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一个人,就是把他放到他的背景里去 文:丛非从 | 壹心理专栏作家 "没有人是神。" 理解他人的过程,就是走出自我中心的过程。也是长大的过程,发现每个人都是平等的过程。基于你发现了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你就不会发展出高期待了,因此你也不会对人有太失望的感觉,也就不会有怨恨的感觉。同时,你也深刻理解了他人。 怨恨的意思是:我想要,但我没得到;你应该给我且你有能力给我,但是你没有做。 而成人的过程就是:我想要,但我没有得到;你应该给我,但是你没有做。你没有做是因为你没有能力给我,而不是你不想。所以我原谅你,不怨你,并且愿意给你我的理解和慈悲。 我们会发现,没有人是神。大家都有自己的无奈和悲哀。 可是我们常常迟迟不愿意长大。以至于把抱怨、怨恨延伸到了对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伴侣、对父母、对领导、对偶像、对孩子,甚至对自己。 "关系的和解有时候很简单。" 比如在伴侣关系中。 有的人会对伴侣充满了碎碎怨,责怪伴侣这没做好,那没做好。又是没责任心,又是不够理解体贴。 我认识一对情侣。女孩对男孩有着还不错的感情,却执意要离开他,因为失望。女孩无数次问男孩:你将来想做什么,你有什么追求,你对人生的规划是怎样的,对我们的规划又是怎样的。男孩通常都是避而不答,或者轻声说到:没有规划,以你为主。每每这时候,女孩就感到悲凉,为什么男孩没有一点责任心,为什么这么无所谓这段感情,为什么口口声声说着爱,却对于把自己划进他的规划都没有。男生也很痛苦,为什么他这么爱她,她却不信任他,有时候却苦苦相逼。 我理解女孩的地方在于,她是个有追求的人,却屡屡实现不了自己的追求。所以她需要一个人来转嫁自己的需求,通过男朋友是个有梦想的人,来找点慰藉。 我带着女孩一起同男孩玩了OH卡,探索了男孩没有规划背后的潜意识是什么。我们慢慢探索到,男孩不敢有规划,不能有规划,规划是个令人恐惧的东西。女孩很惊讶也很不解为什么他会对梦想这么美好的东西有这么个排斥。我们继续探索OH卡的时候,男孩呈现了他的原生家庭:在他成长的过程中,每当他企图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打算的时候,都是被强行打乱的。因为他的父母会替他做各种决定,灌输给他什么是好的坏的,什么是对的错的,什么是应该做的,他只有执行的份,不能有独立的思考。一个人,如果他每次尝试都受到无情的打击,他就会学会乖乖的不再尝试。时间一久,就会形成习得性无助。因此他不能有梦想,他保持了最纯真的善良,也放弃了自己的主张。 探索完这些后,女孩泣不成声。她深深感动于男孩的坚强,如此的环境下依然活了下来,并且还能有一颗勇敢爱的心。他需要的是陪伴慢慢重新发展出梦想,而不是指责他没有梦想。这和爱不爱没有关系,这只是他的经验导致他的思考方式,是他隐隐的伤。而她从来没认真的看待过他的这一面。 为什么她会看不到他这一面呢?我也带她做了OH卡,探索了她的潜意识。她很心疼父母的劳累,想给他们一个未来。办法就是努力成就自己。因此她要设立目标,达成目标。她的经历告诉了她:人只有规划好了路,才能走得好。人没有规划,只能说纨绔,不在乎。所以她怨男生。 男生也理解了她这个怨,背后有着太深的担忧。怕自己没有前途,怕自己是个不上进的人,觉得没有梦想等于了不爱她。 关系的和解有时候很简单,就是能看到彼此深处的脆弱。当你能看到那部分脆弱的时候,你就不会再去怨恨对方。因为你知道了不是他不想给,而是没有能力给。你也知道了,其实他是想给的,是爱着的。你看到了脆弱,同时也就看到了脆弱之下的爱。 而我们不愿意看到,是因为我们用自己的经验去理解了对方,把对方当成了完全富足的人,把对方理想化为了绝对成人。毫不顾及他的成长背景、他的性格特质对他的限制。 因此我常说,理解一个人,不是仅仅的站在他的角度替他思考。而是把他放到他的成长环境里去理解他的人格,他为什么形成了这样的特质,他的什么经历导致了他这样。当你看到那些无奈后,你就生起了慈悲和爱。 正如,你会抱怨一棵小树为什么长得不直,这么不争气,不好好的做棵树。但当你发现小树的根部压着一块巨大的石头的时候,你才会由衷的被他的顽强折服:如此的困境下,他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顽强的长大了。 "妈妈/爸爸,我可怜你。" 我们和父母的关系。 这可能是人类怨恨的一个雏形。在小孩子的眼里,妈妈是掌握了生存资料者,因此她是绝对对的,而且是绝对有能力的。婴儿天生就理所当然的想对母亲索取,妈妈也该有足够的奶水和爱供给他的成长。当这个妈妈没有满足他的时候,他就会生出怨。 如果你去回忆和观察,你会发现很多奇怪的事被我们解读为了不爱: 自己小时候被妈妈们各种虐待。有的人被严格要求,不能有自己的主见、爱好,全部得听他们的。有的人被忽视,因为爸妈工作忙、反应迟钝等。总之因为他们犯的种种错,导致了我们现在心理创伤不断。 从我们的角度出发,他们的确没做好,不是一个好爸妈,一些很简单粗暴的错误,他们都残忍的犯了,剥夺了我们在敏感期该培养出来的特质,让我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去学心理学,填补自己的缺失。或者以更大的牺牲,企图在伴侣那里重新获得满足。我们会恨父母的种种。即使你说不恨父母,我更愿意说强烈的道德感让你不敢去承认恨。 因为真正不恨的标志应该是这样的:妈妈/爸爸,我可怜你。 可怜这个词不放进贬义去的话,放在这蛮好听的。因为你会发现他们的成长经历,决定了他们已经最大化的做到了如此。你的妈妈也曾经是个婴儿,在她长大的环境里,接受了那个年代的各种不幸,没学上、孩子多,被忽视、被暴力、被控制、被各种要求,都是常有之事,他们或经历战争,或经历饥荒、文革,在那个年代巨大的扭曲下他们想活下来,只有以扭曲点心理功能作为代价。然后他们带着扭曲的心,努力的养育了你。他们想要的心理营养,他们作为人脆弱的部分,基本是全部被忽视,没有得到过满足的。 甚至他们中年后,作为一个中年的男人/女人,也尽是无奈。我也是在学了很多年心理学后,回家第一次敢跟我妈讨论她的人生,她这些年的委屈、恐惧,对于她老公的不信任,当我共情一个历经沧桑的女人深处的脆弱和悲哀的时候,我看到她默默的流下了泪,我觉得很心酸。这个女人这些年活成这样也够拼的,有着一个没有被满足的内在小孩,从来没有被看到过。她无数次用控制、抱怨来尝试发出需求的呐喊,却一次次被孩子们说"妈你别唠叨了",被老公附和着说"你妈就这样的人"。作为一个中年女人,不能被老公理解、不能去问自己的父母再去要,她唯一的寄托,可能就是想从孩子这里获得点什么。她也不想把压力施下去,可是,人的潜意识会把自己的需求通过各种可能性寻求满足,她不知道也无法控制。 当我发现她不仅是个妈,更是个女人的时候——我觉得这个女人的一生很可怜,我愿意去爱她而不是再怨。虽然我爱她的方式不一定是靠近她听她叨叨,当然这可能也是一种好方法。 "我们都是同一生命力的见证。" 我们对领导、单位、政府、权威也是如此。领导就是父母的一个象征延伸品。我们期待着领导能做出英明的决定,为我们负责,从来不出错。如果他做的不好,我们就抱怨。我们队他们的这些期待,就像是婴儿对妈妈的期待是一样的,从来没有想过:他们也是人,有着自己的无奈。他们和我们是平等的,大家只是角色不一样,能力有些不一样,但作为人的部分,我们却是非常一样的。 萨提亚常说:我们都是同一生命力的见证。作为人,我们98%的部分都是相同的。我们经历怎样的过去,就会发展出怎样的处事方式,怎样的人格。 因此当你看待一个看不惯的人,对一个人有愤怒感的时候,通常是这样的:你用自己的视角去审视了他,他应该很简单就做到的事却没有做。但是你把他放到他的成长背景里去,你马上就发现,其实他已经很努力很认真了。 我的一个案主也是如此。她刚来的时候,我对她充满了愤怒,她经常不理我,问话也不回答,低头玩手机。对于这种没有回应的对话,是很挑战我的耐心的。但是我访谈完她的背景后,我却顿时安静了下来:对她来说,十分担心犯错,说话都是。因此她会有社交障碍,见人紧张,因为你不知道手往哪里放才是对的,话该怎么回答才不会错!然后我就想:她是有多么一个控制欲强的妈,才会被长期压抑成如此胆小甚微。 用督导的话说就是:一个狮子座的女生,被培养成了个小绵羊,也是醉了。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的愤怒已经完全转化为了心疼。 "是的,我理解你。" 萨提亚相信人性本善。人本来的动力就是积极向上的,我们所愤怒、抱怨、怨恨的,不过是该那么做的却没有被做。实际上我们只是没有发现,他的确是没有能力这么做,虽然你有时候很难理解他为什么没有能力那么做,他明明是有的呀。 那只是你觉得,从你的背景里看,他"应该"是有的。所以你还是恨他怨他指责他,为什么不那么去做。但是你依然需要把他放到三个背景里去看: 1.他的童年成长背景怎样塑造了他的行为模式和人格特质。其实你从一个人的表现,就可以推导出他童年的经历是怎样跟你不同。 2.你们的关系背景是怎样的。你们长期的互动过程中,彼此间形成了哪些你不知道的印象。这个话题又好大,我会单独写文去说。 3.事件的背景。这个事件经历过以上两个背景的折射后,你们的理解会有怎样的不同。 当你放到这3个背景后,你会发现如果他有能力去做,但他就是不去做。除了要故意气死你外,我是想不到其他理由。那他为什么要气死你呢? 最后就是理解和喜欢是两个概念。我不喜欢你,但我深刻的懂了你后我就不会再对你有情绪。理解了你的局限,就不会再去期待,也就没有怨,没有恨,没有讨厌。我去寻求真正能给我满足的对象,而我们,此生不同,各自平安。 丛非从:大龄2Bility男青年,搞心理,不文艺。 本文由丛非从 授权发布,如需转载请联系:cong-light@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