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我们三个古诗爱好者,搬着竹躺椅,找到河边,在一棵大树下,躺在椅上,摇着芭扇,就古诗,你唱我和起来: 暮热游荷池上 细草摇头忽报侬, 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暑犹愁热, 低面深藏碧伞中。 鄂州南楼书事 四顾山光接水光, 凭栏十里芰荷香。 清风明月无人管, 并作南来一味凉。 夏夜追凉 夜热依然午热同, 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 时有微凉不是风。 新 凉 水满田畴稻时齐, 日光穿树晓烟低。 黄莺也爱新凉好, 飞过青山影里啼。 夏 意 别院深深夏簟清, 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卓午, 梦觉流莺时一声。 诵着诵着,便惬意随便聊起来: "我很欣赏小诗的‘三趣’。即景趣、情趣、理趣。" "所谓景趣,就是用形象显现景色真谛。趣意怏然。进入夏天就是一个‘热’。由傍晚到夜里,再由夜里到清晨,再到中午,整个白天黑夜,时时,处处,都是‘热’。与其他三个季节相比,这是它显著特点。但诗,对于这种‘热’,不能直白出来。而要用形象描绘出来。于是诗人选择动植物的表现侧面渲染。连荷花也深藏荷叶中,‘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动植物尚且如此,人又何以堪?虽没点明,却更透彻有趣。" "不过,诗人是想‘歇凉’。" "赤日炎炎似火烧,想凉快,谈何容易?于是诗人抓住‘披襟拦得一西风’出自生理本能的迫切一举。" "再加上‘梦觉流莺时一声’白日梦那种幻觉。" "更有‘时有微凉不是风’。不是风哪来凉?" "就是古诗所云,禅房无热到,心静即身凉。" "这种情趣多么体贴入微!" 大家纷纷点头称是。 "又有诗人在此基础上升为一种哲学思考。" "如王夫之的词清平乐: 咏 雨 归禽响暝,隔断南枝径。不管垂杨珠泪迸,滴碎荷声千顷。 随波赚杀鱼儿,浮萍乍满清池。谁信碧云深处,夕阳仍在天涯?" "这似乎是照抄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苏轼这首诗写夏天暴雨时湖上俄倾变化的景象,极生动逼真。景趣十足。" "王夫之的词前六句虽学苏轼诗那样写暴雨的凶狠,但是更详尽,极尽描绘在它摧残下周围的惊慌与狼狈。到处显出一片狼藉。虽繁琐,不如苏轼精粹,却使人很有亲临感。更别有一番景趣。" "但作者不止于此,最后一句,笔锋一转,由自然现象,上升为哲学类比:经过暴风雨洗礼,人生更灿烂。但他是词,而不是哲学论述。哲学是通过概念判断直接推论出对世界的认识。而词是用形象显现诗人对社会的意蕴。往往更耐人寻味。" 说着说着,我似乎感觉有丝丝凉风袭来,便不禁口占一绝: 水边蝉鸣树婆娑, 诗友古诗互唱和。 唤来清凉沐浴身, 眼明身轻笑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