的势力衰微,缅甸东吁王朝的建立和壮大,缅甸不断进攻明朝内地土司行政区域。正所谓"打江山易,守江山难",明成祖时期虽然拥有江心坡地区的实际控制权,奋力打下了江山。 但是后来的继承者们却因为各种原因,对关外土司的控制越来越松弛,最终,明缅战争后,被缅甸占去一部分领土。这次的失去,是边界线模糊不清的开始。 清朝时期的江心坡地区 到了清朝,清军与缅甸第一次交战取得胜利,使南明的残余势力土崩瓦解。清军的目的,本就是消灭逃入缅甸的南明残余力量。目的达到就鸣锣收兵,返回云南。此后,时任西南清军主将的吴三桂,开始与清朝皇帝进行内部的权力斗争,视线移开了位于边境的江心坡。 而到了清乾隆年间,清缅战争又取得胜利,曾多次干涉云南边境土司事务的缅甸,也因此向清朝廷臣服,成为了当时中国的附属国。 然而,好景不长,到了晚清时期,西方国家频繁进犯,清王朝的属国皆被列强瓜分吞并,此时的清朝,在领土纠纷问题上,又陷入了被动的地位,不再有昔日的威严与风采。"山河破碎风飘絮"是当时清廷的写照,是黑暗也是屈辱的历史。这是夜郎自大,闭关锁国百余年所酿下的苦果。 晚清的江心坡,其已经成为土著部落的独立状态,不受中国和缅甸任何一方的统治。换言之,此时江心坡是一块飞地。辛亥革命爆发以后,清政府早就焦头烂额,更是没有多余的精力再放在边境问题上,草草命令云南官员"审时度势,不可轻启兵端"。于是乎,有关江心坡的领土争议就此被搁置了。 民国时期,江心坡亦未被划入中国版图之中,实际被英国占领,民国政府虽然曾提出抗议,但英方领事并未给予答复。也许是弱国无外交吧,在那个时代之中,民国政府的抗议之声,仿佛是兵剑相接之时,斗场上一只蚊子在嗡鸣,微鸣之声,弱不可闻,气焰正盛的英军,又怎么会在意呢? 中缅划定界线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儿女团结一心,终于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重新成为锦绣河山的主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同缅甸重新确立边界问题。建国伊始,百废待兴,对领土问题的争议,我国的原则仍继续着"既不否认也不承认"。 直到到了1960年,这个时期,我国国民经济迅速恢复,人民也更加需要一个安宁稳定的周边环境来生产生活。因此,江心坡等边境问题重新成为焦点,新中国的版图,是需要一个清晰的轮廓线了。 中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了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而缅甸也同样取得了民族独立,不再是英国所占领的殖民地,成为了联邦共和国。此时边界问题,不单纯是领土之争,主权之争,更涉及到国与国的外交关系。 由于缅甸与中国之间已经友好建交,所以对于边界线的划定问题,要更加审慎,更加合理,结合历史根据和政治理由,在现实基础上解决冲突。所以,在中缅多次谈判过程中,中国秉持着平等互利,互谅互让的精神,没有恃强凌弱,和平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 中国政府最终决定,放弃对江心坡的领土主张,并同时收回被英国在1913年侵占的片马、古浪、岗房和班洪班老地区。 与缅甸的这桩土地交换,中国到底是赚了还是吃亏了呢?如果单纯盯着放弃与收回的土地面积的话,我国似乎是亏了。实则不然,要记得"风物长宜放眼量",不必兵戎相见,没有硝烟炮火,就能收回曾经被英国抢占的片马地区的领土,又能让我国军队在多年战斗之后,得到休养调整。 能够和平解决边界线问题,当然还是赚了。在1960年的时候,我国正处于东西方冷战的世界背景之下,美国等西方国家,正肆意宣扬中国武力解决问题的负面形象。 与缅甸的土地交换事件,使得中国在国际上又一次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形象,和缓了紧张氛围,消除了周边国家对我国的误解和恐惧心理,特别争取了周边国家的理解和支持。所以,这不是零和博弈,中国亦不是输家。这是综合考虑下的最优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