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尽快开征环境税已成为我国亟需解决的问题。然而开征环境税面临着公众意愿以及诸多现实问题,如何处理好各方关系,本文结合日前在山东省内进行的1000份公众意愿问卷调查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问卷内容主要围绕当前的环境问题、环境治理情况、公众对环境税的认知状况和征收环境税的效应预期等问题。 公众意愿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有来自于工业化的"三废"污染,有来自于居民生活的垃圾污染、噪声污染、汽车尾气污染,还有源自生态破坏的沙漠化污染及其他污染。对于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公众表达了强烈的不满情绪。调查数据显示,仅有4.85%的公众对生活周边环保状况表示"满意",多达80.1%的公众表示"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环境污染与治理问题已成为公众日常生活所面临的一件大事。 尽管政府采取多种措施治理环境污染,如制定相应环保政策、加大惩戒力度、增加环保投入、加强环保宣传、增强环保意识等等,但效果并不如意,而制度缺失和企业投机行为成为环境保护治理困难的主要原因。 针对如何治理环境问题,利用税收和制度对环境进行治理已成为公众普遍认同的方式和方法。问卷调查显示,83.98%的社会公众寄希望于利用环境税对环境进行保护和治理。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环境税已经成为保护环境的主要政策手段。 开征环境税面对的现实问题 总体上,公众对我国开征环境税持认可态度,但在某些现实问题上仍存在一定的顾虑,这对政府做好相关准备和管理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主要表现为: 对环境税收政策缺乏了解。公众对环境税收政策的了解程度关乎环境税的推行和实施。调查数据显示,仅占31.55%的公众表示对我国现行环境税收政策"了解和基本了解","知道一点和没听说过"的比例高达68.45%。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为:一是税制因素,我国目前尚未建立明确的环境税收体系,体现环境保护意图的税收条款分散于诸多税种当中,公众了解起来难度较大。二是缺乏相应的税收知识普及计划和渠道。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在环境税改革过程中予以重视。 迫切希望能够参与改革。环境问题与公众的生活密切相关,开征环境税关乎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关乎公众的切身利益。79.16%的公众认为需要对环境税知识进行普及,并希望了解改革的进展情况;76.46%的公众认为开征环境税前有必要征求公众意见。这反映出公众迫切希望能够了解改革、参与改革的意愿,也提醒我们在开征环境税时,应该保证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充分征求公众的意见。 对环境税开征后的效果持怀疑态度。尽管绝大多数公众认为开征环境税有利于环境保护,但对开征环境税后的效果存在顾虑。表现为:一是对环境税能否达到环境保护的效果存在质疑,48.79%的人认为"征收环境税后,环境质量并没有得到改善"。如果从我国现行的税收制度角度考虑,公众存在质疑不无道理。从目前情况看,我国尚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环境税税种,环境保护政策只是体现在十余个税种和众多的收费当中。由于不同税种、收费项目有不同的调节作用,很难统一在环保调控目标之下。因此,要发挥环境税的作用,需要对现行的环境税收政策、收费项目等进行重新的整合和架构。二是怀疑环境税开征后产生其他负面影响,32.77%的人认为可能"税负过重,影响生产和生活",10.92%的人认为"环境税会造税负不公平"。这一问题企业反映较多,认为开征环境税短期内会加重企业的税负和环境治理成本,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以上问题需要政府在环境税设计和实施过程中高度关注。 对环境税的收支高度关注。表现为:一是对环境污染企业缴税问题高度关注,污染企业能否如实纳税直接影响企业的污染成本,间接影响环境税政策效果的发挥。84.71%的公众要求政府每年向社会公布企业缴纳环境税的情况,以便将企业缴税纳入公众监督之下。二是对政府环境税的使用表示"担心",有22.33%的公众"担心环境税款被挪做它用",还有更多的公众担心环保资金的投入不合理、资金使用效果低下等问题。这需要政府在环保资金的使用管理上建立良好的机制,并对公众关心的环保支出信息和取得的成果予以公开,以便公众形成稳定的心理预期。 政策建议 面对复杂的现状,如何使开征环境税能够顺利进行,对此,笔者结合工作实际以及此次问卷调查的切身感受,提出四点建议。 加强税收宣传,鼓励公众参与。在开征环境税之前,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社区宣传栏、传单和社会宣讲活动等形式普及环境税相关知识,广泛征集社会公众意见,鼓励公众参与到环境税的决策当中,在开征环保税前较长时间应宣布相关计划。 科学设计环境税制,强化税收征管。尽管公众对运用税收方式治理环境问题基本认可,但仍有近一半的公众对环境税能否发挥应有作用持怀疑态度。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一是环保税制的设计要科学。其立法原则只能是改善环境,而不应是财政增收或税收结构调整;其税目设计应优先选择公众普遍关心的、环境污染大的、具有税收调控可行性的污染物排放,并循序渐进地扩大到其他领域;其税负设计应遵循污染排放带来的税收成本大于纳税人环境治理成本的原则,增加企业排污成本;考虑到纳税人一次性环保投入较大等因素,相应加大企业环保设备投入税收优惠力度。二是强化环保税征管,做到"应收尽收"。环境税执行是否到位关乎环境税政策效应发挥,执行中可考虑将企业环境税纳税诚信度与企业信贷标准、融资条件等挂钩。 用好环保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果。政府环保资金的投入和使用效果是公众关心环境治理的重要方面。提高环保资金的使用效果,首先,应建立科学的环保支出决策机制,根据环保治理的需求,合理确定环保资金投入的规模与结构,用有限的财政资金办最多的事。其次,探索适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环保投入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市场两个方面积极性,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环保领域。第三,建立严格的政府环保支出监管机制,确保资金用到实处。第四,建立长效的环保支出评价反馈机制,评估环保资金使用效果,为环保资金投入决策提供依据。逐步形成"决策—投入—监管—评价反馈—再决策"五位一体的资金投入管理模式。 完善法律法规,促进信息公开。为了保障环境税的有效推行,应该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同时,应以公众容易获得且容易理解的方式定期向社会公开环保问题、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及取得的成果、环保资金的收支等信息,便于公众对政府环保行为做出客观的评价,形成稳定的心理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