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周王室真的在分封的时候将诸侯国的封地弄得很大,而自己的土地则相对来说不大,那么,周王室靠什么来统摄诸侯,难道仅仅依靠礼仪道德吗?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倘若周王室没有绝对的实力,即便是姬姓诸侯国也不可能长时间听命于周天子,这个事实周武王和周公旦又怎么可能想不到。所以周天子在分封诸侯国的时候,土地是严格控制的。 当然,春秋战国时期的周王室实际控制的土地确实很少,像秦国、齐国、晋国、楚国等诸侯国的土地都远远超过周天子实际控制的土地,后来的战国七雄更是如此,这是因为诸侯国自分封之后,就在一定程度上自力更生,或者吞并小的诸侯国,或者与夷狄争抢土地,或者开垦蛮荒之地,这才使得很多诸侯国的土地成倍地增加,而周王室则恰恰相反,周平王迁都等于直接放弃了过去镐京的土地,而洛邑的土地本就不大,再加上还被诸侯国们欺负,因此周王室在春秋战国时期实际控制的土地是很有限的。 分封制的初衷是"封建亲戚,以屏藩周",周武王虽然在牧野之战中打败了帝辛,直接导致商王朝的灭亡,但其实商王朝的统治早已深入人心,天下人并非都对商王朝失去了信心,不过成王败寇罢了,而周王室胜了。只是周王室也并没有将商王朝的所有土地纳入周王朝的版图,而且很多地方是不服周王室的统治的,这样一来,周王室实际能控制的土地和人民是有限的,况且还有夷狄虎视眈眈,为了更好的统治天下,并且保证周王室的安全,周武王才决定实行分封制,将古国的后裔、有功之臣、姬姓宗室都分封出去,让他们到各地去建国,治理地方、护卫周王室的安全。 但是,周王室也会防着诸侯国做大,因此在最初分封的时候,分封的土地都是严格控制的,《孟子·万章下》有记载:"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封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几四等。" 也就是说周王室的京畿之地方千里,而诸侯国则如同《封公侯篇》中说的那样:"诸侯封不过百里。"诸侯国也是分等级的,一般分为公爵国、侯爵国、伯爵国,还有子男之国等,而分封的土地则分为三等,公爵国和侯爵国都是方百里,比如最初的陈国、宋国、齐国、鲁国、燕国等等,而伯爵国则是方七十里,子男之国方五十里。 这样的土地对比,周王室自然可以实现对诸侯国们的控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诸侯国们在护卫周王室的同时,也给周王室带来威胁,他们越来越想脱离周王室的控制,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他们在完成自己任务的同时,也会谋求自我发展,比如开疆扩土。但在西周时期,即便是开疆扩土,也是比较含蓄的克制的,毕竟周王室的力量是很强大的,所以诸侯国们在开疆扩土上速度并不快,大部分只是在固有封地上发展本国,但吞并一些小的方国、从夷狄那里夺点土地,以及自身开垦蛮荒之地等,土地也还是会有所增加的。 这里最著名的例子大约就是楚国了,楚国是在楚成王时期被封为诸侯国的,"封熊绎於楚蛮,封以子男之田",土地不过才方五十里,但是楚子们带领楚国人筚路蓝缕,开垦荒山,兼并附近的小国,后期又公然不服周王室的统治,土地一点点增加,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土地一度成为诸侯国中疆域最大的诸侯国,这完全就是楚国自力更生的结果。 但自称"蛮夷"的楚国毕竟是特例,绝大多数的诸侯国在西周时期还是比较听话的,也没有大肆扩张领土,但是周王室自身却不行了,周王朝的统治一步步走向衰落,到了周幽王时期,周王室彻底不行了,在周幽王和缯国、申国、犬戎三大联军的战争中,周幽王被杀,晋国、卫国、秦国、郑国等勤王军将犬戎赶走,但周王室还是遭到了致命的打击,以至于继位的周平王不得不放弃镐京,放弃方千里的京畿之地,而迁都洛邑。 周王室放弃镐京,秦国是最大的受益者,秦国发展到西周末期也还只是周王朝的一个附庸,甚至还不是一个诸侯国,但是秦襄公有勤王之功,又一直在西部为周王室抵挡西戎,于是周平王在迁都之际对秦襄公说:"戎无道,侵夺我岐、丰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周平王的意思很简单,土地就在那里,你要是能将西戎赶回去,那么夺得的土地就是你秦国的。也是在这个时候,秦国正式成为诸侯国,与西戎开始了土地争夺战,并最终崛起,在战国时期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并成功笑到了最后。 周平王迁都是周王朝的一个重大转折点,自此,周王室再不如从前,周天子的话语权也断崖式下跌,而诸侯国们开始了频繁的互相攻伐战,很多小国被兼并,晋国、齐国、楚国等大国越来越大,而大部分的诸侯国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周天子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敢动弹,别说是为被攻打的诸侯国主持公道了,就是自己受欺负了还得找诸侯国帮忙。 "尊王攘夷"的口号便宜了那几个大国,他们借着这个口号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到春秋末期的时候,天下的诸侯国也不过才二十个左右,这个数量远远不能和春秋初期的诸侯国数量相比。而到了战国时期,战争进一步升级,天下被"战国七雄"霸占,周王朝早已连自保的能力都没有了,巴掌大的土地什么都做不了,而诸侯国们依然让周国存在也不过是还没有到将其灭亡的合适时机。 等时机一到,灭亡周朝不过是分分钟的事,所以我们看,不是周王室将封国的土地封大了,而是在时间的不断推移下,诸侯国自身开疆扩土发展壮大,而周王室自一直在走下坡路,迁都更是丢失了最大一部分的土地。因此,我们看到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地图,都会显示周王朝的土地不过巴掌大的一块,而很多诸侯国的土地则大了周王室土地的数倍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