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道" 道教奉老子为教祖,把《道德经》当作主要经典。《道德经》大义着重在论"道",而创立道教的神仙家,也宣扬自己是信仰老子的"道",因此他们所创立的这个宗教叫作"道教" 到了唐代,《老子五千文》被尊称为《道德真经》。道教规定《道德真经》是道士必须诵习的功课,对此经大义,多少要有点了解,否则就不免受到轻视;不过道教界只是从宗教的角度来解释《道德经》。 道教最根本的信仰是"道",一切教理教义都是由此而衍化产生。道教是敬神事鬼、重生贵生的宗教,追求的是安乐和长生。道教经书中对于"道"的解释很多,或指理念,或指神灵,或指仙术,归根结底指的是"灵而有性"的"神异之 物",是宇宙的本源。 道教很重要的特点之一是重生,认为"道"与"生"相守,"生"与"道"相保,二者不能离,得"道"即得"长生",指的就是得到神佑、仙方,便可以致"长生"。道教认为,"道"无所不包,无所不在,是一切的开始,有了"道"才生成宇宙,宇宙生出了元气,从元气构成天地、阴阳、四时,由此而化生万物。 如果只是这样说明宇宙的形成,也还不成其为宗教,而道教却是进一步加以延伸。《道德经》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教则把它演变为"洪元、混元、太初"三个不同的世纪。这三个世纪都是"道"的衍化,再把"道"人格化为神,三个世纪便人格化为三清尊神。 元始天尊手拿圆珠,象征"洪元";灵宝天尊抱太极图,象征"混元";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持扇,象征"太初"。道教所谓的信"道",就变成了信仰三清尊神。 道教认为宇宙万物都是道创造的,这个的最高存在和体现是太上老君或曰元始天尊。说没有宇宙之前,便已有太上老君(或元始天尊),它是先天地而存在的。道教认为除了"人"所居处的这个世界之外,另有神仙居住的境地,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又说天外有天,最高是三清境,即:清微天、玉清境;禹余天、上清境;灵宝大赤天、太清境。 三清境之下又有三十二天,即东方八天、南方八天、西方八天、北方八天。道书中关于诸天的说法不一,上列三十二天只是其中一说。各天境都有很多神仙。道教认为神仙是宇宙万物的主宰。道教是多神教,神团系统很庞大,汉民族信仰中的天神、地祇、人鬼都包括在内。"道"无所不在,即神无所不在,连人体的眼、耳、鼻、舌、齿、发、五脏……都有神。 (二)关于"德" 与"道"并提的是"德",道教经书中解释为:道之在我者就是德。《自然经》中说"德言得者,谓得于道果",所以道教规定信徒要"修道养德"。相信"修道"可以使人返本还原,与"道"同一体性,可以成为神仙,永远摆脱尘世的疾苦烦忧,长生久视,生活安乐。 这里要说明的是:道教认为人的寿命并不完全由"天"决定,有"我命在我不由天"的说法,相信人经过修炼可以延寿,如果修炼有恒,日久年深,可以登清虚之境,所谓"千岁厌世,去而上仙,乘彼白云,归于帝乡,三患莫至,身常无殃"。 这里所说的成仙长生,并不是说灵魂长在,指的就是自身这个肉体永生。道教根据这种信仰,发展了一系列所谓道功、道术。道功指的是修性养神方面的内养功夫,如清静、寡欲、息虑、坐忘、守一、抱朴、养性、接命、存思等等,道术指的是修命固形的具体方术,如吐纳、导引、服气、行蹯、胎息、辟谷、药饵服食、神丹黄白、符箓斋醮、丹道等等。 一般说,修道以修性养神为主,而修命固形是辅助道功成就的具体方技,信仰仙道的人,如法从事修炼。事实证明,有些道功道术作得合适的确可以使人强身益寿,但欲肉体长生则属幻想;于是乃又有蝉蜕、尸解、夺尸等的说法。 道教的丹鼎派,相信清修、炼养可以长生久视;符箓派相信科仪斋醮、符箓禁咒可以禳灾求福,可以役使鬼神。道士作道场的祭坛上,法器中有令旗、令牌和宝剑,即表示可以指挥"天兵天将"、"闪电雷霆"和"斩妖除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