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能鉴定因其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内容体系和以操作技能为依据的考核方式,不但摒弃了传统考试的弊端,而且与就业紧密联系,对改革本科院校学科型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和成长具有积极作用。本文在分析了本科院校开展职业技能鉴定的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本科院校开展职业技能鉴定的具体途径,希望有助于本科院校的健康发展。 近年来,由于大幅扩招,本科院校一夜之间几乎都变成了一个"庞然大物",在校生人数动辄上万,这虽然短时间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压力,但随着扩招后的毕业生走出校门,问题也随之而来:高校培养的本科学生能否适应市场的需要?能否适应职业岗位的需要?据有关数据,今年将有100多万的应届高校毕业生不能如期就业,占全部毕业生的近30%,而且有近1/4的毕业生专业和职业不对口。另外,近几年,笔者每年都碰到了多个本科毕业生回炉参加职业培训的案例,这不能不令人深思。笔者多年从事职业技能鉴定工作,通过对职业技能鉴定的认识和体会,笔者认为,在本科院校开展职业技能鉴定,不失为解决问题的良策之一。 一、职业技能鉴定概述 职业技能鉴定是按照国家规定的职业标准,通过政府授权的考核鉴定机构,对劳动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地评价与认证的活动。它本质上是一种考试活动。这种考试活动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以职业活动为导向 职业技能鉴定以职业活动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通过运用职业功能分析方法制定国家职业标准,并且通过国家职业标准的形式确定下来。虽然技能考核也要涉及相关专业知识,但密切联系经济活动或生产的实际,以实际生产和管理部门需要的技能和技术为主要内容。 2.以实际操作为主要考核方式 职业技能鉴定采取工作现场考试的方式进行。这种方式可以最直接最有效地来证明考生实际工作能力,证明考生是否真正适合工作岗位需要。而传统课堂上的书面考试,很难达到这种考核的目的。当然,职业技能鉴定虽然强调工作现场的实际表现,但在进行鉴定时,通过模拟工作条件下的考核、符合实际工作任务要求的操作或正式上岗前的实习评价等方式也都可达到同样的效果。 可以说,职业技能鉴定这种考核的思路和方式是考试本质的回归,它摒弃了现代考试制度最不合理的成分,是改革传统考试制度,引导教育培训向先进的生产技术标准看齐,使人力资源开发方向更加接近实际需要,提高人力资源开发效率的重要途径。 二、本科院校开展职业技能鉴定的意义 1.推进科学人才观的全面确立 千百年来,人们一直桎梏于陈腐成才理念:"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即使是新中国成立后对人才的定义,也没能脱离既有的巢臼,使得我们国人都重学历轻技能,"千军万马"拼命挤向学科模式的本科院校。因此,改革开放后,我们不断面临"中国制造,谁来制造?"的困惑。通过在本科院校开展职业技能鉴定,让本科院校及其毕业生充分认识到,企业面对的激烈的市场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激烈竞争,这不仅是企业有很多博士、硕士等高精尖人才的竞争,更是企业员工整体素质的竞争,它不但取决于企业有多少高精尖人才,也取决于企业一线技能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从而更新本科院校管理者和学生的人才观,在全社会树立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社会风气,使科学人才观得到淋漓尽致的诠释。 2.提升本科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 本科院校多年以来的教学模式一直维系着学科导向。学科导向的教育,注重理论、知识和学术的严谨和完整。这种体系由于自身相对独立于经济和生产活动,与实际工作有相当的距离。而且,因其评价方式就是在考场上以考分来比高低,因此,常常会出现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但对职业或工作岗位来说,重要的不是你知道什么,而是你会做什么。按照考试的内容取决于培训教育的内容,又反作用于培训教育活动的原理,职业技能鉴定与培训教育活动是相互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职业技能鉴定将促使培训教育活动以培养出职业或工作岗位上需要的人为目的,不仅注重学员能知道什么,更注重学员能干什么,培养出来的人才才能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能解决具体工作中面临的各种复杂的问题,真正符合实际工作岗位的需要。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本科学校学生就业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 3.拓宽本科毕业生的成才通道 十五大报告曾指出,我们要培养数以千万计的技术人才,同时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当前,虽然就业压力很大,但是劳动力结构性矛盾还很突出,一方面高素质、一专多能的劳动者稀缺,而素质低、技能单一的劳动者很多,很多先进的设备、设施由那些技术水平低,无法掌握正常操作规程的劳动者操作,其使用效率极其低下。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生产将越来越智能化,设备更新、技术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更多的岗位要求劳动者具备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坚实的专业技术基础知识和知识更新、知识迁移的能力,要求他们不但能熟练操作原有的机器设备,而且能迅速学会新设备的使用和维护。当前我国初、中、高级技工的比例为6∶3.6∶0.4,呈倒金字塔型,缺乏高级技工,这是目前广大企业的通病,更是将来的大病,根本不适应经济的发展。因此,本科院校完全可以瞄准这一空挡培养人才,兼顾另一条人才培养之路——技能人才培养之路,通过职业技能鉴定,引导学生在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的前提下,走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成才的道路,使广大学生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大的发展空间,提升学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 三、本科院校开展职业技能鉴定的途径 1.改革教学内容体系,提高学科和职业的兼容度 在本科学校现有的教学模式下,实习技能训练很弱,学生动手能力差;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脱节,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差。因此,要打破旧的教学模式,建立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工艺与操作训练相结合,教学实践与生产实习相结合,知识技能一体化培养的新模式。学校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及本校专业设置,针对各专业选择一个与其相同或相近的职业(或一个以上职业),确定其学生在技能领域里的专攻方向,将国家职业标准所规定的工作要求纳入教学计划,兼顾培养的学科性和职业性,不仅使学生达到学科教育要求,而且使学生至少达到国家职业资格四级的技能要求。 2.加强师资队伍和硬件建设, 保障"教"、"练"的有效性 技能培养需要理论支撑,但更主要的是让学生有动手的机会和在训练中接受正确的指导。本科院校设备投入一般重点在研究领域或教学型设备,生产型设备投入比较少,因此,一方面,学校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如全天开放实验室和实习基地,鼓励更多的实验室在时间和实训项目上向学生全面开放,学生可以随时来实验室做训练;另一方面,加大生产型实训设备的投入,让学生能够接受市场上最先进的设备、设施的锤炼,真正做到与市场的"零距离"。同时,学校应着力培养一支知识、技能双强的"双师型"教师,保障优质的教学与技能指导。 3.完善校内工作体系,形成推动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合力 本科院校开展职业技能鉴定,一般在组织上应采取主管教学的校长兼任职业技能鉴定所所长,鉴定所办公室设在教务处,在鉴定所的领导下,院(系)级单位设立相关职业(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由院(系)副主任兼任鉴定站站长,实行所、站层层负责制。教务处负责职业技能鉴定的对外联络、校内统筹协调和监督管理,院(系)负责宣传发动和组织实施,职责分工和相应的工作规则应通过学校的制度予以固定。同时,定期组织所、站工作人员和院系、班级辅导老师进行职业技能鉴定业务知识培训,形成一支强有力的校内职业技能鉴定宣传、组织、实施工作队伍,推动学校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4.运用多元评价方式,确保职业技能鉴定与学科考试的统一性 本科院校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可以根据自身的教学活动特点和安排,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进行。除采用传统的理论知识考试和操作技能考核一次性综合考试外,还可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采用平时形成性考核与期末总结性、鉴定性考试并重的,由多种考核方式构成、时间与空间按需设定的多次考核综合评定成绩的课程考试体系;也可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开展模块式教学,将模块式教学与学分制和职业技能鉴定紧密结合起来,学生每修完一个模块通过考核即可获得相应的学分,该职业标准所涵盖的每一个模块学生都通过考核,即可获得该职业相应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这样,既将学科教学活动与职业技能鉴定完美结合起来,也减轻了学生学习考试的负担。此外,还可以积极开展职业技能竞赛,以赛代考,充分调动学生学技能、练本领的积极性。 5.实行学分制,建立职业技能鉴定的激励约束机制 为保证培养计划和教学计划落实到位,学校甚至可以将职业技能鉴定纳入学分制管理,规定获得相应职业、等级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者才可获相应的学分,形成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的内在推力和拉力。 本科院校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有利于树立科学人才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有利于扩充本科生的成长空间,能够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知识能力结构复合化的需要。而且,通过调整教学内容、完善工作体系、建立激励约束机制等学校自主性的努力,完全可以有效地实施职业技能鉴定。因此,对本科院校而言,职业技能鉴定是一件可为、该为的工作。 (作者单位:湖南省职业技术培训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