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人间地狱宁古塔是古代流放犯人的地方


  发配岭南烟瘴之地、刺配沙门岛、流放宁古塔,这几个词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这源于古代的一种刑罚,即流刑,流刑一般分三等,规定了该发往多远的地区服劳役。但实际执行起来的时候,并不会严格按照等级去流放,而是有那么几个固定的流放之地,时间久了,一听到这个地方,人们就会为之胆寒,比如唐朝时期的岭表、宋朝时期的沙门岛,再比如清朝时期的宁古塔。
  很多时期,流刑是作为死刑的缓冲的,即体现了法律的宽容,免于死刑而改为流放,但是大部分一听到类似于宁古塔这样的流放地还是会吓晕过去,宁古塔,一点也没有它的名字表现出来的宁静、古朴,也没有塔,这里对于流人来说就是一个吃人不吐骨头的所在。
  而且流放的可怕之处并不仅仅在流放地,还在于流放的途中,从京城到宁古塔,至少七、八千里,又宁古塔在东北苦寒之地,从京城徒步走到宁古塔,仅仅是路程已经让人绝望,更不用说途中都是大山,荒无人烟,野兽出没,很大一部分流刑犯在路上就已经撑不下去死了,哪还去得了宁古塔。男人还好说,他们身体素质普遍强于女性,倘若女性被流放宁古塔,那就有的罪受了。
  《延禧攻略》中,魏璎珞、吉祥和玲珑是同一时间入宫为宫女的,后来玲珑总是针对魏璎珞,耍一些自以为是的小聪明,最后中了魏璎珞的圈套而被乾隆皇帝流放宁古塔;再远一点的《甄嬛传》中甄嬛的父母以及家人都被流放宁古塔,似乎被抄家的一些大臣的女眷很多都被流放宁古塔,在这条长长的通往宁古塔的路上,被饿死的、被野兽咬死的、被冻死的比比皆是。女性死亡的比例就更大了,但真正的历史上鲜少有女性发往宁古塔的记载,或者有一些仅仅是作为罪臣的家属发往宁古塔,毕竟如此远距离的流放,对女性来说是很不人道的。
  所以,其实,宁古塔更多的是作为男性的流放地,发往名古塔,与披甲人为奴,更多的是让这些罪人到宁古塔去服劳役和兵役。清政府为何要选择宁古塔作为一个重要的流放地呢?这不仅仅是因为宁古塔地处北疆,距离京城很遥远,又是苦寒之地,这对于罪犯来说本身就是一个酷刑。而最为重要的是,宁古塔实际上是清朝的一个军事重镇,这里是满人的发源地,它对于清朝统治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里长期都有军队驻扎,更有披甲人世代守护,为了增加这个地方的人口,缓解披甲人的压力,发展当地的经济和文化等,大清的皇帝才决定让犯了罪的人到这个人进行劳动改造和服兵役,以达到一箭双雕的目的。
  但这却苦了那些流人,他们历尽千辛万苦、死伤过半终于到达宁古塔的时候,面对的是更加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生存环境,他们在这里完全自力更生,一点点融入当地的百姓中去,更恰当的说法应该是他们一点点开垦宁古塔,让这个沉寂的地方有了烟火气。流人在这里种地、垦田、经商、教学等等,如同百姓一样生活,但这并简单,首先光是适应寒冷的天气就费很大的近,要知道朝廷在执行流刑的时候,有一个大致的方向,即南人北上,北人南下。也就是说发往宁古塔的往往是一些南方的人,光是适应巨大的自然环境转变,就会让很多人失去性命。
  朝廷每年往宁古塔输送那么多的流人,真正顺利活下来的不多,而能回到家乡的更是微乎其微,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流放宁古塔实际上就是在执行了死刑,只不过它延长了罪犯的寿命而已,但其间的痛苦挣扎也是很厉害的,从这里来说,很难说明死刑和流刑哪个更残忍,或许有的人宁愿选择执行正常的死刑吧。
  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就被坑害流放至宁古塔,因为不服从朝廷劝其儿子郑成功归降而被残忍杀害。宁古塔里面有很多有名的人士或者其家属,如文豪金圣叹的亲人,古时著名的思想家吕留良的家属,诗人吴兆骞等都被流放到那里。顺治帝时期,有人为多尔衮说几句好话就被流放到了宁古塔。后来的科举考试案以及文字狱等事件,就有数千人被流放到了宁古塔等等。
  如此大批量的流放宁古塔,能活着回来的没有几个,绝大部分都死在了宁古塔或者去宁古塔的路上。即便侥幸活着回来,也会落下一身的病,这就像是一种烙印,去过宁古塔,就再也还不到从前了。
网站目录投稿:芷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