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本科、研究生等高学历人才已供大于求,最主要原因是他们所学的大部分理论知识在社会上很难得到应用,而用人单位(特别是企业)所需要的有一定操作技能的实用型人才又是这种教育中无法提供的。因此,培养技术型人才的技术院校仍能与普通高校长期共存。但对于技术院校来说其发展前景并不乐观,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随着我国高等学校的扩大招生,高中的普及,职业类学校的生源范围更广。这使其学生的基础程度有较大差别;二是由于生源基础差,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达到技术院校的教学目标——技能达标,这使得技术院校赖以生存的优势——技能优势无法突显。如何适应当今社会需求,在有限的时间内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技能人才呢?针对本校的情况笔者谈一下自己的想法。 一、课程设置 为了做到既保持自身的特色,又充分考虑与地方经济建设的紧密结合,在设置具体专业前,就要以就业为导向,先做大量市场调研,以确定专业方向。然后根据专业方向,有针对性地设置实用性强的课程。以知识应用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打破原有的学科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体系,对课程进行优化和整合。文化基础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知识则根据社会职业需求设置专业化教学模块,建立一个宽广、针对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知识平台,以满足社会对实用型人才的需求。 二、教学方法的改进 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结构的优化调整、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层次越来越高,教师"一言堂"、按同一标准、同一模式组织教学的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人才的培养目标。传统的教学模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必须进行教学改革。为充分发展学生的潜质,构建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理想平台,培养突出的技术人才,分层次教学模式也应运而生。 什么是"分层次教学"?分层次教学是在现有的班级授课制下按学生在某一学科的学习程度以及学习能力,因材施教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尊重学生差异,促进全体学生发展的有效措施;是要最大限度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更适合个体的学习条件和必要的全新的学习机会。 分层次教学的指导思想是实行"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的教学法,即在坚持班级授课制的前提下,依据学生的文化基础水平与兴趣的不同,进行不同群体的组合,实施不同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目标;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受到优质教育,得到正常发展。 分层次教学的具体实施: 1.在课程设置上,开设选修课 在满足学生专业需求的基础上开设选修课,由各教研组推荐有专长的教师开设选修课,开设的课程涵盖文化基础及专业技能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修课程,这样就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达到分层分流。 2.在专业的基础上分方向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坚持"宽基础、活模块"这一教学理念,推行在专业的基础上分方向的做法。如针对班级学生的兴趣爱好、学校各种资源和设备的基础上,在学好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上,对专业主干课程分方向,这样一来,既有效地利用了学校有限的资源,又能因材施教,按照学生的个性去发展,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将来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三、加强双师型教学队伍建设 为打造技术院校实用型的人才名牌,就要求有较高基本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因此,"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刻不容缓。"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可通过以下方式来进行。 一是在对原来专业理论教师进行技能培训。针对原学历的中青年专业教师,可通过对其下放到大型企业、专训院校等进行技能再教育,以达到双师型教师的目标。 二是在原来专业实训教师的基础上,可把他们送出去到院校学习专门的理论课程,以达到双师型教师的要求。 三是对专业较强、技术程度要求较高的专业,可将大型企业中的高技能人才请进来,对教师进行指导、培训。 四、严格各项考核制度,打造技能人才名牌 为打造技能人才名牌,学院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要严格各种考核制度,以保证学生在校期间能真正掌握相应的理论、操作技能,把真正合格的技术型人才输送到社会,对不合格的学生不予颁发证书。 二要合理安排学生的理论教学及实训教学的时间分配,保证学生在校期间,能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 三要建立相应的奖励制度,为激励学生更好地、主动地学习,学院除设立奖学金外,可设立优秀毕业生进行优先推荐就业的鼓励机制。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宁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