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一 为支援刘邓大军筹衣粮 解放战争初期,邹一清随党组织和部队撤离鄂东地区,到中原部队集结的宣化店地区活动。不久又被派回蕲黄广地区,重建中共蕲黄广工委,由他担任工委书记。这些情况,前一章已经讲过。1946年8月中旬,邹一清写了一封信派人送给王浩然,指示王浩然到广济县去担任县长,或到他手下来任秘书。 王浩然为革命坐过三次牢,三次要杀头,他妻子也死过一回,夫妻是捡回两条命。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当时接近解放,但革命还没有最后胜利,他是被杀头吓怕了。再说,他相信共产党保护工商业的政策不会变,他家请了十多个长工,还兼营屠业,每天早晨杀猪,妻子都要为他做4两(原16两1斤,4两即现在的2两5)猪肝汤过早。他想,干革命把脑袋提在手上,终日劳碌奔波,未必有4两猪肝汤过早。他的革命意志软弱下来,于是立即写了一首诗,辞谢了邹一清对他的分工。 答谢邹一清 王浩然作 接读来函理应酬, 才疏不敢为人谋。 顽强劲敌将消尽, 解放人民已自由。 架上宝剑休出鞘, 囊中毛颖愿埋头。 久疲驽马今何用? 掌握军机任君筹。 (此诗由柳林乡老铺村民王国治提供) 诗意是: 接读来信理应当答谢(或答应)您的安排, 无奈我才华浅薄(自谦),不敢为人出谋划策(或为人民谋幸福)。 强劲的敌人将逐渐消灭干净, 人民得解放已获得自由。 架子上放着的宝剑不再出鞘使用它, 写文书的毛笔写完后筒在笔筒子里愿意埋头不写了。 我像久已疲倦的老马一样(自谦),现在有什么用呢? 掌握着军机大权,任您筹划定夺,不需要我当参谋了。 诗写好后,托送信人带回。邹一清读诗后大怒,骂道:"王浩然革命意志消退,就让他今后在家种田吧!" 1946年12月,邹一清改任中共黄梅工委书记。(因邹一清娶了第二个妻子,是蔡琼的妹妹,被降职。)在解放战争最艰苦的岁月里,邹一清领导革命军民在黄梅北部山区和南部湖区坚持游击战争。 1947年5月,黄梅工委领导建立了黄广边湖区和黄梅北部山区两个游击根据地。黄梅工委书记邹一清重点在山区,副书记蔡琼重点在湖区(蔡琼中原突围后带一个班的战士回黄梅),工委领导成员增加了军事部长马启春。工委将全县小股游击队集中合编,成立黄梅县游击总队,总队长马启春。黄梅县游击总队有100多人,在山区和湖区进行游击战争。 1947年6月30日,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执行党中央的战略方针,自鲁西南强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在其他野战军的策应和配合下,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内,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大反攻的序幕。 7月上旬,蕲黄广中心县委书记易鹏接到上级指示,得知刘(伯承)、邓(小平)大军已经突破了敌人的黄河防线,正浩浩荡荡地向大别山挺进。7月中旬,中心县委在蕲春县王二冲召开了蕲黄广三县党政干部近百人的大会。中心县委书记易鹏作了动员报告,对迎接刘邓大军的到来作了全面的工作部署。要求各级党组织充分发动人民群众,积极动员广大青年参军,扩大各地革命武装,积极开展游击战争;加速税收,开展捐赠活动,为刘邓大军筹备军衣军粮,做好一切后勤服务的准备工作。 紧接着,黄梅工委召开全县党政干部会议,由工委书记邹一清传达中心县委王二冲会议精神,结合黄梅实际情况,部署迎接刘邓大军的工作。一方面工委带领各区委、各党支部,发动和组织广大青年参军参战,扩大黄梅革命的武装力量。除了扩大黄梅县游击总队规模并提高其战斗力外,还将停前、土桥、小溪三地方的便衣队集中扩编为一个独立营,由工委副书记蔡琼任营长,舒化华任指导员,加紧进行军事训练和政治教育,准备配合游击总队作战。另一方面,加强县民主政府的税收和募捐活动。由县民主政府发出布告,号召商人积极交税,富人积极捐赠,多方面扩大财源,积极支援刘邓大军,解决军衣军粮问题,同时做好其他物资供应工作。 根据中心县委和黄梅工委的指示,黄梅县游击总队立即行动,加大游击战的力度,频频出击,在湖区消灭敌人,缴获枪支。敌人被震动了,国民党出动县自卫队对黄广边湖区进行"围剿"。游击总队避其锋芒,与敌人兜大圈子,到北部山区活动。结果敌人在南部扑了个空,又集中兵力到北部山区"清剿",游击总队又回到湖区。此时,鄂皖边中心县委书记易鹏率领的队伍也来到黄梅,与黄梅游击总队会合,捕捉战机,消灭敌人。 不久前,黄梅县工委书记邹一清派梁超去柳林,担任工作队长,在柳林发展党的组织,开展武装斗争。梁超河北人,1946年中原突围后来到鄂皖边。他到柳林后,成立了以吴少芳(老铺人)、何天香(老铺人)、汪怒安(老铺人)、汪当生(飞虎岭人,与老铺的汪当生是两个人)等8人的便衣队,委任吴少芳为队长,开展革命工作。在传达王二冲会议上,邹一清为做好迎接刘邓大军的工作,对各区委各党支部和各革命组织分别下达了任务。 吴少芳,共产党的领导干部,当年参加三打黄梅县城和攻打宿松县城的战斗中,由于作战勇敢,在火线上加入了共产党。这次,接受任务后,领导着一班人,首先发动群众,抢做军鞋。因柳林是革命的老根据地,耳濡目染,群众觉悟都比较高,很快就完成了。有的人来不及做,把自己没穿的新鞋交出来。吴少芳把附近几个塆子收来的鞋,用箩筐挑到白石洞里藏着,他是白石洞人,在洞外堆些柴草,防止国民党军队抢去。其他人也都把收上来的鞋子挑到附近的山洞里藏着。 接着,他们组成一个工作队,对那些富豪走家串户,动员他们为迎接刘邓大军作贡献,慷慨解囊,捐款捐粮。可是,那些富豪们大多是吝啬鬼,只肯捐出一点点。 钱粮任务没完成,吴少芳急得好几个夜晚睡不着觉。一天夜晚,他将一班人召集在一起,让大家献计献策。何天香说:"我看不如打两家土豪来筹集资金。那些开明土豪我们不打,有些反动土豪,如许塆的何坳山、何祖国这两个土豪,是国民党军官出身,双手沾满了人民鲜血,我们打他何妨。"吴少芳觉得有道理,几个人都同意了。 这天夜晚,便衣队员们扛着土枪土铳,有的佩着大刀,邀约了一些积极青年,在一个向导的引领下,来到许塆。吴少芳指定两个人守着何祖国的前后门,其他人都围住何坳山的家,一人上前敲门,敲了半晌门没开,便衣队就把门撬开了,一群人一拥而入,屋子里只见一个年轻女子直发抖,她问道:"你们是什么人?"何天香上前一步道:"我们是游击队,来打土豪的,何坳山呢?"女人道:"我是何坳山的儿媳妇,丈夫和父亲都外逃未归,只留我一人看家。"何天香说:"把钱交出来,才留你性命,不交出钱来,跟我们走,代父受过。"女人道:"我都交给你们,你们就留我一条命吧。"说着把众人引到后山,指着一个山洞说:"东西都在洞里。"何天香扒开洞口的柴草,让女人先进洞,何天香和吴少芳紧跟着进去。擦着火柴,点燃一支蜡烛照明,只见一包衣物,两匹布,何天香问:"钱呢?"女人道:"钱在洞下的泥土里。"何天香用双手扒开泡土,下面现出两个瓷罐子,揭开罐盖,是两罐银元。他扒出罐子,留下一包衣服,把两匹布和两罐银元递出洞外搬走了。 他们又来到何祖国的家,只见大门上了锁,家里无人。他们把锁撬开,一群人进屋里搜寻,在楼上发现,一间楼是满屋藏书,另一间楼堆了不少的药草。楼上楼下都搜遍了,也没有搜出银元来。最后,他们把药草装进几条麻袋搬走了。 他们回到驻地王氏七户祠堂已是四更天,安排搞后勤的人在祠堂蒸熟了两大锅油面正等着呐。人们饥肠辘辘,见了香喷喷的油面,就大碗地盛着吃起来,庆贺今晚打土豪的胜利。这次打土豪干革命王浩然没有参加,但他送了三斤肥肉给便衣队蒸面做油。解放后,他被划成地主,吃了不少苦头,人们送他两句赞语。 正是:出生入死干革命,四两肝汤丢前程。 (以上部分素材由老革命干部汪怒安口头提供) 四十二 刘邓大军解放黄梅 1947年9月中旬,听说刘邓大军的先头部队第六纵队第十八旅第五十四团已到达蕲黄广,黄梅工委书记邹一清和在黄梅指导工作的蕲黄广中心县委书记易鹏亲自组织迎接大军的工作,一方面派侦察员刘君、张明权二人化装成商人去广济县芦河与大军联系接头,一方面调集黄梅地方革命武装到周禹侯村集合,列队迎接大军。9月15日,刘邓大军六纵队十八旅到达黄梅县境,侦察员刘君、张明权二人和他们接上了头。为了把这一喜讯告诉大家,在返回驻地时,一面飞跑,一面对空鸣枪,同时高呼:"我们的大军来啦!""天亮了!""我们胜利了!"当他俩满怀喜悦地回到周禹候村时,地方队伍已整齐地排列在村前路边守候。一听说与刘邓大军联系上了,队伍欢呼雀跃,一群人围着刘君、张明权二人跳起来。根据刘邓大军先头部队行军路线,易鹏、邹一清等领导将队伍开到大河铺,在那里与刘邓大军五十四团第一营胜利会师。五十四团宋参谋长、团政治处组织干事傅更年、一营营长芦安顺、教导员贾有全等大军领导与地方干部热烈握手,亲切拥抱,问长问短,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 这天下午,黄梅工委书记邹一清带领部分地方武装,亲自当向导,偕同宋参谋长率第一营向黄梅县城挺进。在县城西门外的大胜坡,与国民党县自卫队打了一仗,全歼这股敌人之后,继续向县城进发。这时县城西门碉堡上的守敌,望见解放大军已经压境,急忙虚张声势地放了几枪,给城内的敌人报信。我军乘势向敌人碉堡发起进攻,先扔去几颗手榴弹,后用机枪一阵猛烈扫射,敌人吓得乱了方寸,撤出碉堡向县城东南的马尾山逃窜。县城的敌军也撤出南门,从水路向孔垄逃窜,我军顺利地攻克了黄梅县城。先头部队首先进城,来到县城中心国民党自卫大队驻地,这里是一座大祠堂,敌人伙房做的晚饭还没有吃,倒在地上四处都是,还冒着热气。敌军住房里放着许多鸡笼子,装的都是从老百姓家里抓来的鸡,也顾不得带走,可见敌人逃跑之狼狈。那天晚上,刘邓大军一个营住在城内,本县地方武装住宿在东门城外。因为进城时夜已深,为了不惊扰居民,刘邓大军指战员和战士们打开被子,卷在身上,在青石板街道的路面上露宿。后半夜下起雨来,仍在雨中露宿到天明。秋毫无犯,深得民心。 敌军在撤离县城之前,大搞反动宣传,在城内的墙壁上写了许多"共产共妻"之类的反动标语,许多大商家都停业,跑到孔垄、小池和九江去了,一些小商家也关门跑到北部山区去了,县城里只留下一些普通的老百姓。在邹一清等地方党政干部宣传组织下,居民们很快在街道上列队欢迎大军。城里也有些反动分子企图顽抗,在街头巷尾做了掩体工事,准备与我军巷战。我军对他们尽量做宣传和争取工作,提出"欢迎投诚,缴枪不杀,立功受奖"等口号,保证他们人身和财产安全,瓦解和分化了这股顽固势力。大军和本县党组织贴出安民布告,宣布保护城乡工商业政策,号召各阶层人士回城安居乐业。许多商家都纷纷回到县城开门营业。 黄梅县城解放的第二天,刘邓大军先头部队第一营又向安徽省宿松县进发,黄梅工委给大军送了几百块银元,表示黄梅人民慰劳子弟兵的情意。第一营走后,大军两个团从蕲春开过来,组织派何天香去蕲春与大军接头,当大军入黄梅的向导。下望江山,进入柳林境地,走王浩然家门前经过,他吓跑了,因为他已脱离共产党。汪怒安挑着箩担,到后山竹林里把棺材棚下面藏着的军鞋挑回来,交给了大军。吴少芳也挑着柴筐,把藏在白石洞里的军鞋取出来,挑到王浩然家门前,交给大军。其他保献的军鞋也都送到大军部队。大军经柳林过停前、土桥到黄梅县城。大军在单人行走的小路上,走了一下午,路上没有断人。大军纪律严明,一路上秋毫无犯。 大军驻扎在停前、县城、大河铺、苦竹等地,休整了几天之后,就开往安徽宿松去了。刘邓大军先头部队走后,国民党自卫队又进驻县城,黄梅工委领导的地方武装撤退到山区。国民党军队经常向"四山"进攻,大肆捕捉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企图消灭革命的武装力量。 10月上旬,黄梅工委接到上级指示,准备迎接刘邓大军的大部队进驻黄梅。黄梅工委书记邹一清亲自调派地方干部,发动群众为刘邓大军筹制军衣,从全县筹集棉布1000余匹,从独山、土桥、苦竹、大河等地请来大批缝纫师傅,共携带几十部缝纫机,在龙坪山卢府的李家墩办起了一个军服厂,先后缝制军衣2400多套,分批交到刘邓大军的后勤部门,有力地支援了刘邓大军。 一天,塔畈村有一位革命群众,到黄梅县城,向新四军部队反映了当年王焕庭血洗畈上屋的情况:杀绝63户,有48个寡妇,被当地恶霸王锡纯、王贵朋拐卖,最贵的一个卖了一百块银元,最便宜的一个只卖了两块银元。部队派出一个班的战士,去塔畈村畈上屋查清事实,将王锡纯、王贵朋两家财产没收,此时,王锡纯已死,战士们将王贵朋押到乱石堰枪毙。 1947年10月21日,刘邓大军的第二纵队从皖西经蕲春界岭进入柳林。王浩然听说,提前杀了13头猪款待,他请了30多个民工和他的10多个长工为大军做饭做菜,用上自家和王氏祠堂的大锅大灶,路边铺子上所有住户的大锅大灶都用上。大军经过王浩然家门前,他站在路边不停地说:"请指战员和战士们吃饭。"在指战员的指导下,战士们一队一队地停下来吃饭。各家把饭菜用水桶都装出来,又接着做饭菜。战士们行军,一天难吃上一顿饭,饥肠辘辘,都拿出自己的碗筷,排着队打饭打菜,蹲在地上吃饭。王氏祠堂内外也挤满了人。这一批人走了,那一批人来了,吃的是流水席。灶里不断火,路上不断人。二十八军军长高敬亭领着邓小平对王浩然说:"这是我们大军的邓政委。"王浩然连忙说:"欢迎刘邓大军解放黄梅。"领着他们一行人进屋里吃饭。邓小平吃完饭,临走的时候,王浩然送1000块银元,说:"这钱是我给大军的援助,一点心意请笑纳。"邓小平令人收了钱,说:"谢谢你,像你这样开明的绅士,我碰见得少。"部队整整走了一天,他们也忙了一天。(王浩然招待刘邓大军的故事由老铺村民王国治讲述提供) 由于大部队声势浩大,所向披靡,沿途的国民党军队望风而逃,黄梅县城的敌军也不战而退,随同国民党县政府逃到孔垄。23日,刘邓大军第二次解放黄梅县城。这次,黄梅工委发动和组织群众,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县城的居民都换上新衣服,手里拿着写有标语口号的彩色小旗,夹道欢迎大军进城,一路上茶水不断,欢声笑语不断。 10月下旬,为配合刘邓大军另一支大部队在蕲春高山铺地区歼敌,第四旅主力驻防在黄梅大河铺、苦竹口、渡河桥一线,阻击来自东南方向的敌人,战斗打得很顺利,击退了敌人的援军,支援了高山铺战斗。黄梅工委发动当地群众,踊跃支前,组织担架队、运输队为部队护送伤病员,送茶送饭,送米送军鞋。战斗结束后,正是秋收时节,大军主动地帮助群众割谷、打场。在老百姓家里住宿,帮住户挑水、挑柴、挑粪和打扫卫生,有什么活就干什么活。老百姓都高兴地说:"红军又回来了,共产党的军队与国民党的军队有天壤之别。"驻地群众也热情地支援大军,贡献柴草,缝补衣服做军鞋。许多山区群众以卖柴为名,长途跋涉到孔垄等敌占区侦察敌情,搜集情报,报告大军。 正是:军爱民来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人。 四十三 吴少芳爬六街赴斩刑 1947年9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进入黄梅县,黄梅成为解放区,首先建立了黄梅县爱国民主政府,隶属鄂豫边区第五专员公署,县政府机关设在桂家畈,后来转移到油铺等地。县长邹一清,副县长蔡琼,秘书白林。11月,根据上级指示,中共黄梅工委改建成立中共黄梅县委,隶属中共鄂豫第五地委,县委机关活动在小溪山大古岭一带。县委书记徐少岩,副书记唐振华,县委委员有邹一清、蔡琼、刘树成、马启春等,县委秘书梅白。自白湖渡以上的上半个县成为解放区,全县解放区划分为6个区,都建立了区民主政府和区委。柳林属第三(停前)区,区长邓鹤鸣,后为王冀鲁、丁波。另外,在中原突围后南下的干部中抽出一些人组成各区干部工作队,第三区区干队队长郭兴春,副队长梁超。 梁超负责柳林工作,与他一同来柳林工作的南下干部还有赵成氏、王世民。他们把柳林籍的革命同志组织起来,成立了柳林乡贫民团(相当于乡政府),吴少芳(柳林白石洞人)任贫民团主席,何天香(柳林何家人)任组织干事,汪怒安(柳林老铺人)任宣传干事,等等。他们开展各种革命活动:宣传组织村贫民团,赵成氏负责王安仁村,王世民负责飞虎岭村,梁超负责老铺村等;各村都建立民兵队,维护地方治安;募集钱粮,支援刘邓大军;调查摸底,根据土地财产的多少确定哪些人是土豪劣绅,做好打土豪分田地的准备工作。当时吴少芳每晚召开贫雇农小组会议至半夜过后,休息睡眠不足,双眼红肿,患了眼病,又没有条件医治。 刘邓大军经过3个多月的斗争,胜利地完成了大别山地区的战略部署,发动群众创建了大别山解放区。这一胜利使国民党反动派大为惊慌,蒋介石惊呼"进剿大别山刻不容缓",于1947年11月下旬指令成立"国防部九江指挥部",派国防部长白崇禧兼任主任,直接掌管鄂豫皖湘赣五省国民党的军政大权,调来5个整编师10个旅,加上原在大别山地区的9个整编师23个旅,共14个整编师33个旅的庞大兵力卷土重来,于11月27日开始对大别山解放区实行大规模全面的"清剿"。 12月,敌人"清剿"开始,因黄梅居九江对岸,此时划归九江指挥部直接管辖,成为国民党反动派反共的前哨阵地。国民党顾祝同部队两个正规师开进黄梅,加上国民党黄梅县自卫队和四乡联防团,向黄梅解放区大举进攻。此时刘邓大军已转移到大别山外线作战,鄂东蕲黄广地区已无大军驻守和活动,黄梅本县的革命武装大部分编入五军分区直属部队去了,只留下县、区干部和一些区武工队,每个区武工队约20人,全县总共不过百余人,带领全县人民进行反"清剿"斗争。 那时,县委领导藏在大古岭山上的丛林里,除了少数区干队坚持游击活动外,大部分区干队已无多大战斗力,整天在山区躲躲藏藏,保存实力。正是黎明前的黑暗,黄梅革命运动第五次转入低潮。 国民党黄梅县长雷鸣震充当反共的急先锋,采取移民并村,乡村建立联防团,保甲建立情报组,"联防联坐",实行五户共一门牌,一人通匪(指共军),五家同罪。联防团天天下乡"清剿",到处捉人。 根据武工队力量分散这一特点,国民党自卫队采取各个击破的方式进行清剿。 一天,国民党黄梅县自卫大队长杨海涛留下两个中队驻守县城,其他的四个中队,在他的率领下,来到柳林清剿共产党。他们一行人到了柳林后,找到保长汪月波,杨海涛问汪月波,共产党藏在哪里?汪月波说:"区干队在寮叶坪,吴少芳在汪冲。"杨海涛当即命令中队长田民川带领他的中队去汪冲抓捕吴少芳,他自己带领其余的三个中队去寮叶坪,抓区干队。 且说吴少芳患了眼疾,日日夜夜奔走干革命,很少休息,又没法治疗,眼疾越来越严重,只有一两分光了。几天前,县自卫队各个击破地清剿,风声紧急,他要妻子牵着他到汪冲。汪冲在古角山西部大山区,离宿松只有5里路,只有一户人家,用竹片夹着巴茅当墙和瓦,在竹林埂上搭起两间小茅屋,住着老两口独户人家。他住在这里为的是看管他的一块竹山,不让人偷竹子,他靠卖竹子为生。这老两口是吴少芳的岳父岳母,妻子把吴少芳送到岳父家就回去了。岳父母把吴少芳藏在家中的空棺材里,饭熟了,打开棺材盖,放他出来吃饭,吃完饭,又躺进棺材里,岳父母把棺材盖盖好。 田民川(柳林人,田县国的儿子,田孝先的兄长)带领他的中队,上到飞虎岭(村名),找了一个农民做向导,这个农民叫吴二苟。吴二苟领着中队的兵丁来到汪冲,兵丁在茅屋内外、附近竹林里搜了一遍,没有寻到吴少芳。田民川问家主:"吴少芳到你家来过没有?"老头回答:"来过,两天前到宿松去了。"田民川听说吴少芳逃往宿松县去了,正准备收兵回营,吴二苟用嘴对着棺材一挑,说:"把棺材打开看看。"两个兵丁打开棺材盖一看,吴少芳正躺在棺材里面。几个兵丁将吴少芳从棺材里拖了出来,田民川当即摸出一块银元,赏了吴二苟。看见吴少芳是个瞎子,田民川从屋门前找了个扒柴篮,兵丁将吴少芳装进扒柴篮里坐着,在扒柴篮上扎了两根杠子,兵丁们换班地抬着他到县城。 再说停前区干队与地方干部藏在寮叶坪,队长张寄发,副队长王冀鲁,乡工作组长梁超,队员王世明、汪怒安,通信员张百情,地方贫民团干部何天香等共8人。共有两支枪,队长张寄发一支枪给了通信员放哨,另一支归副队长王冀鲁管理使用。寮叶坪是古角山往西北方向最远的一个小塆子,住着20多户人家,塆子周围有少数田地,山上是大片竹林。它的南、西、北都是巍峨高山,伸向大别山的腹地。东面有一条上岭的小路可达寮叶坪。 通信员张百情握着枪,在塆子东头路口处放哨,两眼紧盯着下面路上的来人。其他的几个人在塆子公共的祖堂里开会,研究下一步的行动计划。杨海涛的队伍乔装打扮,都穿着新四军的服装,半路上抓了个向导,领着他们直奔寮叶坪。放哨的张百情远远望见是自己的部队,心里一阵高兴。渐渐走近了,张百情端起枪,大声问道:"哪一部分的?"下面答道:"自己人。"张百情又大声喝道:"什么自己人,是哪一部分的?"杨海涛举起手枪,砰地一枪,张百情挂了彩,他仍砰砰地开了两枪,撂倒两个敌人。下面一阵机枪扫射,张百情倒下了。 屋里开会的人听到枪声,知道是敌人来了,纷纷从后门冲出去,向山上突围。敌人在后面紧紧地追上来,用机枪对着大山林扫射了一阵后,杨海涛命令道:"搜山!"一群自卫队员像一群狼似的窜进林海里。汪怒安一只手攀着一棵竹子往山上爬,后面砰的一枪,把他的手背打穿了一个洞,鲜血直流,他用另一只手捂紧伤口,慌不择路,横着往深巴茅林里钻。何天香跑着,摔了一跤,摔伤了腿跑不动,被敌人抓住了。副队长王冀鲁躲在巴茅林中,看到一个敌人端着枪在附近搜寻,王冀鲁端起枪向敌人开了一枪,打死了一个敌人,又赶紧跑。队长张寄发是河南人,中原突围后来黄梅,大个头,跑得气喘吁吁的,被一个敌人抓住了。他拔下手指上的金戒指,交给敌人。敌人接过戒指,用嘴一努,示意他快跑。他急忙向深山老林跑去,敌人在后面朝着他身旁开了一枪,意味着已将他击毙。王世民也负了轻伤。 折腾了两三点钟,区干队的人都跑到大森林里去了,想抓住他们如同大海捞针。杨海涛用手枪对着天空连开三枪,这是归队的信号。杨海涛和他的自卫队员押着何天香往回走。 田民川抓住了柳林乡贫民团主席吴少芳,得到县长胡天一的赏识和器重。此时,国民党黄梅县原县长雷鸣震因反共有功被晋升调走,由胡天一(黄梅人)接任。因为何天香和吴少芳都是柳林人,胡天一把他们交给柳林籍的中队长田民川去治理。田民川指使他的部下,脱掉吴少芳和何天香的衣服,只让他俩各穿一条裤头,绑住他们的手脚,将他俩倒吊在梁上,用皮鞭狠狠地打,打得他俩皮开肉绽,鲜血直流。何天香熬不住,投降反水了。吴少芳进了牢狱,就不想活着出去,他被打得死去活来,奄奄一息,仍不投降变节。田民川没办法,因为县长还没有判决他的死刑,只好把吴少芳放下来收监。 田民川向胡天一进言说:"像吴少芳这样硬骨头的革命者,对付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砍头,要杀鸡给猴子看,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胡天一问:"怎样才能杀一儆百?"田民川说:"让吴少芳爬黄梅县城的六条街道,然后砍头。"最后,胡天一判决吴少芳爬六街后处斩。(这个历史时期,死刑得由县长批准,地方团防只能抓人,不能杀人。) 几天后的一个上午,大队长杨海涛命令他的4个中队,分别镇守黄梅县城东、南、西、北街的4座城门,防止共产党游击队和可疑人进城。田民川指使他的兵丁剥下吴少芳的衣服,让他只穿一条裤头,戴上脚镣手铐,背上绑着一个大木乌龟。何天香也被脚镣手铐,但没有剥他的衣服,也没有绑木乌龟。田民川指使他的中队将两犯人押到北门,令吴少芳跪在前面,何天香跪在后面,田民川的中队,一半人在前面,一半人在后面,押着他二人爬街游行。吴少芳知道自己死期将近,他在前面一边爬着,一边高呼:"革命成功万岁!共产党万岁!"田民川举起枪杔,狠砸他的脑袋,他的头撞在石条上,碰掉两颗门牙,额头在出血。爬到十字街口,转向东门,爬到东门后,往回爬,经十字街口,直到西门,到了西门,又往回爬,到十字街口,转向南门。那时,黄梅县城街道的路面是用麻石条铺成的,每条街约1里路,这样往返爬完4条街道,少说也有6里路,何天香的裤子磨破了,何天香和吴少芳的十个手指都在流血,吴少芳的膝盖在出血,膝盖骨被磨损露在外面,街道上留下斑斑血迹。爬完南门,吴少芳和何天香再也爬不动了。 杨海涛指挥4个中队以跑步的方式分别守住小南门和化南门两头的街口。田民川指使他的兵丁用绳子套在吴、何两人的身上,几个人拖一个,拖着他们俩经过小南门和化南门,出了化南门的街口,到河边堤岸上停下,此时吴少芳已是奄奄一息。杨海涛命令兵丁们将他俩装进两条麻袋里,一群人蜂拥地抬着麻袋到北门山土坡上倒出来。杨海涛趁吴少芳一息尚存,急令刀斧手对吴少芳行刑。刀斧手使尽全身力气一刀砍下去,吴少芳的头从坡上滚去坡下老远。何天香见此情景,吓得筛糠似的抖颤,他闭上眼睛,等着一刀。敌人解下他的脚镣手铐走了。他像做梦似的,不知怎么一回事。原来因他已投降,胡天一判他"陪斩"。从此以后,何天香神经失常,成了废人。 吴少芳牺牲后,他的弟弟为他收了尸,他的妻子改嫁他人,他5岁的儿子由弟弟收留抚养。不久,革命形势稍有好转,停前区武工队到飞虎岭去抓吴二苟,吴二苟吓得逃到宿松大山区,藏在丘山的小塆子里。武工队追到丘山抓住了他,将他五花大绑,押回柳林途中,在隐密的山林里,将他绑在一棵大树上,用土枪对着他打了5枪,这个大个子的吴二苟才被打死,为吴少芳报了仇。 正是:吴少芳爬六街赴斩刑,吴二苟多口舌遭报应。 (吴少芳被害的素材是烈士的儿子吴秋桂和老革命干部汪怒安、老铺村民汪当生3人提供,吴秋桂又是听他叔父讲的。寮叶坪突围的故事是汪怒安口头提供,何天香的材料是老铺村民汪登启提供。叛徒吴二苟在实名基础上做了处理。) 四十四 柳林落溪口的突围战斗 1947年12月,刘邓大军转入大别山外线作战,离开黄梅。此时,国民党军队调集20多个整编旅加上地方反动武装,向大别山解放区进行更残酷的"清围"。胡天一将县政府从孔垄迁回县城,进一步健全保甲制度和情报网络,扩大反动武装,并亲自兼任总队长。他还建立了特务军事组织县绥靖团,整顿各乡镇联防团,共掌握全县反动武装1000多人,配合国民党正规军一个团的兵力,亲自上阵指挥作战,对古角山革命根据地再一次发动"清剿"。 1948年4月中旬的一天,黄梅县委副书记唐振华来到黄梅古角山,根据当时的形势,决定将三、四两区(停前和独山)的区干部工作队合并在一起行动。这天,三区区长丁波和四区区委书记刘树成各带领自己的队伍来到古角山落溪口陈家塆准备会合整编。落溪口这地方,东面是黄宿边界大山,北面是飞虎岭,再往上是寮叶坪,南面是老铺大山。陈家塆地形四面环山,是一个有几十户人烟的大塆。只要能扼守几个山口要塞,地势易守难攻。他们在陈家塆只住了一夜,原打算吃完早饭离开,后来临时改变吃午饭再走。可能是敌人联防团的坐探告了密。敌人以10倍于我的兵力,东自宿松,南自停前,向落溪口四面包围过来。丁波的通讯员端着一支冲锋枪,坐在村前进口处的桃子树上放哨,被两个便衣敌人开枪打下地来,当场牺牲。战斗一打响,东、南、北三面大山的制高点均被敌军提前占领,敌人以猛烈的火力向陈家塆扫射。我们的队伍陷入被动挨打的困境,只好纷乱地向西面大山上突围。四区区长胡炳银(曾发展胡赤群入党)带着一批人朝西北方向的板桥冲突围。刚一出村,贫民团干部王记汶在敌人的机枪火力下牺牲了,还打死了两个村民。他们爬上半山腰,埋伏在飞虎岭上的几百名敌军,用钢炮和机枪向他们扫射。前后左右的树叶、茅草被打得纷纷乱飞。子弹从头顶和身旁飞过,发出嗤嗤嗤的怪叫声,他们奋力抢上了对面的一个山头,然后继续翻越,攀上了望江山。不幸在上山的时候,南下干部吴应钦中了敌人的流弹牺牲了。这位平时有说有笑的北方大汉,把自己的鲜血洒在黄梅柳林的土地上,成为柳林烈士。他们怀着无比悲痛的心情,掩埋了战友的尸体又继续前进。后转移到北山的牛角垄,才冲出了敌军的包围。在突围中,丁波的近视眼镜被打掉了,看不见走路,幸好和干部李秋辰在一起,他们手拉着手,一口气翻越了几个山头,来到北山。因为两个人目标较小,摆脱了敌人的追赶,隐藏在北山的王家山一座岩石下,王家塆的一位农民送去一床被子,露宿了一夜,第二天才归队。四区区委书记刘树成是河北人,大块头,突围时脚上穿一双半深的胶鞋很滑,爬山很费劲。在陈家塆对面的山岩边,不小心掉进岩下的石洞里。洞口长满了巴茅草,躲过了敌人多次搜查,在山洞里熬过了一个阴冷的夜晚。第二天敌人撤走了,通讯员小卢遍山寻找,才找到他,费了好大的劲,才把他从洞里拉出来。干部班班长刘新太,也是河北人,1939年参加八路军的老战士,身上有七八处老伤痕。在板桥冲阻击敌人时,左脚负了重伤,他爬进荆棘丛中潜伏下来。第二天,他拄着棍子,忍受着饥饿和伤痛,翻山越岭,到处寻找队伍。在山上寻找了几个日日夜夜,才终于归队。接着,两个区的区干队来到南山岭,在南山岭实行了合并整编,队长方治福,指导员郭兴春,又斗志昂扬地投入了新的战斗。 合并后的第三、四区区干队在古角山活动。一天,他们接到县委的命令,要到龙坪山的小坪去处决反动保长汪文,为遇害的28位解放军伤病员报仇。原来上个月在敌人的"清剿"中,反动县长胡天一和绥靖团长杨海涛带领一个中队配合国民党正规军一个连进犯龙坪山。龙坪山小坪的汪家塘有一个解放军秘密休养所,住有28个伤病员。因当地反动保长汪文向胡天一告密,胡天一带领反动军队将休养所团团围住,28名解放军伤病员奋力突围,大部分中弹壮烈牺牲。有几名伤病员被俘,被胡天一押到县城杀害。 这天,三、四区区干队在队长和指导员的带领下,从古角山的南山出发,很快来到龙坪山的小坪。反动保长汪文闻讯后躲到山林里不回村,一时无法擒拿,于是想了个办法,区干队装扮成敌县自卫队第四中队刚从土桥那边上山来,派人通知汪文下山汇报情况。汪文开始有些怀疑,说龙坪山这边不是四中队的防地,不肯下山。区干队的人说是刚换防的,汪文才被引诱下山。方治福装扮成敌自卫队中队长,劈头盖脸地问汪文:"你身为保长,前几天有共军活动,为什么不报?"汪文信以为真,连忙说:"我报了,我报了!我还立了一个大功,共产党那28个彩号就是我报的……"汪文还津津有味地讲述着他怎样密报,国军怎样围攻,解放军28个伤病员怎样突围牺牲的经过。没等汪文说完,区干队指导员郭兴春将枪口对准他,厉声喝道:"住口!今天我们要为伤病员们报仇!"汪文吓得一屁股瘫坐在地上,浑身筛糠似的抖颤,像一条将要死去的狗。晚饭后,区干队在去洪家楼的路上处决了汪文。因当时敌情严重,不便开枪,把汪文按倒在地上,用石头砸头,砸死了这个坏蛋,并以区民主政府的名义写了一张布告,警告顽敌。 1948年4月底,上级将黄梅解放区的大部分地方武工队集中编入军分区直属部队十四团,黄梅县军事指挥部指挥长马启春调任十四团团长。同年冬,在柳林人民的支持和援助下,我人民解放军鄂东军分区十四团,胜利地进行了三次突围。一次是10月底的一天,不足1000人的十四团在柳林的李坳上遭到国民党反动军队一个加强团1500人的包围,在群众的指引下,从柳林河的丛林中突围到塔畈,上朱山,直奔宿松丘山,摆脱了敌人的包围。一次是11月初,十四团在望江山向家一带又遭遇敌军包围,由当地党员带路,从距敌军20米的杉树林冲出,向李牌楼突围,遭敌军炮火射击,打散4个战士,第二天在群众的掩护下归队。一次是11月中旬,敌我双方在望江山陈梨树遭遇,十四团以柳林籍战士作向导,巧妙地冲过红桃坪,又经木鱼坪翻越界岭到蕲春,无一伤亡。 正是:军民团结一家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四十五 支援百万雄师渡长江 1948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战场节节胜利,特别是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的胜利,从根本上决定了国民党反动派末日临近的命运。全国形势,风云变幻,敌我力量对比,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全国民心,更加向我。国民党反动集团,陷入极大的恐慌,南京政府打算迁都。政权要更替,往来成古今。黄梅的革命形势也有了新的喜讯,10月中旬,中国人民解放军鄂豫军区第五军分区十三、十四团来到黄梅。十三、十四团与黄梅人民有着鱼水之亲,十三团是刘邓大军离开大别山时留下的五十一团改编的,十四团是鄂东蕲黄广地区革命武装组建而成的,黄梅县游击总队、武工队全部合并到十四团,十四团团长马启春原来就是黄梅县游击总队队长。 1949年3月,原来集中到军分区的黄梅县大部分县、区干部在唐振华的带领下重返黄梅,恢复建立了中共黄梅县委,书记唐振华,副书记石源,组织部长刘树成,宣传部长白林,秘书梅白,县委委员还有蔡琼、王守愚、丁波。同时建立了黄梅县人民民主政府,县长蔡琼,副县长王守愚。在县委和县人民民主政府的领导下,全县革命武装英勇地开展游击战争,迎接人民解放军主力部队解放黄梅。 1949年4月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十三军三十七师一O九团从安徽省宿松县进入黄梅境内。一O九团是奉三十七师师部命令,为确保解放大军向南开到长江边的大道畅通无阻,作为先头部队特向西绕道攻占黄梅县城。6日下午部队到达黄梅县城东10多华里的梅山脚下,黄昏时上山,在山上松树林中露宿了一夜。因部队是行军状态,来不及与黄梅党组织和地方武装联系,不知县城里敌情虚实。第二天,4月7日,部队从梅山经县城南面的马尾山对县城实行包围。据侦察员报告,黄梅县城的敌人已于昨日不战而逃。国民党县政府办事处和县自卫大队的3个中队,从水陆两路逃到孔垄。上午10时,一O九团第三营进入黄梅县城,全营战士驻扎在南街和西街。由于国民党军队才昨天撤离,黄梅县委、县人民民主政府工作人员还在古角山区,城内居民尚不敢与解放军接触。当晚,县委书记唐振华,人民民主政府县长蔡琼率领工作人员和地方武装进驻县城,与一O九团首长热烈会面。第二天,在县委、县政府的组织下,全城居民排列街头,手执红旗和鲜花,敲锣打鼓,燃放鞭炮,高呼口号,热烈欢迎人民解放军三十七师大部队解放黄梅县城。三十七师师长,就是古角山脚下停前镇农民的儿子周学义。他1930年10月在黄梅考田参加红十五军,戎马倥偬,战功赫赫,身经百战19年,从战士升至将军。他指挥下的一O九团,就是当年从黄梅走出去的红十五军第一团。黄梅党政干部无比喜悦,都欢呼着,满含热泪欢迎人民子弟兵胜利归来。全城居民人人笑逐颜开,家家商店照常营业,市场秩序井然。这座历经千余年风云变幻的古老县城经第三次解放终于回到人民的怀抱,获得新生。 县城解放后,黄梅县委、县人民民主政府对全县的组织系统进行了统一部署,安排了各区的党政领导干部。全县下辖5个区委,柳林属三区(停前、土桥),区委书记白林(兼),三区区长程树生。此时,黄梅伪县府撤到孔垄以下。 当1949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还没有抵达黄梅县城时,黄梅县的部分城镇和交通要道还控制在国民党政府和军队手中。但是,刚建立的中共黄梅县委和黄梅县人民民主政府为支援百万雄师过大江,接受了军分区"支前"任务。黄梅县成立"支前"指挥部,县长蔡琼任指挥长,县委组织部长刘树成和军分区所属十四团团长马启春任副指挥长,抽调一批干部专门做"支前"工作。黄梅人民和柳林人民很快开展起"支前立功"运动,掀起了支前的热潮。黄梅人民掀起了第七次革命高潮。 素有革命传统、经历几十年革命锤炼的柳林人民,更显出意气风发,斗志昂扬。为保证境内道路畅通,在区长程树生的指导下,柳林组织大批民工,在革命干部汪怒安的带领下,停前民工在石绍昌的带领下,抢修黄(梅)宿(松)公路破损路面,还抢修了黄宿公路上的西河大桥,因西河大桥被溃退的国民党军队炸毁。奋战了十几个昼夜,将路面和大桥修复,保证车辆运输畅通无阻。在柳林乡农民协会(相当于乡政府)主席何树生(老铺村大河冲人)、工作人员王坤荣(柳林村王敬塆人)的组织发动下,老革命、大开明绅士王浩然牵头捐献出500块银元支援解放大军横渡长江,工商户王共和也捐了100块银元,其他的地主捐出100块、200块的不等。有的地主逃往孔垄、小池等地,也接受动员,回来捐献出数百块银元。有人说,回家出几个钱买个平安,给共产党一个见面礼。还有人说,出几个钱,算是对新中国的投资。这些话具有丰富的人情味,反映出时代进步的潮流。柳林人民共捐出银元3000余块。捐出做饭柴火、草料几百担,共几万斤,挑到40里路外的土桥交付。捐了几十头猪肉,抢做了几百双军鞋,交乡农民协会,由工作人员王坤荣带队送往县城交付。 专署支前司令部给梅白(黄梅县委秘书)的信中,下达黄梅的任务是银元五千块,黄梅实际筹集银元12000多块(其中柳林筹银元3000余块),黄梅实际筹集大米300多万斤,食油300担,食盐100担,猪肉300头,柴草800多万斤,军鞋6000多双。孔垄、小池湖区借出船只370多只。前一阵子,国民党要把黄梅湖区所有船只调到江南去,封锁共军渡江。渔民听说,都在船上装满泥巴,沉入湖底。现在,渔民纷纷下湖,把沉入湖底的船只打捞上来,交给戢记火和胡炳银。他们把集中起来的船只,送到宿松县洪家岭,交给解放军二纵队王师长。后来,戢记火还带领大批船工,为解放军渡江驾船驶舵。 人民解放军大军压境,国民党黄梅县军政人员,特别是代县长桂仙筹等较大的伪官吏,身居孔垄,像热锅上的蚂蚁,坐卧不安,不得不考虑自己的出路。正是:悬崖勒马收缰晚,船到江心补漏迟。在民主人士於甘侯的游说和策动下,桂先筹决定带领伪政府官员向人民政府投诚。接着,国民党县自卫大队有5个中队、8个乡公所自卫队和县警察局全部武装,先后向人民政府缴械投降。唐振华和蔡琼在濯港,整天忙着做受降和接管工作。只有县自卫队大队长杨海涛、五中队长庞金山等人率部分队伍外逃。孔垄、小池相继解放,至此黄梅县全境解放。 1949年4月21日,在东起江阴西至湖口长达500公里的战线上,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在中央渡江的一声令下,顷刻间登上万名船工驾驶的几千艘木帆船,在江北隆隆炮火的掩护下,浩浩荡荡,乘风破浪,排山倒海,强渡长江,鏖战江南,歼击敌人,该是何等壮观的景象!4月23日南京解放,从此结束了一代历史王朝对人民残酷的黑暗统治,折射出新中国的曙光!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换旧人。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柳林人民同全县全国人民一道,满怀豪情地跨进历史的新时代。正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在20多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中,柳林人民同全县全国人民一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四个革命时期、七次革命高潮、五次革命低潮中,与敌人浴血奋战,顽强拼搏,百折不挠,前仆后继,经历千难万险,付出无数生命的代价,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的诞生!柳林人民的革命史是一部辉煌的革命史,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缩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沧海中的一滴,一滴露珠闪耀着太阳的光辉!历史事实有力地证明:中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黄梅人民是杰出的人民,柳林人民是英雄的人民,光荣的人民,自豪的人民! 正是:为有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柳林革命故事浩如烟海,本传难免挂一漏万。如果有人了解某烈士的革命事迹或革命故事,本书中又未写到,请与作者电话联系,再版时补上。电话:15072792505此革命英雄传参考了如下书目,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黄梅县志、黄梅县革命史资料、黄梅人民革命史、黄梅英烈传、邓雅声传、柳林革命史简介(未刊)、柳林革命故事(未刊)、塔畈英烈传(未刊);有黄梅县民政局、黄梅县图书馆和博物馆、柳林乡民政办、塔畈村党支部以及周顺之、王国华提供部分资料;还有汪怒安、汪当生、王国宇、王国治、王共和、吴秋贵、王艳黄、王金星、陈习珍、吴润芳、徐艳荣、汪登启等人口述资料;后由黄梅县党史办领导审阅,对该传个别时间错误做了指正,最后由黄梅县委宣传部审阅定稿。编者在此向以上书目编著、各单位领导、讲述者、审阅、责编、打字、校对、图片摄制者一并表示谢意。) 四十六 柳林在变化在前进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做了第一件事,就是镇压反革命。 1950年初春时节,县、区委在柳林骆家河滩上,召开了两场斗争大会。第一天,斗争对象是田孝先。早春二月,乍暖还寒,这是多日来连续出现的又一个响晴天,蔚蓝的天空万里无云,一轮银白的太阳高悬在天空,洒下和煦、亮丽的光辉。正是:东风送暖花自放,春到人间草木新。河滩上坐满了人。河滩的一端,用木板搭起的大讲台的屏风上,挂着毛泽东和朱德的画像,台上坐着县、区领导共3个人。斗争大会还没有开始,台上主持会议的领导大声地说:"请老铺的王香娥给大家唱一支歌好不好?"台下一阵热烈的掌声。王香娥走上讲台,给大家唱了一首《十恨田孝先》的歌曲。王香娥是老铺村老屋塆人,年方16岁,是一个美女,很会唱歌,嗓子又好,是解放后柳林乡出现的最早的一名歌手。她没读书,不识字,但对歌词有特别的记忆力,一支歌别人教唱两遍就学会了。歌曲是王浩然教她唱的。王浩然是个词曲作家,也是个歌唱家,解放前后,为适应革命斗争形势的需要,他遵照地方领导的旨意创作了不少的革命歌曲,然后教给男女青年唱。 歌曲唱完,只见一个公安兵肩上挎着枪,押着田孝先走到讲台前地上,面向群众站着。他戴着近视眼镜,拄着拐杖,身上穿着青色的旧长大衣。台上有几个人做代表性的发言,揭发、批斗他剥削农民的罪行。然后由他自己向群众坦白交代。由于他没有杀害革命同胞,没有人命案,也敢于交代自己的罪行。最后公安兵也没有捆绑他,就把他押走了。 第二天斗争汪金乔,会前同样由王香娥唱了一首《十恨汪金乔》的歌曲,把汪金乔的罪行用歌词表达出来,为大会做了思想和气氛上的准备工作。大会开始了,主持人领着群众高呼口号,六个公安兵押着汪金乔走到台下站定。台上,先后有几个被害家属在做斗争发言,一边说,一边哭哭啼啼的。大会主持人跳起来,激烈地高呼口号,他坐的椅子从台上被掀下来摔坏了。台下跟着激烈地高呼口号:"打倒反动分子汪金乔!""血债要用血来还!"王焕庭任古角团总时,在柳林河共杀了1500余人,他文化浅,是个粗鲁人。汪金乔有文化,是王焕庭的参谋,得力助手。此时,王焕庭已死,公诉人把罪责都推到他的头上。要他自己交代,他说:"民国十六、二十年,柳林河杀了那么多人,如果把责任都推到我身上,我汪金乔没有那么大的头。"显然是在推卸责任,台上台下又是一阵激烈的口号声。最后,两个公安兵用绳子将他五花大绑,双手反剪在背后,一个大个子公安兵将绳子驮在肩上,不停地用力往下闪动。汪金乔被吊在空中,身子一下一下地往下沉,两只胳膊不停地向上移动,快与肩膀一样高了,只听得"咔"的一声,骨头断了,汪金乔大哭大嚷:"我罢了,我妈救我……"公安兵把他放下来,押着他往回走,他的身子向前弯曲成90度,他十岁的女儿跟在后面一路号啕大哭。走了约100米远,公安兵把绳子放松了一点,汪金乔的腰也伸直了一点。 1950年10月间,县委主持在停前河滩上召开了一次群众大会,公审了反动头子汪金乔,杀人刽子手王绍文、王兴祥等几个人,判处死刑,执行枪决,为革命烈士报仇雪恨。 1951年8、9月间,中共中央中南局来柳林红色革命根据地进行慰问。慰问期间,在革命烈士的殉难地柳林河滩召开了祭奠大会,主席台前两边贴着邹一清撰写的一副挽联: 牢狱中刑场上几许男儿成烈士 大河边柳树下一杯浊酒慰忠魂 横额是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邹一清在大会上讲了话,他回顾了革命烈士们艰苦卓绝、可歌可泣的革命斗争事迹,赞扬了柳林人民支援革命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会上还有烈士家属讲话,他们说着,就哭哭啼啼的。夜晚,慰问团为柳林人民放映无声电影《赵一曼》,那是柳林人民有生以来第一次看电影,也是黄梅县第一次放电影,二十里路外的人听说,都跑来看电影,柳林河滩挤满了人。赵一曼的革命生涯震撼着每一位观众的心。 邹一清未来柳林访问之前,当时在中央工作的李丰平打电话给邹一清,委托他到柳林吴李寻访王六妹,带人来见。邹一清来柳林后,带两个工作人员去吴李查访王六妹,访问了吴润芳,吴润芳说:"王六妹是我的妈妈,解放前夕,父母先后都去世了,他们都只活了30多岁。"邹一清听到这个讯息后,长叹一声气,连声说,可惜可惜! 柳林人民在王焕庭的老巢办起了小学,邹一清给小学起名为红色中心小学,并亲笔为学校写了校牌,还写了建校贺词,贺词写在学校礼堂的屏风上。 此时王浩然家的长工减少了,仍有五六个长工为他种田和开屠店。他每天头戴礼帽,身穿蓝色直长褂,以绅士的风度,革命见证人的身份去慰问团的驻地乡公所,陪老上司、老战友邹一清聊天。难得:秋高气爽风光好,十年不见又逢君。王浩然嘴皮子会说,邹一清也不逊色,革命前景,革命挫折,古今中外,天南海北,诗词歌赋,风花雪月,无所不谈。邹一清劝他说:"现在革命胜利了,欢迎你回到革命队伍中来。"王浩然提出,他的工龄党龄要从1926年任少共校尉时算起。邹一清想,这个问题得要有中央精神,按中央精神办。邹一清没有爽快地答复他。王浩然认为,如果按现在参加工作计算,丢掉了前段的党龄和工龄,那样他就亏惨了。他又深信共产党保护工商业的政策不会变,舍不得丢掉每天四两猪肝汤过早,就又一次谢绝了邹一清的召唤。此时,原来在王浩然家当过多年长工,如王火山、王木青、王火印等人,因长期与钱账打交道,也学会了一些字。这时他们参加了工作,又是长工出身,成分历史好,后来都成为革命干部。 一年以后,即1952年11月,土地改革进乡,王浩然被划为地主成分,没收他的五大财产(房屋、田地、山林、现金、衣物家具),把他从拥有几十间房子的家中赶了出来,赶到山旁的牛栏里居住。下雪天,冷得没办法,用一条破布片缠在头上当帽子御寒,还到雪地里唱一段京剧,可见他的心怀何等坦荡。他和妻子经常罚跪挨斗,最艰苦最繁重的体力劳动要他去干,被管制劳动改造。此时他悔之晚矣。一些同情他的人说,王浩然舍不得四两猪肝汤,不听邹一清劝,才受今日之苦。 1956年,经省政府批准,黄梅修建古角水库,以改变黄梅的水旱灾害。县政府在全县范围内招集上万民工,抢修水库。因水库属省政府投资修建,民工所挑土方,所做杂工,都付报酬。当时黄梅县内流传着一首民谣:"听说到古角,喜得脚搓脚,餐餐有鱼肉,香烟吊嘴角。"这与后来修建考田、龙坪两水库不同,这两座水库属县投资修建,所有民工都是义务工(由所在的农业社记劳动日),就没有那般待遇了。 1956年12月,省委与水利厅、财政厅有关人员组织了以省委秘书长梅白为团长的检查团,检查古角水库的质量和进度。严冬腊月,数九寒天,狂风怒号,大雪纷飞。为迎接省委检查团,民工们在指挥部的领导下,仍不停息地顽强地战斗在工地上,还掀起一阵又一阵的劳动热潮。本作者的爷爷60多岁了,也在工地上开渠道,老人吃饭时大哭起来,说他的手冻僵了,曲不过来,拿不着筷子了。可见雪有多大,天有多冷,正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啊! 梅白戴着近视眼镜,身穿绿色长式军用雨衣,风度翩翩,不亚于当年在千军万马中指挥作战将军的风范。他带领检查团一行人,有的打着伞,有的穿着雨衣,检查了水库大坝的质量后,又沿着正在开凿的干渠堤岸上行走观察。走到卓壁寺附近,见王浩然头戴斗笠,身穿蓑衣,挑着一担篼子与一群民工从干渠里取土往岸上挑。王浩然也看见了梅白,老战友相逢,该是何等的喜悦。当年革命时,他们两人都在大队长邹一清手下任中队长或指导员,论地位不相上下,论学问也不相上下。而且,在那艰苦的战争年代,在古角山革命根据地,梅白、邹一清、桂林栖、郑重、蔡琼等人受到王浩然多少照顾,在他家吃了多少招待饭。为革命在经济上的贡献他比梅白大,没想到梅白官运亨通,如今已是省委秘书长了。梅白也无视地位的尊卑,握着王浩然的手久久不放,亲切地谈着家常话。正是,离别十余年,今朝偶相见,别后沧桑事,语多意未然。末了,梅白知道王浩然才华横溢,是个大诗人,要他就此景观吟诗一首,而且要像三国时曹植那样,走七步路吟出一首诗来。曹植走七步路后,吟出一首五言绝句,梅白要王浩然走七步路吟一首七言律诗。王浩然当即点头应允。他挑着一担土篼,在干渠堤岸上走了七步,即兴吟诗一首: 开卓壁寺干渠 ——答梅白王浩然作 漫天大雪凿河流, 狂暴梨花砸满头。(梨花即大片雪花) 卓壁寺成银壁寺, 黄泥沟变玉泥沟。 两筐泥土成银粪, 一顶蓑衣挂玉钩。 数九寒天风雨雪, 渠不成兮誓不休。 (此诗由老铺村民王国治提供) 吟完,梅白拍了两下巴掌,连声赞道:"妙哉,妙哉!把大雪纷飞的景色和民工们开凿渠道的干劲、决心全都表达出来了。此七步诗格律工整,诗意进步,比曹植的七步诗有过之而无不及,可流传千古了。" 十年"文化大革命",柳林是重灾区,也是两大造反派武工队激烈争夺的游击根据地,他们在柳林和望江山打了几仗,死了一些人。在打砸抢运动中,他们把红色中心小学和柳林公社(乡政府)砸得断壁残垣,所有的门扇、玻璃窗全被砸毁了,所有的办公用品、生活用具、图书、仪器、炊具,只要能搬得动的东西都被抢劫一空。那时,邹一清、桂林栖、梅白、蔡琼都被打成叛徒、特务、走资派,邹一清题写的红色中心小学的牌子、建校贺词的木屏风都被砸成碎片,被人抢回家做柴烧。学校停课,政府、机关瘫痪,老师和干部都逃之夭夭。 邓小平第二次出山,主持国务院工作,他力挽狂澜,对各行各业进行了全面恢复和整顿,工厂开始冒烟,学校也渐渐恢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因邹一清等人还未解放出来,地方政府将红色中心小学改名为柳林中心小学。为缅怀革命先烈,发扬革命传统,建议将柳林中心小学恢复原名,柳林红色中心小学。 毛泽东去世,邓小平第三次复出,他拨乱反正,平反了几百万干部的冤假错案(邹一清同时被平反)。接着,改革开放,放宽政策,实行包产到户,后分田到户。提出十年解决温饱,二十年进入小康,三十年至五十年赶上或超过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宏伟目标和伟大构想。 20世纪90年代初,改革开放不久,张体学复任湖北省省长,他的妻子林少南任湖北省财政厅厅长。林少南曾到柳林,拨款修建柳林烈士陵园,将前夫熊桐柏遗体从塔畈迁到烈士陵园,拨款修建桐柏电站。她还特地派乡干部去王浩然家,打听王浩然在不在世,当年熊桐柏牺牲时,部队所吃肉、米欠条在不在?干部去后回来说:"王浩然已过世,他妻子健在,当年的欠条已失落。"林少南随手从口袋里摸出约100元钱给乡干部,叫他交给王浩然的妻子,以示慰问,并叮咛乡干部,莫说这钱是林少南给的。王浩然的妻子收了钱,对塆子里的人说,"今天乡干部给我送来一点钱,我估计不是上面来人送的,如果上面来人,就不只送那么一点点。"她说上面来人指的是邹一清、桂林栖,张体学、邓小平等人。 抗日战争时期,有一位新四军营长借了某农户15斤谷子,又有一位新四军营长借了另一农户25斤麦子。50年后,也就是改革开放初期,第一位农户的儿子将借条送到乡政府。根据当时市场价格一斤谷子1元钱,乡政府给了农户儿子15元钱,为新四军还了账。70年以后,改革开放已经20多年了,第二个农户的孙子将借条交到县政府,县政府把借条再上交,鉴定借条是真实的。经专家计算,25斤麦子在抗日战争时期值多少钱,折合现在人民币是多少钱,钱放贷款,本生息,息转本,计算其滚雪球的本息,70年以后,25斤麦子的价值已达到一百万元。县政府给农户的孙子还款100万元。(这些都是报纸上登载的故事)可见"文革"动乱结束,改革开放20多年后,国家富强了,社会进步了,政府为人民服务更加理性化和科学化了。 经30多年改革开放,柳林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原来的河滩旁,填土建起三层楼的柳林街,农村家家建起了新楼房,消除了原有的土砖民房。人民生活摆脱了饥饿和贫困,跨越了温饱,迈进小康社会,正沿着邓小平开创的道路、指引的目标大踏步地前进。中央关怀苏区,拨款修建了大别山福利公路,还为苏区红军流散人员发放生活补助金。柳林人民深情地缅怀烈士们的业绩,饮水思源,抚今思昔,无不感慨地说:"烈士们的鲜血没有白流,换来了今天幸福的生活。" 解放后几十年来,老赤卫队员健在的时候,柳林乡没有人写柳林革命史,错过了写作柳林革命史的大好时机。如今,老赤卫队员都过世了,柳林乡党政领导特别关注柳林革命史,提出抢救柳林革命史的口号,经中心学校推荐人选,物色本作者编写柳林革命史。本作者已72岁了,又值他住两个月人民医院大病之后,老夫聊发少年狂,他竟毅然接受了这一艰巨的任务。因本作者与柳林革命史已结下不解之缘。1966年"文化大革命"刚开始,学校停课闹革命,他就盯上了柳林革命史,广泛搜集民间传说和有关史料,正在写《柳林河畔》的长篇小说。后因人际之间闹矛盾,无心写作而放弃。1986年,黄梅县政协主席王递进召见他,要他写柳林革命史,并电话告知停前区委书记周国联,周国联书记表态支持。后因学校教学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写作,他又辞去了这份分外的工作。这回是他第三次写柳林革命史。丰厚的文学功底和备有大量的史料,是他勇于接受任务的先决条件。在陈芳乡长召见、授意、鼓励、支助和催促下,经两年的艰苦劳动,他终于完成了这一艰巨而光荣的历史使命。收集、整理、构思、编写、弘扬,传承柳林人民的精神财富,是对柳林人民的重大贡献,将产生深远的历史意义,实现了柳林乡党委抢救柳林革命史的宏愿。青年时代的梦想,到晚年得以实现,也是春华秋实,老有所为,生姜老来辣。以真实的历史、精彩的故事、流畅的语言、激昂的文采、精神的食粮、艺术的价值、英雄的风范、革命的史诗,英雄传必定赢得广大读者的青睐和喝彩! 如今,乡党委正在积极筹划、运作柳林的自然、文景、文史等资源优势,大力开发油茶、花卉和旅游业,实现富裕、繁荣、昌盛的柳林梦,打造出一个崭新的柳林! 现在有某公司投资3个亿,在柳林瘌痢岩、惊龙石处修建特级高空水上漂流,在龙驰河旁修建了旱漂流,在柳林景区内租种、建设几百亩玫瑰花公园,还有多个旅游景点正在建设中。柳林自然景观奇特,且佛教文化积淀深厚,民间有"先有南北山,后有四五祖"之说。南山寺和北山寺正在重新修建,它们典籍禅宗文化将大放异彩。另建议政府或投资商,将部分烈士牺牲时壮烈的英雄形象,在陵园景区内用水泥浇灌打制成塑像,让参观者如临其境,受到革命传统教育,又能吸引游客。黄梅柳林将呈现出自然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的大好前景。乘风破浪必有时,扬帆奋进至玉宫。柳林人民踏着时代的步伐在前进!柳林人民正在奔向美好的明天! 锦绣河山美如画,万紫千红总是春。黄梅柳林不仅是人民景仰的革命圣地,而且是人们向往的特级旅游景区。地方政府为黄梅景区修建了专线公路,带着全家人去黄梅、柳林观光两日游,将成为千家万户的生活需求和享受。 正是:高山楠竹低山油,建设景点兴旅游。 (完,本革命英雄传写于2012年10月至2014年11月,其著作权解释权属于编著人王抗发。未经作者同意,不许转载或改编。印刷厂不许自印自卖,侵权必究,书末附有维权律师公示。本传所记述的内容,如果出现有争议的地方,由本编著负全责,与出版社、出版局无关。编著欢迎读者、学者提意见,提出一字修改意见,赠寄此书一本。) 温馨提示 此传在网上系收费阅读作品,想继续读《革命诗选、古格律诗平仄声及规则,和后面的内容,须交费2元,编著微信号18871342596》 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