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是过敏的高发期,秋风一吹,很多小"麻烦"悄悄找上宝宝,后台的宝妈又不淡定了,今天小编就来了仔细为您讲解婴幼儿皮肤过敏的常识。 在宝宝皮肤过敏发作的疾病当中,尤其以婴幼儿湿疹发病居多。春回大地,北方的风沙干燥的天气也随之而来,很多宝宝在此时都会犯发皮肤的红、痒、小疹子、流水或脱皮掉屑。发病较严重的宝宝,由于无法摆脱剧烈的瘙痒,整夜哭闹不止。家长看在眼里,痛在心里,甚至有时为了防止宝宝睡着后抓挠伤自己,不得已让宝宝戴上手套,但殊不知这会影响宝宝的正常生长发育。 疾病概述 婴幼儿湿疹中医称"奶癣",发生主要与婴儿生长发育不完全,体质很弱有关,加上喂养不当(多见于食牛奶的婴儿),内生湿毒,外受风邪,脾失健运所致,所以湿疹的出现常常反应出小儿消化不良。是小儿常见的皮肤病,多发生在乳儿时期,一般在出生后1~2个月发病,也有在生后3~4周即发病,一般至2-5岁左右部分患儿可自动缓解。但也有部分患者经久不愈,也有部分病例继续发展至儿童期甚至成人期。严重影响患儿的正常生长发育。有的孩子出现夜间哭闹、拒食、睡眠不安,导致身高和体重增长缓慢,体型瘦弱。一旦婴幼儿出现症状,建议家长还是应积极关注,确保孩子在重要生长发育时期的正常身体需求。皮疹好发部位是前额、头皮、脸部、腮窝、肘窝以及颈、腕等处,有时遍及周身。开始皮肤发红,继之出现红色细小点状丘疹及疱疹,而后融合成片,渗出浆液,干燥后形成树胶状痂盖,由于痒感剧烈,患儿常烦躁啼哭。 疾病分型 婴幼儿湿疹根据症状不同分为两种类型: 1.渗出型湿疹:常见于肥胖型婴儿,初起于两颊,发生红斑、丘疹、丘疱疹,常因剧痒搔抓而显露有多量渗液的鲜红糜烂面。严重者可累及整个面部甚至全身。如有继发感染可见脓疱及局部淋巴结肿大、发热。 2.干燥型湿疹:多见于瘦弱的婴儿。好发于头皮、眉间等部位,表现为潮红、脱屑、丘疹,但无明显渗出。呈慢性时也可轻度浸润肥厚,有皲裂、抓痕或结血痂。常因阵发性剧烈瘙痒而引起婴儿哭闹和睡眠不安。 婴儿湿疹病因比较复杂,有先天的体质因素,也有后天营养失调。营养过多、消化不良、衣着不当,外部刺激等都是本病的好发因素。患者常是先天性过敏体质,约有3/4的患者父母双方或单方有过敏性疾病病史。 按疾病的发作过程也分为三个阶段: 1. 急性期起病急,皮肤表现为多数群集的小红丘疹及红斑,基底水肿,很快变成丘疱疹及小水疱,疱破后糜烂,有明显的黄色渗液或覆以黄白色浆液性痂,厚薄不一,逐渐向四周蔓延,外围可见散在小丘疹,也称卫星疹。面部皮肤可有潮红及肿胀。间擦部位如腋下、鼠蹊部、肛门周围等处可以受累并合并擦烂。如护理不当常有继发感染可泛发全身。此期病儿夜不能眠、烦躁不安,合并感染者可有低热。 2.亚急性期急性湿疹的渗出、红肿、结痂逐渐减轻,皮肤以小丘疹为主,时有白色鳞屑或残留少许丘疱疹及糜烂面。此时痒感稍见轻,可持续时间很长。可由急性期或控制不当演变而来。 3.慢性期反复发作,多见于1岁以上的婴幼儿。皮疹为色素沉着,皮肤变粗稍厚,极少数可发生苔癣样化。分布在四肢,尤其四窝处较多。若发生在掌跖或关节部位则发生皲裂而疼痛。如果控制不当,或在一定诱因下,随时可以急性复发,自觉剧烈搔痒。 按照皮肤损害情况分为三种类型: 1.脂溢型多见于1~3月的小婴儿,其前额、颊部、眉间皮肤潮红,被覆黄色油腻性鳞屑,头顶部可有较厚的黄浆液痂。以后,颏下、后颈、腋及腹股沟可有擦烂、潮红及渗出。其母孕期常常有脂溢性皮炎或较严重的痤疮。患儿一般在6个月后改善饮食时可以自愈。 2.渗出型多见于3~6月肥胖的婴儿。先出现于头面部。除口鼻周围不易发生外,两面颊可见对称性小米粒大小红色小丘疹,间有小水疱及红斑,基底浮肿,片状糜烂渗出,黄浆液性结痂较厚。因抓痒常见出血,有黄棕色软痂皮。剥去痂皮后露出鲜红色湿烂面,呈颗粒状,表面易出 婴幼儿湿疹血。如不及时得到改善,可向躯干,四肢及全身蔓延,并可以继发感染。 3.干燥型多见于6个月~1岁小儿,或在急性亚急性期以后。皮肤表现为丘疹、红肿、硬性糠皮样脱屑及鳞屑结痂,无渗出,常见于面部、躯干及四肢伸侧面。往往合并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 通过以上的讲解相信大家已经知道婴幼儿皮肤过敏当中湿疹最常见,而对于不同类型的湿疹治疗的方法也是不同的哟,希望可以遵循医嘱来治疗。本站关于宝宝皮肤过敏怎么护理等这方面的常识正在更新当中,如果您有兴趣,可以持续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