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教育部日前正式发布了《盲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年版)》《聋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年版)》和《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年版)》。据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负责人介绍说,这是我国第一次专门为残疾学生制定的一整套系统的学习标准。(12月13日人民网)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特殊教育是教育的兜底工程,高度重视特殊教育、全面提高特殊教育质量,是保障特殊儿童享受公平教育的价值导向。从某种程度上讲,一个国家的特殊教育水平直接反映教育的整体水平,间接反映国家的文明程度。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特殊教育,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办好特殊教育。"李克强总理批示"让残疾孩子与其他人一样,同在蓝天下,共同接受良好教育"。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以及领导的批示精神需要在实践层面落地生根,通过有效措施全力推进。三类特殊教育课程标准,顺应特殊教育发展的现实要求,也是特殊教育领域贯彻落实教育方针的重要体现。 长期以来,我国的特殊教育课程改革、教育科研、教学实践严重滞后于普通教育。这与特殊教育领域专家匮乏,教学覆盖范围较小,教育需求不高有着紧密的关系。仅以课程标准为例,普通义务教育领域2001年发布各科课程标准,并在2011年对课程标准予以了二次修订。然而,特殊教育各科课程标准,却迟迟没有出台。原国家教委1993年颁布了盲校、聋校课程计划,1994年颁布了中度智力残疾学生教育训练纲要,分别提出了盲、聋和培智学校的培养目标、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但都较为简单。这次三类特殊教育课程标准的出台,以文件的形式对特殊教育各科教学予以了纲领性的规定,填补了特殊教育研究领域的空白,使特殊教育学科建设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三类特殊教育课程标准不是对普通学校课程标准的照搬照抄,充分体现了特殊教育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做到了特殊教育一般性与独立性的有机结合,突出不同类型特殊儿童的多重需要,注重特殊学生潜能的开发和功能补偿,为强化特殊教育的正确导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有利于特殊学校教师准确把握特殊教育的特殊性,切实做到为特殊学生提供适合特殊儿童发展需要的教育,对于指导特殊教育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课程标准是课程改革的风向标,为特殊教育发展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导,要切实发挥其导向作用,就必须强力贯彻落实。一是要加强特殊教育教材建设。当前我国通用的聋校教材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编印的实验教材,无论是编写理念,还是教学内容,教材形式均相对陈旧,而盲校、培智学校也没相对统一的高质量教材,亟需根据课程标准,组织专家团队新编教材,让课标精神融入到教材之中。二是要深化特殊教育教学改革。特殊教育学校要加强对学校教师开展新课程标准的全员培训,使每一位特殊教育教师领会课标精神,吸收全新的特殊教育理念,并主动自觉的运用到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全面改进特殊教育教学的现状,提高特殊教育教学水平。三是要强化特殊教育评价工作。积极推进特殊教育评价制度改革,以课程标准为抓手,建立完善更加多元,更加科学,更加顺应特殊儿童实际的课程评价体系,对教师课堂教学以及特殊学生的发展水平予以科学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