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正史中孔融让梨的真实情况如何


  孔融是中国古代的名人,之所以有名,对于大多数读者来说,是因为一件小事——孔融让梨。许多大人物在世的许多高尚德行,后人往往不知,而些许小事,却被后人铭记。世事之无常,让人一叹。
  对于孔融让梨,千百年来,都受到人们的褒奖,多以之为道德的楷模,谦让的典范。可是最近几年却有一些不同的声音,比如说,孔融让梨,是因为那个大的梨是坏的;比如说,孔融让梨,是因为不让梨,哥哥背后会打他等等,就是很少人相信孔融真的会让梨。
  其实,我和许多读者一样,也比较喜欢逆反思维,和前人唱唱反调。不过,我看人看事,读书写字有一个基本的原则,叫做"怀疑和欣赏"。不怀疑,不知道假恶丑;不欣赏,不知道真善美。如果对人对事,全是怀疑,"神马都是浮云",就未免堕入虚无主义的泥沼中了。
  我们暂且抛开所谓新说,放下所谓成见,去看看历史当中的孔融究竟是怎样一个人物。历史上到底有没有发生孔融让梨的故事呢?值得怀疑。
  孔融让梨的故事在《后汉书·孔融传》中并没有记载。在汉末魏晋的一些史书当中也没有记载,最早的出处是在唐朝章怀太子李贤为《后汉书》做的注释当中,引用了一则《融家传》中的文字。《融家传》是何人所作,又成书于何时,不得而知,不过,《后汉书》成书于南朝时期的刘宋王朝,之后裴松之又曾经为《三国志》做注释,也曾经在崔琰的传记之后记载孔融的相关事迹,可是依旧没有这则故事。于是,这则故事是由孔融后人伪造的可能就比较大了。
  当然,也并非是说正史没有记载,就一定没有发生,章怀太子能选择这则故事,也必然有他的理由。我们暂且相信孔融真的让梨吧。
  那么,孔融为什么会让梨呢?
  故事原文如下:年四岁时,与诸兄共食梨,融辄引小者。大人问其故,答曰:"我小儿,法当取小者。"由是宗族奇之。事情是说,在孔融四岁的时候,和几个哥哥共同吃梨子,孔融选择吃其中的小的。大人问原因,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一些,按照规矩我应该拿小的。"因此,族人都认为孔融很奇特。
  整件事情当中,有一个词语很关键,叫做"法"当取小者。按照常理,一个三四岁的小孩子面对一盘梨子,尤其是有众位兄弟在场的时候,应该是主动出手,拿大的,甚至大的小的都要拿。可是孔融做了一件正常小孩不会做的事情,选择了一个小的梨子。为什么呢?因为四岁的孔融就已经独立思考,会按照"法"来行事了。
  那么什么是"法"呢?法简单来说,就是规矩。汉代,是一个非常注重道德的朝代,对父母讲究孝,对兄弟讲究悌。而兄长和弟弟之间,也是长幼有序。按照这种标准,弟弟让梨给弟弟,是尊敬兄长;可是换个角度,哥哥让梨给弟弟,也才是爱护弟弟。
  也就是说,孔融做了一件成人认为正确,而成人(更不要说小孩)都很难做到的事情。那么孔融让梨究竟可不可信呢?
  我们可以结合两件事情来辨析。
  在孔融十来岁的时候,曾经去拜访当时的名士李膺。李膺见到孔融非常赞赏,邀请孔融一起吃饭,席间有一番对话,可以想见孔融的性情。
  膺大悦,引坐,谓曰:‘卿欲食乎?’融曰:‘须食。’膺曰:‘教卿为客之礼:主人问食,但让不须’。融曰:‘不然,教君为主之礼:但置于食,不须问客。’膺惭,乃叹曰:‘吾将老死,不见卿富贵也。(《后汉书》)
  李膺很高兴,问孔融:"小伙子,你想吃饭了吗?"孔融说:"是啊,我想吃。"李膺说:"我教教你做客人的礼节吧。当主人问你想吃饭吗,你应该回答不想吃。这样才行啊。"孔融回答说:"不是这样的。我教教你做主人的礼节吧。你只要把饭菜端上来,不需要问客人想不想吃。"李膺很惭愧,感叹道:"哎呀,可惜我老了,看不到你富贵的日子啊。"
  李膺是汉末名士,更是一个人精。我们吃饭喝酒,经常看到许多人讲一些虚礼,一如李膺所言。如果孔融认为李膺所言正确,那么当初他让梨的行为,就很是虚假,或者只是为了博取大家的欢心而玩的一个花样罢了。可是孔融没有。孔融说,做主人的要真诚,既然待客,就别问客人想不想吃,直接把东西端出来就好,而隐含的意思,自然是作为客人,肚子里想吃,那就大方的说想吃。孔融的真性情从此可见!
网站目录投稿:天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