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地方高校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摘 要】《英语语言学》课程理论性强、内容抽象,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不高、学习积极性不够,教学效果不容乐观。要解决当前课程中出现的问题,需要对课程进行改革,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英语语言学》;专业素養;教学对策
  一、引言
  《英语语言学》课程是让学生了解人类语言的研究成果,课程的培养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语言意识、语言交际能力和英语专业素养。语言学探究的是人类语言的本质、特点、功能和相关的理论,相比其他语言技能课程,这一门课程的理论性强、内容抽象、难度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为此,本文以民办高校开设的《英语语言学》课程为例,分析目前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教学对策。
  二、《英语语言学》课程的重要性
  《英语语言学》课程是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语言学中涵盖的基本知识和相应的学习理论对于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有重要意义。
  首先,英语语言学知识有利于促进英语基础知识的学习。《英语语言学》课程内容丰富,从其分支的分类上可以分为微观语言学和宏观语言学两大类。微观语言学关注语言的三大要素"音"、"形"、"意"的基本知识,这些语言基本知识的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英语知识的系统化,让他们充分了解语言的本质及使用规律,为更深层次的语言学习和语言运用打下坚实的基础。宏观语言学知识的学习有利于学生了解语言学跨学科的发展动态,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其次,英语语言学知识有助于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随着全民英语形势的发展,英语专业逐渐沦入"没有专业的专业"的窘地,英语专业学生的竞争力越来越弱。而《英语语言学》是英语专业特有的一门专业课程,掌握基本的语言学知识和理论,在实际的语言使用过程中就会无意识地从语言习得和使用的专业角度,从大脑中提取符合交际语境的相应语言资源。从这一角度看,《英语语言学》课程的设置提高了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
  最后,《英语语言学》课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英语语言学》不仅包含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还有相应的英语语言学理论。这些语言理论与实际的语言使用有密切联系,在分析语言理论和实际的语言现象关系的过程中,学生会利用所学的语言学理论从不同角度对语言现象进行多维度的分析,这一分析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理性思维水平,同时也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语言理论的认识。
  三、民办高校《英语语言学》的教学现状
  根据学院统计的课程年终评价结果,结合英语专业开设的其他课程,《英语语言学》课程在英语专业课程体系中的评价分数较为不理想,近一半学生反映课程内容难、内容抽象、术语多、对语言能力提高无效果等。从评价的结果看,《英语语言学》课程的教学效果没有体现出语言学课程在英语专业课体系中的重要性及语言学知识和理论对学生英语水平提高的有效性。结合实际的教学实践,本文总结出目前该课程存在的三大问题。
  第一,民办高校英语专业旨在为区域的经济发展培养英语人才,在"实用性"原则的指导下,英语教学集中在精读、听力、口语等语言技能培养的课程上,而忽略了语言理论课程的重要性。我们知道,英语教学不仅培养学生的基本语言技能,重要的是让学生在熟练掌握语言技能的基础上,学习语言学及文学等相关的专业知识。而实际上,民办高校很少开设与《英语语言学》课程相关的选修课。
  第二,语言学课程的理论性强、难度大,学生有畏难情绪。民办高校学生的英语基础和学习能力要略低于公办学校的学生,因此开设语言学课程的难度就大些。此外,很多学生对语言学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他们认为该课程对英语语言能力的提高没有多大作用。虽然老师反复讲述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但对于《英语语言学》课程来说,它对实践的指导意义不是短时间能体现出来的,学生很难对课程产生兴趣。只有少许考研学生或喜欢语言学研究的学生能坚持学习。
  第三,受师资缺乏的影响,教学模式单一。民办高校《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多采用大班教学,教师侧重语言知识和理论理论的讲授,忽视了学生的课堂参与。由于是大班教学,师生双向交流少,学生被动接受,导致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减弱,影响教学效果。
  四、改善民办高校《英语语言学》课程的教学对策
  (一)培养学生的兴趣
  由于《英语语言学》课程属于语言类的理论课程,教学内容较为抽象、专业术语较多,在入门阶段的很多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这时,教师可以采取相应策略帮助学生逐步培养语言学学习的兴趣。如教师的课堂语言要尽量通俗化,将晦涩内容简单化,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将抽象内容具体化。教师可结合日常对话加以分析,既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又让学生领会到语言学理论在交际中的实用价值,以提高学生的语言学学习兴趣。
  (二)坚持小班上课
  学生课上的积极参与是影响语言教学效果的因素之一,因此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满堂灌教学模式需要改进。虽然《英语语言学》属于英语专业课程体系中的理论课程,但教师仍可根据授课内容组织不同形式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但需要注意的另外一个问题是合理控制班级人数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一大条件,确保合理的人数,才可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而实际上,许多民办高校的《英语语言学》是上合堂课,学生人数多,这在客观上限制课堂讨论的展开。因此,《英语语言学》的教学不宜上大课,班级人数要控制。
  (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民办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程度普遍处于一般水平,因此在《英语语言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教师最好采用英汉结合教学。对于一些难懂的理论和术语,用汉语解释可减少学生在听课过程中英汉语码转换带来的压力。另外,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教师可结合常见的事例进行解释,如讲解语言的寒暄功能时,列举汉语表达这一功能的常用句式,如"吃饭了吗?"、"最近工作怎么样?"、"有时间一起吃饭?",而英语中实现寒暄功能的常用句式则是"How do you do?"、"How are you?",通过列举常用的英汉寒暄语表达句式,既便于学生理解,也将抽象的概念生动地呈现出来。
  (四)教学内容优化
  民办高校多选用刘润清、文旭主编的《新编语言学教程》,教材在内容上包含微观语言学和宏观语言学两大部分。实际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讲解重点语言知识点和理论,如微观语言学中的语言学六大分支、宏观语言学中的社会语言学和语言习得,并参考历年语言学方向考研的考查重点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这样选取内容,既有利于毕业后从事语言相关专业的学生了解语言学习规律和特征,也有利于考研学生继续深造。
  (五)考评体系优化
  为更好地体现课程的实用性,传统的测评方式如民办高校常用的"期末(70%)+平时(30%))"测评模式需要改革。语言学课程最好采用过程性评价方式,将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外作业与期末评价结合起来。其中的课外作业可采用课程论文形式,课程论文的撰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和思辨能力。依据所学的语言学知识,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根据语言学理论对语言现象进行分析和阐释,既巩固了学生语言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文献搜索、分析等的基础学术能力。
  【参考文献】
  [1]邓兆红. 语言学导论类课程教学研究焦点及发展趋势分析[J].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3(5).
  [2]刘润清,文旭. 新编语言学教程[M].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6.
  [3]熊学亮.本科生语言学教学的探索[J]. 中国大学教学, 2007(5).
  [4]潘之欣.关于高校英语专业"语言学导论"类课程设置的调查[J]. 外语界, 2002(1).
网站目录投稿:香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