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锦城学院自2006年起开设"种田"课,要求每位在校生必须在农场里修满40个学时、总计两个学分的劳动课,才能毕业。作为一个农村教师,作为一个一生没有脱离农民家庭和农业生产劳动的教师,我由衷地为这种做法叫好,同时我想,像这样的"种田"课,还可以做得更好些。 首先,让"种田"课成为生命教育课。让学生全程参与并负责一种或几种农作物种植的全过程,从整地、施肥、播种到看着作物出苗,那该是怎样的一种精神享受啊!然后精心呵护小苗一天天成长、发育,到开花、结果,最后收获成熟的果实,并让枯叶、秸秆回到土壤再变成有机养料。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对生命现象的感动、体验与思考,相信是任何苍白的生命教育说教都不可比拟的。 其次,让"种田"课成为自然教育课。在劳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土地的亲近感,让他们感受自然的美好,体验自然的伟大,从内心深处生发对自然的敬畏,从而形成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自觉。 再次,让"种田"课成为节约教育课。《朱子家训》有一句名言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但现在的学生,多数都自幼受到家庭的过度呵护和过分满足,又很少或者从来没有参加过任何生产劳动,因此他们没有物力维艰、稼穑艰难的意识,没有爱惜劳动成果的意识,过度消费、挥霍浪费都很严重。让他们自己亲手种植并收获自己的劳动果实,相信他们摘到自己种出来的第一颗西红柿、挖出自己种的第一个胡萝卜的时候,一定会非常兴奋也非常珍惜,会深切地感受到自己劳动收获的价值,这个时候,劳动的快乐也自在不言中了。 《红楼梦》第十五回有这样一个片段:"一时凤姐进入茅堂,因命宝玉等先出去顽顽。宝玉等会意,因同秦钟出来,带着小厮们各处游顽。凡庄农动用之物,皆不曾见过。宝玉一见了锹、镢、锄、犁等物,皆以为奇,不知何项所使,其名为何。小厮在旁一一的告诉了名色,说明原委。宝玉听了,因点头叹道:‘怪道古人诗上说:"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正为此也。’"现在不要说城里长大的孩子不知稼穑之艰难,即使农村的孩子也很少参加生产劳动,当一代学子都成了"纨绔子弟"的时候,这似乎是个很危险的事情。当然,要培养一代人热爱劳动、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等优良品行,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但学校开设"种田"课,应该是个很好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