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操盘手退役年投资笔记成功的操作改变你


  股市操作是最简单的,一买一卖,但买卖间又是最复杂的,面对着买卖这道股市选择题,股民在操作中往往容易迷失,甚至很多时候明明知道是火坑却忍不住往下跳,认为自己就是那个幸运的可以火中取栗的人,但结果却被烧得遍体鳞伤。之所以如此,是源于股民忽略获得赢利的两大基石。一个是对操作次数和操作时机的理解,一个是对操作系统有效性的感悟。股民只有把握好上述两点,才能够用操作真正摆脱亏损与被套怪圈。
  操作次数决定了赢利幅度
  关于操作次数,股民往往存在很多误区,比如说短线操作误区、T+0误区、追求操作次数与收益最大化误区等,这些直接影响到了股民的赢利,而很多时候正是因为这些误区导致股民将赢利变成了亏损,甚至是深套。因此能够解决上述误区,那么在买卖操作时机方面,股民也会有更深的理解。总结起来主要是以下三个要点:
  1、操作不在于多,在于精!
  面对同样的股市,很多时候看上去差不多的操作,但最后结果往往会大相径庭,这是为何?就是源于赢利模式主导股民财富的多与少。很多股民认为一味地提高成功率,一味地增加操作的次数就能够获得财富,这其实是非常大的误区,笔者可以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计算,如图4-14所示。
  打开UC浏览器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此处再度选取五类股民的赢利模式,即新股民、稍有经验股民、老股民、精英股民与股市大师。而为了计算方便,在此我们并不考虑复利效应和机会成本,只是单纯计算每次操作。为体现其长期的操作,选取1万元为每次操作的资金(即无论之前操作结果如何,每次操作的资金量都为1万元),而操作次数定义为100次,10%以下定义为小额亏损和赢利的数值,而50%以上定义为大额亏损和赢利的数据,为了体现赢利模式的神奇,特意在此将所有人群的操作成功率统一设定为50%,这样一来就可真正体现赢利模式的作用。
  通过结果对比,首先,我们发现在同样的操作成功率面前,结果差别非常大,而且这还没有掺杂类似复利、机会成本和资金运用等诸多问题。其次,我们也可以理解股民的亏损怪圈,并不是因为操作成功率不高,而是股民没有建立风险控制机制,同时在操作类型选择的思路上也存在问题,在这样的局面下股民越是努力操作,亏损越多,而亏损越多越要操作,结果就是始终处于怪圈之中。所以股民要想真正解套自己,就需要从这个层面进行改变,否则就是成功率再高,在这样赢利模式的束缚下最好的结果也仅是处在盈亏边缘。
  最后,从赚钱这个层次上看,股民平时总是对一些股市大师的操作感到莫名其妙,如巴菲特、索罗斯、罗杰斯等成功投资大家,有些时候他们看上去很保守,蛰伏于债券市场,博弈那些收益率并不怎么高却很稳定的固定收益类产品;有些时候却又非常积极,动辄几十亿美元、上百亿美元去收购实业公司;有些时候看到市场明明还有一段机会却提前离场;有些时候明明感觉到市场依然还有些未知因素,而他们却已经开始对一整条行业链进行了布局。
  其实这是源于我们没有真正理解他们的赢利模式,这里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源于他们资产实在是非常庞大,运作起来需要时间,一旦市场和其他资金知晓,他们就将失去最佳的买卖机会,所以就必须要做到"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很多时候处于一种冷静观察的状态,去观察市场和其他群体的弱点,然后通过点穴的方式,快速投入资金以获得最大的利润。这样在某一个时段来看,似乎他们的收益率并不高,而从较长的时间段来看,他们却是市场的大赢家。另一方面,大资金本身就具有巨大的影响力,而这就是其优势,不仅可以通过收购来获得利润,通过自身影响力的广告的影响力,而这就是其优势,不仅可以通过收购来获得利润,通过自身影响力的广告效应,也能够带来其他资金的追捧,从而提高收益。
  比如说我们时常能够在市场中听到的巴菲特概念股就是如此,所以很多时候大资金会大张旗鼓地越地进行收购,目的就是营造一种场势,引发其他资金的跟风;再比如说A股市场中经常出现的汇金增持、大股东增持、基金公司自购基金增持等皆是这样的行为。对于普通股民来说,虽然我们无法直接复制这些投资大师的操作,但很多思路却可以借鉴,比如很多老股民,一旦建立起来了自己良好的赢利模式,就要有充分的自信,敢于去执行,哪怕在某一个阶段不如别人,但如果坚持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赢利模式的优势会加速明显。
  综合总结一下,通过上述分析,股民应该对操作有了新的感悟——操作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很多时候为了运用好的赢利模式,要放弃一些小的操作,甚至是看上去能够带来收益的操作,这并不是股民能力不行,而是以大局为重。1月份是资金最宽松的时间,而在12月份由于年底资金结算和业绩考核的因素,资金本身的压力会比较大,所以股民在12月中下旬很难博弈到好的收益,倒不如顺势回笼资金,对一年的操作进行总结,同时准备开始进行对年报板块的博弈,做好相关功课。看上去这段时间由于减少操作似乎在收益方面没有太多提高,但这样的操作避免了被套,也能够给即将开始的年报板块操作预留充足的空间。
  而"年报实战操作系统"年均复合增长率能够达到30%~50%以上,这是非常可观的。此外还有一年中固定会出现的"次新股行情"、"价格显露会暴涨"、"逆向把握重组机会"系统的应用,为了能够使用这些优秀赢利模式构筑的系统,就需要减低一些操作的频率,为其预留空间。表面上好像是操作机会减少了,实际上却是能够取得更好的财富效果。笔者常说"思路决定收益,策略决定操作",说的就是该点。股民操作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财富,并不是操作本身,因此一切都要以实现最终的财富为目标。此外,还有一点就是股民越是频繁切换操作,越能说明操作思路和模式与市场不符合,应不断地修正方向,在很多时候当与市场取得良好的契合度时,会进入到一种"匀速前进"的状态,达到无为而治的效果。
  2、操作不在于全,在于理!
  很多股民总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如何把握买入的低点?如何把握卖出的高点?如何做好波段,从而将利益最大化?如何做好仓位的分配?其实这些问题暗藏了很多的误区与陷阱,最关键的就是上述所有问题都不是由股民决定,而是由股市走势和规律来决定。比如说买入的低点与高点,如果狭义地看,那就是股价的低点与高点,低点是在下跌中形成的,却要通过一波上涨才能确定,同样高点也是通过一波下跌确定,这样从形成机制上就已经让股民很难把握了。再加之市场交易存在很多的不确定因素,尤其是在交投特别活跃和稀少的情况下,盘面很容易出现大幅的波动,也就使得低点和高点出现的未知因素较多,很难真正精确把握。若从广义的买卖操作中的低点和高点分析,这个博弈相对简单,也就是说在其重新进入上升趋势后确定低点,然后以此为标准确立博弈低点区间,这样的操作虽然稳健,但注定不可能将利润最大化。
  因此将利润最大化的想法,本身就有一定的问题,它在将股民推向一个矛盾的境界之中。比如说狭义的利润最大化,就是在最低点买入、最高点卖出,在前面分析了,最低点在下跌中出现,而最高点在上涨中出现,但注定最高最低点只有一个,那么期间出现的所谓低点都是骗局,一旦股民企图博弈利润最大化而在下跌状态买入,那么被套几率是非常大的。我们可以举例说明下,不必选取熊市中持续下跌的走势,仅仅选取平时振荡市行情,以上证指数2010年二季度走势为例(如图4-15)。
  打开UC浏览器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在这波下跌中,每次长阴过后都会有2~3天的阳线,甚至不乏中长阳线出现,股市中也不断地有人说这就是最低点了,但随后我们看到的是持续的下跌,哪怕到了最后构筑了平台,却依然还不是最低点,最终砸到了2319点,什么是低点,如何把握?只有到了随后一波反弹开始,我们才能够确定低点。包括前面介绍的2011年二季度的走势,人们都认为2610点是低点,但最后一波持续的破位,几乎在30分中就直接跌到了2500点,隔天又砸到了2437点,因此博弈低点一旦失败,代价是非常惨痛的。如果在熊市中就很可能在几天内让你的资产缩水达到50%,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因此股民千万不要养成去博弈市场最低点的习惯,那样就是将自己推入深渊。在选股问题上,笔者常说那些持续创新低和走弱的个股不要碰,并不是说此类个股不会涨,而是说其随后下跌的概率很大,尤其是持续破位下跌的概率很大。即使股民博弈成功了,其得到的利润也不多,但一旦失败损失的本金则很多,这样博弈得不偿失,还不如退而求其次,选择那些在下跌中,持续放量并能够将低点抬高的个股,这样博弈成功的概率更大,而且还可以将前面的低点作为止损、止盈位,更有利于操作。
  那么博弈高点是否就没有这么大的风险呢?表面上看博弈高点比低点买入安全些,至少不会深套,只是卖早了而已,但其副作用比较大。因为总是去博弈卖出的高点,很容易造成操作思路上的混乱,本来买入依据以及卖出四大法则(该法则在《股市钱规则》一书中卖出篇有解说)既能够充分保证买入思路的执行,把握个股上升趋势,又可以规避市场相关风险。但如今股民很可能因为一个盘中的冲高行为或仅仅是涨幅过大就轻易地中断操作而卖出,而当发现博弈错误后又很可能会盲目地买回,这样一连串的问题就会导致忽略市场风险,也将本来条理清晰的操作思路变得混乱起来。如果在平时还好,一旦在牛市,很容易白白错过很多的机会,一旦市场转弱,就会进入到前面赢利模式中提到的亏损怪圈中。因此笔者还是建议股民,不要轻易地改变卖出法则,还是应该理性地从市场风险控制机制出发,去进行个股的卖出操作,卖出操作的意义就是让风险停止,而不是追求所谓的高点。
  说到仓位的分配,笔者的认识可能和大家不同。笔者认为仓位的把握也不是由股民决定的,而是由市场走势与股民预期和计划的契合度决定,市场的系统风险决定一小部分。如果股民制定的计划和预期设想得到了股市的验证,而股市本身又没有出现大的系统性风险时,那么此时任何的加仓行为,甚至满仓都不过分;假如股市走势已经证明股民买入依据不对,已经出现了被套情形,这就是一种警示,此时要停止一切买入操作行为,及时反思错误的根源,必要的话要减仓或清仓规避风险;此外在市场出现了比较极端的走私货之后,在没有确定市场真正稳定前,至少应该在一段时期内保持半仓以上的现金,一方面是规避风险,此时市场是处于一种失控状态,没人预料会发生什么,另一方面是提高自己操作的主动性,为后面操作预留空间。换句话说,当你对自己的买入依据非常有把握的时候,可以直接重仓,但此时相关风险控制就需要跟进,一旦做错及时纠正;而对自己的买入依据不是很有把握,那么就采取试探性的买入,当市场走势一步步体现当初预期时再逐步加仓也不晚;而当股指出现系统风险时,股民就应该快速做出决断,将仓位降下来,因为市场出现了我们控制不了的因素,与其任人宰割,不如主动退出以自保,毕竟对于股民来说面对风险和市场大跌,只有减低仓位才是应对的唯一办法。股市没有救世主,只有自己救自己。
  总结上述三点误区可以发现,股市没有所谓的利益最大化,那只是一个传说而已。很多股民经常会以所谓的短多中空、短空长多等作为操作的依据,表面上这是在扩大利润,似乎市场的利润都要博弈到,其实这是给自己制造麻烦,因为这些很容易让股民做出自相矛盾的操作,明知道后面有利于空头,要下跌,却要去博弈一个短线的买入操作;明明短线卖出了就可以规避风险了,却要筑底去博弈大行情,结果最后连股民自己也搞不清是买还是卖了。真正的操作,应该是根据市场趋势做出一个比较明确的判断。如果你看空后市就应坚定地持币观望,等待市场趋势改变,稳定后再去博弈。虽然放弃了短线操作的机会,是个损失,但真正的目的是为了规避风险,以追求更大的操作机会,同时本身短线博弈的就是概率,谁也无法保证短线就会成功。操作周期越短的操作,其行情的随意性越大,很可能一个传闻和隔夜的政策变动就会改变一切。为了没有保证的蝇头小利而丧失未来操作的机会,并不划算。因此股民操作尽量是在确定一个方向后,执行一种明确的操作,这样配套的选股、止损止盈机制都会非常清晰。如果股民自己都混乱了,进行前后矛盾的操作,那么无异于自己挖坑自己跳,被套和深套的结局自然顺理成章。
  因此股民应该明白一点,我们普通股民注定不是市场行情的决定者和改变者,仅只是一个跟随着,在很多时候让出来一部分空间给那些所谓的"高手"与"大师"们,自己反而能够获得更大的操作机会与赢利空间,何乐而不为呢?因此股市操作追求的不是面面俱到,而是"理"。博弈属于我们的那一份利润就足够了。同时财富不可能靠一次操作获得,而是靠持续的赢利积累起来,既然是长期,何必一叶障目失去整片森林的美好呢。
  3.操作不在于己,在于势!
  究竟是谁来决定操作,例如选择短、中、长线操作,选择T+0操作,选择止损出局等?表面上看是股民在选择,实际上真正的决定者是股市和投资品种本身。决定操作时间有三点:市场环境、投资品种的赢利模式、资金的时限性与赢利模式,也就是说股市给了我们相关的机会,我们仅仅需要根据上述要素进行对应的操作即可。股市是决定者,股民是跟随者,为什么要强调该点呢?就是在操作中我们可以去预测行情,但绝对不可能去创造行情。有一句话叫做"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可在股市中演变为"股民一预测,股市就发笑"。之所以这样说,是源于在国内市场,机构、媒体、券商等很多时候都是以唱为主旋律的。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源于A股长时间处于只有做多才能赢利,尤其是进入股指期货时代后,很多股民依然无法直接参与做空模式,导致股民还是对做多充满无限的期待。另一方面也是为迎合交易所、券商、IPO上市公司利益链条等一批以市场交易量为基础赚钱的"交易成本怪圈"受益群体。这些群体都是需要有声音唱多去引入资金来赢利的。因此我们看到了,一旦进入到牛市,几乎所有的机构和媒体都成为了"股神",而一旦到了熊市,"股神"马上就变成了"黑嘴",所有的唱多都成为了陷阱。所以在股市中,人们就总结出来了,"股民一预测,股市就发笑"的谚语。
  当然这里并不是说,股民不该思考,不该预测,而是说股民往往把自己的预测当成了客观事实。后市可能的交易走势是无限多个,但真正的走势只能是一个,无论大概率、小概率事件,只要发生了就是客观事实,股民必须去遵从,大到我们看到历史上2007年的"5·30";2008年金融危机引发的历史大熊市;2009年8月整整1个月的持续大跌潮;2010年4月16日股指期货上市标的指数定位过高引发的做空潮;2011年8月开始的美债危机。每一个事件看上去都是那么的突然,但能怎么样呢?一旦出现了股民就得接受。小到个股方面也是如此,很容易受到突发事件的影响而快速走高与快速走低。比如说双汇股份(如图4-16)
  打开UC浏览器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在2010年3月19日因重组消息而突然停牌,停牌前资金几乎没有任何察觉,量能也没放大,随后复牌连续大涨。而时间到了2011年3月15日,随着"央视3·15"对该公司"痩肉精"事件曝光,引发股价在当天午后突然大跌。两次都是无法提前预知的突发事件,但结果却是天壤之别,一只个股尚且如此,那么A股总计3000多个投资品种会发生什么,真的是没人能够说清楚,所以股民一定要顺势而为。我们可以进行分析,目的是准备好相关的对策,但并不可以去改变和创造行情。
  很多股民非常热衷T+0,认为这样很自由,又可以买,又可以卖。但真的如此吗?笔者认为股民的T+0方式是非常差的习惯,因为股民所谓的T+0就是单纯对单一个股进行买卖操作。而A股本身T+1的模式决定了当天买入的股份,有两个危险的时间段,一个是买入后被冻结的时间,市场出现任何情况也难以操作;另一个是第二天早盘一旦低开就意味着之前买入的股票被套。此外,这种T+0也是一种矛盾的模式,明明卖出是规避风险却要买入,而买入看多却要卖出,表面上是拿到一些短线波动的利润,而实际上一旦做错就意味着大幅亏损,就如同前面"要点一"中所介绍的,成则博小利,亏则是深套,非常不理智,而且这样操作无疑是在增加交易成本,真正受益的是交易所和券商。其实资金真正进行的T+0操作是ETF套利模式,即通过特殊的机制,将当天买入的股票通过其他模式卖出或置换出去,这样避开了T+1模式下个股锁定期无法操作的风险,而并不是股民那样的T+0。此外包括市场突然出现大跌,以及突发利空时,千万不要进行T+0的波段操作,正确做法就是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尽快离场和减仓才是明智。所以,从以上这些我们可以发现,市场中真正决定操作的是股市本身,而不是股民。股民可以做出各种预测和计划,但目的是为了顺应行情,一旦行情出现变化,股民应该及时修改去顺应股市,而不是说以侥幸心理认为股市会顺应股民,因此操作不在于"己"(股民),而在于"理"(股市的规律与股市走势的客观性)。
  股民策略的原点
  什么是原点? 笔者认为两个解释是比较关键的,首先,原点是股市规则,股民在踏入股市的那一刻起,就必须遵守股市的规则,需要用股市的思维思考问题。其次,原点是坐标中心,无论股市怎么运转,对股民来说,自身的需求和可控制的空间才是最真实的,其他的东西如同浩瀚的宇宙,广大且虚无缥缈,一旦脱离坐标中心,一切行为就变得都没有了基准与方向,只有回到坐标中心,审视自己的操作才会有意义,才会带来收益。
  作为股市规则的原点,实际上指的就是策略原点,而作为坐标中心的原点则是操作的原点。笔者先来讲策略的原点,古语云"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知止,就是有明确的人生目标;有定,就是树立坚定的志向。知至善的目标,立坚定的志向,就可以心不妄动;心不妄动,则所处而安,不为外界影响所动。
  对于股市来说,如果股民自己没有方向,那么来自任何方向的风对其来说都不是顺风,只有明确自己的目标,弄清所在的环境与位置,确定进入股市究竟想要什么,才能够真正找到自己。而策略就是指为了实现某一个目标,预先根据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若干对应的方案,并且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变化制定出新的方案,或者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变化选择相应的方案,最终实现目标。对于股民来说,只要找到自己策略的原点,那么剩下的事情就简单了,就是不断地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坚定不移,也正是由于这样的执著,碰到困难时才会有无限的动力与勇气,找办法去克服。
  简单来说,股市只有三点:资金、赚钱效应与赢利模式。股市中股价与指数变动的最终执行者就是资金,而能够引导资金的不是人,而是赚钱效应,只要有赚钱的机会,任何资金都愿意一试,一旦赚钱效应明确体现,那么资金就会不请自来并将其放大,而资金固定的赚钱方式就是赢利模式。因此对股民来说,策略的原点就是回到股市这三点,尝试用它们来解释一切看不懂的行为,就会找到真相;同样的,当股民遇到方向判断或者决策上的困难时,用这三点也可找到解决难题的突破口。
  "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选股精髓
  简单来说,"自上而下"的选股主要通过市场趋势、基本面、资金面等因素对市场热点和行情特点进行第一步的筛选,然后明确选股思路,选准板块,最后确定个股。而"自下而上"的选股则是直接从个股入手,通过对个股的价值点进行深度挖掘和调研,将其扩散,不断地叠加市场其他因素来为自己的选股增加依据。
  很显然,两种方式各有优劣,如图3-18。"自上而下"选股的优势在于以下三点:时效性更强,因为其是从当下的市场资金动态特点出发,找寻当下出现牛股价值的个股;成功率更高,其是从市场趋势和相关价值点进行个股的挖掘,各类因素的配合会让牛股的成色更高,最重要的是其挖掘的是牛股,而不是单一的个股,这样大大提升了股民选股的成功率;操作性更强,自上而下的过程中,采用的都是固定的股市规律与机制,可反复利用,且有据可查,买卖有了固定的法则,提高了操作效率。自上而下的劣势在于:初期有门槛,即初期需要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功课的累积,需要有一定量的精力消耗,需要严格地按照操作的流程进行操作,这两点看上去不算是劣势,但我们要知道对很多股民来说纪律性差和惰性强是弱点,而"自上而下"选股方式的初期,恰恰需要股民做一些不能马上见效的工作,需要了解整个股市运行的机制,需要搜索股市动态,需要按照步骤进行一步步的分析,做出计划,但这样的好处是随着股民在操作过程中的积累,每次消耗的时间会越来越少,很多功课做一次往往就可反复利用。笔者给大家分析过很多板块内个股的股性,对于这些只需做一次功课就能使用多次。提到任何板块马上就知道其板块内短线个股有哪些,适合波段操作的个股有哪些,长线品种又是哪些。因此"自上而下"的选股是一个熟练工种,其不会产生太大的瓶颈,一旦度过了初期的门槛就会非常顺畅,由于其成功率在于股民自身知识的储备,积累的经验越多,未来获得的财富也就越多,其可靠度很强。
  打开UC浏览器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自下而上"的选股优势也有三点:上手比较容易,几乎没有门槛,任何股民都可做到,只要选择一只个股即可;操作简单,根据个人喜好和价值点进行选股,没有固定的模式,甚至可直接对所有上市的个股进行逐一的翻看,找寻自己喜欢的个股;选股方式对其他因素的依赖度低,此类选股不需要太多考虑其他因素,一切都是从个股出发,忽略大盘,忽略板块,只抓个股。但劣势也非常明显:由于没有门槛,导致其稳定性差,缺乏可复制性,选股成功具有较高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即便是同一只个股,不同的环境以及不同的概念要素都会有不同的走势,更何况其起点是不同的个股,往往给股民带来困惑。特别是在"自下而上"的选股过程中,股民只是从个股角度出发挖掘概念,对整个市场大环境很容易忽视,这是非常大的风险,很容易因为市场趋势和环境的改变造成规避不及时而亏损,又因为缺乏相关机制而深套。最大的一个劣势是股民很容易迷茫,选择个股后,不知道究竟什么时候能够成为热点,是该买,还是该卖。由于个股本身走势具有随意性,往往一个突然的消息和传闻就能影响走势,而股民本身对于相关消息的获得又不够及时,所以这种方式到了后期很难提高,因为相关因素都并不是股民可把握的,这是股民使用此类选股模式最大的困惑。
  上述叙述,股民可能还是会觉得晦涩,那么我们就来结合市场行情做一个分析,"自下而上"更多的是用在熊市和调整市中,此时市场环境恶劣,常规的选股方式很难适应这样风险多变的环境,需要挖掘极端的局部或者短线热点,那么就需要一些有消息面利好支撑的题材股或者是游资阻击的概念股。换句话说,"自下而上"的选股更适用于以个体存在的牛股,而对应的"自上而下"的选股方式更适合以群体存在的牛股,更多的是被用在牛市和振荡市,也就是市场提供了一个相对平稳的环境,给予资金和个股表现的舞台时,利用"自上而下"的选股方式更容易体现其威力。比如在2006-2007年和2009年的牛市或类牛市行情中,在2010-2011年的振荡市行情中,我们可以看到市场提供了比较稳定的市场环境,因此走出了有色金属、金融、地产、煤炭、钢铁、基建等诸多的牛股板块。
  再更具体地举例,比如年报板块,很多股民采取的是"自下而上"的选股法博弈重组、高送转、业绩高增长等概念。当然通过对公司调研,对相关消息分析来博弈个股,也有一些成功的案例,但此处有两个关键的问题,其一是很难将成功复制,每次操作都是个案,而不能进行有效的经验积累;其二是在消息获取方面,股民总是后知后觉,如当得到高送转、高增长的公告时,个股早就已经涨了一段时间,或者已经涨停,没有太多追高的机会。而此时"自上而下"选股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利用每年1~4月份中固定时间的固定事件及存在年报行情的条件,分析资金和年报板块特点。对于年报板块资金的炒作更多的是依靠业绩,而能够呈现板块大面积个股都快速增长的,必然是依靠过去一年政策热点而受惠的行业,这就是确立的一个选股依据。关于消息方面的选股入口,选择了每年1月首个交易日公告提示的年报第一批个股,从中结合其他要素分析当年的年报板块群,再选择具体的个股,以这样自上而下层层挖掘的方式。
  通过这样的对比,我们又一次感觉到了两种选股方式的不同,"自上而下"更注重市场环境,这样有利于挖掘牛股,同时可进行复制性的赢利,问题在于其需要一定的功课积累,在把握大机会的同时,对局部小的个股机会把握不够;而"自下而上"的方式,其更多地是以发现布局较为零散的机会为主,一旦碰到相关价值个股,即刻就可展开操作而不需要进行更多对环境等方面的思考,但劣势也很明显,就是很多时候没有固定的选股步骤,有可遇不可求的尴尬,类似巴菲特当年碰到了可口可乐,感觉这样好的公司股价如此之低就进行投资,为其持续获得了大额利润,但随后十几年间再也没有找到过第二个可口可乐,反而有不少尝试均以失败告终。
  再举一个例子,那就是次新股。苏宁电器是所有股民操作次新股时都希望模仿的案例(2004年7月21日上市时股价只有30元,到2007年10月复权价站上1300元,创造了次新股上市涨幅最大,复权价上1000元速度最快等诸多的历史记录),而想要挖掘类似苏宁电器这样的个股,只有"自下而上"选股方式才行,需要对上市公司进行深入的调研,对公司的赢利模式、规模扩张等方式进行独到的分析才可。问题是这对股民的研究分析能力有非常高的要求,普通股民难以慧眼识珠,虽然仍有大量新股上市,但再也没有过这样的个股出现,再度暴露了可复制性差的特点,或许股民可以用"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聊以自慰,但这个概率还是太小了。采取"自上而下"的策略,虽然未必能够挖掘苏宁电器第二,但能够挖掘稳定的、成周期的次新股机会,其特点是依据市场环境稳定时给予次新股估值纠错的机会,以及次新股"破发大潮—复苏上涨—反弹大潮—滞涨调整—始出破发"的周期,采用打破板块而利用时间要素的方式,自上而下地挖掘次新股行情。这样挖掘出来的次新股没有任何的概念,也不需要对其进行更多基本面的分析,只需考虑市场趋势以及次新股上市的时间周期,把握成规模的次新股。
  总结一下,我们可以发现,在投资历史上坚持从上到下投资策略的成功者是最多的,也是比较稳妥的一种策略,虽然其具备很大的挑战性,但是一旦正确地把握了这种规律,投资者将会相对比较轻松,没有从下到上做投资那么累,也不需要频繁地去换手。尤其是在当下A股市场,上市公司数量越来越多,必须要进行自上而下的梳理,才能有清晰的选股思路。如果总是进行自下而上的选股,很多时候不仅时间成本输不起,而且每次面对的都是数千只的个股,诱惑多、困难多、选择难,也很容易出错。最为关键的是股民想要获得可复制性的盈利,就必须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将各种因素确定后反复地使用。
  当然自下而上也有很多的优势,我们可以将其作为一种补充的选股方式,主要应用于两处,其一,在进行纯粹的短线博弈时,操控博弈的就是概率,所以短线选股多用"自下而上"的方式,选择快速上涨和放量的强势个股;其二就是经过长期的积累和跟踪,发现某些熟悉的公司出现非常大的变革时,也可进行专门的博弈。需要注意的是,自下而上的选股方式由于入门简单,很多股民经常使用,因此在使用过程中,一旦出现了较好的赢利,股民就应该将其记录下来,尝试进行一些专门的操作,累计足够的素材,然后尝试利用"自上而下"的选股方式将这样的赢利模式固定下来,开发出自己的赢利系统。
  纵横市场中真正的交易者,其实只关心两件事:
  一,买入后走势证明对了怎么做?二,买入后走势证明错了又怎么做?
  未来的行情谁也无法精准预测,唯一用到的就是自己的交易规则,它让你站在这场概率游戏的大数一侧,盈利不是靠你预测行情的胜率来获取的,而是要让做错的时候你尽可能少亏,你做对的时候你尽可
  能多赚,这就是实战家和分析师的最大差别,你买入的目的不是为了亏钱,而是为了获利且尽可能的获利更多:当走势对你有利的时候,必须贪婪、让利润奔跑;当走势对你不利的时候,停止幻想、要截断亏损。
  什么时候大盘方向明朗?任何时候都不明朗!任何时候的行情都是拿自己的筹码赌出来的,
  尽管很多朋友从来不认为自己在赌,包括我自己,事实上,谁也不知道明天会怎么走,交易就是下赌注,用确定的代价赌不确定的利润,只不过当致命的风险来临时
  远离;当风险可控的时候,未来值得一睹。我的交易大部分时候都是计划我的模型交易,复盘后去看走势,按个人交易规则确定怎样做,交易时间做的只是按规则去交易。
  打开UC浏览器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如果在交易时间的波动中,考虑哪里买进或卖出问题,相信很多时候,自己也会不知所措,我一向把买入个股的具体价位做为交易的重点,
  我每天在盘后看看当天及之前的走势,凭借经验判断一个方向,找一个自以为合适的价格区,然后买入持有。以前的我意味追求交易完美性,买在最低点、卖在最高点。
  从现在起我要改变这种思想,履行小亏即赚,能赚不赔,积小胜成大赢,很多人之所以在整体上无法实现资金的增加,其中一个关键就在于他无法承受浮盈的回撤,其实浮盈根本不是你的利润,也没有人希望利润回撤。因为回撤而损失一些利润,但也会因为回撤而把握到更大的利润,无论你用任何规则作为交易模式,都要去这种规则策略,放在一个比较长的周期内是不是能实现资金的增长,而不是拿孤立的几个交易日或某次交易的偶然性,来作为你交易的依据!坚守自己的规则,管它行情怎么走,守住自己的操作底线,保持交易规则的一致性,并不是所有行情在你交易规则下都应该盈利,这点你必须理解、也要接受。所谓一致性就是你在任何时候都按照自己的规则做:行情和外界对你毫无干扰,除非出现了规则内大幅度的亏损。事后诸葛的多说一句,一致性的定义就是只要你坚持自己的,不被别人和行情的一时迷惑所左右,市场迟早会给予回报。
  一个成熟的交易者不会认为交易有独到的秘诀,即使最赚钱的交易策略也是公开的。
  能抵御无时不在的诱惑而恪守自己的信仰,是赢家和输家的唯一区别,其它的没有任何秘诀。前后曾有不少朋友,告诉我各种困难,想要通过交易获取些利润。我把
  自己的交易策略全部告诉她,我在哪里买她也知道并也在那里买,我的交易对她是完全透明的,但是一段时间下来我们的交易结果却很不一样。因为她总是诱惑无处
  不在的行情里迷失自己,忍受不住波动,不是担心买不到而买早了,就是想更低价格而没买上,不是担心卖晚了而卖早了,就是抱太多幻想而卖晚了,这就是交易,
  不要总以为赚钱的人有什么独门秘籍关着门数钱。这个市场存在了上百年,任何可行或不可行的盈利方法早就是被研究透的,你再也找不出任何哪怕一丁点前人没有
  探究到的东西,所以不要认为你有什么新发现,那更多时候是自我编织的陷阱。
  波动来自于市场,但风险不是来自市场,而是来自你的交易,来自你对风险控制与否。在风险再低的市场,不控制风险,风险都会无限放大。在风险再高的市场,懂得控制风险,风险都会大大降低。控制不了市场再控制不了自己的交易,没有比你风险更大的了。
  无论是策略还是计划,一旦执行就必须严格执行,因为只有场外制定策略的时候你才处于相对的客观,一旦置身场内你就失去了理性的判断,这个时候唯一的办法就是执行既定的策略。随机性的做出决定,那你的所有以前付出的代价和交易沉淀的经验都无法帮助你,这个时候一个老手和刚入场的新手没任何区别,都是盲目和心存侥幸的。让交易简单一些吧,影响行情的因素太多了。谁也不知道究竟哪个因素会发生作用,跟着市场捕风捉影那是被股炒。让自己的交易简单点,按照自己的方式去进行交易,这才是炒股,这才是生活!
网站目录投稿:香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