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知识千千万, 如果只选择三个最重要的概念, 你会选择什么呢? ▼ 用复利,猛提升 复利效应在投资当中是一个比较常用的名词, 俗称为利滚利,它是指每年的收益产生额外收益,从而产生最大效益。 比如你每年可以坚持32%的速度令财富增值,坚持30年以上,你的财富就可以从25万达到10亿。 那有人就要问了,这玩意跟人生提升有什么关系? 曾经有人算过这样一个公式, ▼ 意思是说每天努力一点点, 一年之后你会收获一个不一样的人生, 每天退步一点点, 一年之后,便会一蹶不振。 这时候又有人会说,这个狗屁故事不就是鸡汤么,坚持不懈是人都知道,用得着你来说? 但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知道, 为什么做不到呢? 重点不在于知道,而在于执行。 就像是人生,很多人都会说别人那么厉害是因为阅历丰富, 那阅历是怎么来的? 就是一次次的去经历、去吃亏、去反复总结的成果。 当人生阅读达到一定积累量的时候, 我们看待事物的角度、深度就会变得不一样! 从而也会达到我们想要的成熟的状态。 成功的经验是怎么来的,不就是从一次次的失败当中总结出来的嘛? 读书也是一样,当我们学的知识多了, 自然就会变成一个知识渊博的人, 所谓的学识渊博,不就是博学多才么? 怎样博学?——多看,多学。 当我们看第一本书的时候, 会觉得不求甚解,会觉得其实也就那么回事, 当看的多了,就会觉得原来那么简简单单的一句话, 居然蕴含着这样的人生哲理。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 不也是这个道理? 知识延伸 比如说我们背英语单词和锻炼身体, 刚开始没养成习惯的时候觉得很痛苦觉得很难, 但是不去坚持的话, 面对自己一天天削弱的身体和其他优秀同事的打压, 你会变得更加痛苦。 所以定目标的时候我们就不要一口气吃掉一个胖子, 可以先从小目标来啊, 哪怕一天背诵一个单词,做一个俯卧撑, 一年之后的变化和什么都不做能比么? 沉没成本,问核心 沉没成本,代指已经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 ▼ 例如,我们买了一张电影票, 但进去看的时候发现简直辣眼睛,不忍直视。 那么这个时候我们是会接着看还是会选择离开? 如果接着看,那么这段浪费的时间就叫做沉没成本。 这个概念看上去也很简单,不就是学会放弃么, 但就这个简单的概念很多人都做不到, 就拿看电影的例子接着说,就会有很多人会选择接着看, 因为自己花钱了,所以就浪费了时间,还很痛苦。 我们在淘宝买东西也是一样,有些人嫌麻烦, 就不会选择退货,然后不能穿又不能用的东西, 就会占据我们的空间,扔又舍不得, 放着又占地方。 知识延伸 既然断舍离这么痛苦, 那么我们在做选择之前就去规避这种问题, 找到每天最重要的事情。 比如说日计划,每天需要做的事情很乱很杂, 那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先把最重要的事情列出来,然后去做。 这样就不会出现因为拖延导致最终一片混乱的现象。 写文章做分享的时候也是 因为没有基础,所以会觉得逻辑混乱搞不清楚 那么就去删减再删减, 把想说的五个点变成三个点, 最终变成一个观点的时候, 就算写的算再乱, 也会比充满 n 个观点的文章要好得多。 而且这种方式会让你分享出来的知识, 变得特别精华。 立支柱,找框架 解释就是字面意思。 直接举例: 在学习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很多很杂, 这种状况下无论学再多的东西也没用, 因为链接不起来,不能形成体系, 最终会变成什么都懂,却说不出来个一二三。 所以我们要先找到定位,找到该知识的框架。 ——也就是核心知识。 当我们在一个领域看过超过十本书的时候, 就会发现里面会有很多重复提到的知识。 那么我们可以去思考是否这些是该领域必须掌握的, 然后在此基础上延伸。 当然只学习一个领域是不够的, 学习必须要从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下手, 那么在确定好核心知识的情况下再去阅读其他知识, 我们就会从其他领域当中发现灵感——知识是相通的。 这也就是为什么讲管理学的人能从《西游记》《水浒传》中悟到管理的技巧。 工作也是一样,当你想在一个公司有所发展, 一定要知道该公司的核心是什么, 只有接触到了核心,你才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比如说销售主导的公司你非要去做图, 你的发展空间就会受到限制, 公司只需要一个会做图的人,能做就好, 他只是一个辅助部门,甚至说只招一个兼职人员就可以了。 但是一个家装公司呢? 他需要一批会室内设计做图的人, 这个时候销售就变成了辅助,或者两者都很重要。 做图变成了一个有规模的部门,你的发展空间就会大大提升。 只有是核心才会有规模,只有接触到核心才会真正体现自己的价值。 公司发展所看的,不就是个人价值和不可替代性么? 总结 知识太多,搞不清楚方向不可怕, 可怕的是一个迷失在这个世界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