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的重污染天让不少家长担忧孩子在校园里的健康问题。近日,北京市教委表示,已部署中小学、幼儿园安装空气净化设备试点工作,要求各区积极稳妥、有序推进,市级财政将给予补贴。 "人人防霾"不仅是一个应对空气质量恶化的必然反应,更是维护身体健康的选择理性。从满街口罩,到减少户外活动频率,到按照医疗健康专家建议科学安排"防霾食谱"等,无不说明空气污染状况的严重以及人们对雾霾危害的防范意识的提升。 在这背后,雾霾下学生的健康更为社会各界所关注,也让家长焦虑不安。一方面,中小学生自身防范雾霾的技能不足,多动、爱户外、喜打闹玩耍等特点,让孩子置身于雾霾中的频率较成人高,让人担忧。另一方面,尚未发育成熟的身体对环境不良因素的反应更强烈,健康受损害的几率更大。因此,重雾霾天气各地才纷纷通知采取停课或者禁止户外活动等措施。 与此同时,中小学生进入学校后,往往被统一管理,大部分时间在教室和校园集中活动。活动场所的空气质量、防霾效果不仅与孩子们的健康息息相关,而且容易引发家长对学校防霾措施是否到位的焦虑情绪。因而有家长上书呼吁教育部门在学校统一安装新风系统,以确保室内空气达到优良。 实事求是地说,家长们的要求并不过分。如果事实证明新风系统可以达到净化空气、防范雾霾的效果,学校完全有必要在力能所及的情况下进行尝试,各地教育、财政等部门也完全应该像北京市一样,采取财政补贴的方式为学校安装高质量的空气净化系统,保证室内空气质量达标,在"十面霾伏"中开辟一片可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优良环境。这在雾霾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形下,是一种理性务实的应对和对下一代健康高度负责的体现,但学校防霾不能止步于"新风系统"进学校。 首先,中小学生的活动场所并不只有教室,其他场所如寝室、餐厅、操场、体育场馆、图书室等,都需要进行专业的空气净化处理。目前在学校全方位安装"新风系统"显然不合适,这就需要一种积极的干预措施跟进。比如建立科学的应对预案,在重雾霾天气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及时采取大班额走班制度让学生集中在"新风系统"覆盖的室内学习,综合利用有空气净化系统的教室,采取停课措施进行疏散等。 其次,对于中小学生而言,重污染天气之下,即便室内空气质量再好,恐怕也无法消除被禁锢在室内的尴尬和不适。所以,重雾霾天气之下,学校还需要考虑停课、停止户外活动、加强家校联系、指导家庭做好防护监护等综合措施。 最后,各级各类学校不仅要在技术性防霾上下功夫,更要对学生进行防霾健康教育、环境保护教育、生活习性教育等。这些是教育框架下的德育干预,更是一种长效应对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