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图由心说打破模式给自己换一杯咖啡


  如果我不说,你能看出这是一杯什么咖啡吗?在朋友圈里,大家都在赞叹我把cappuccino拍得好漂亮,我笑着回答:这只是一杯美式而已。于是,有的朋友后续留言是:唉呀,都没有了美式的样子,太过了。我接着问:那美不美?他回答:美是美,但终究不是美式了。
  这句话,在我用手机软件后期制作这张照片时,心底也发出了同样的声音。
  我一步步小心的调整饱和度,刚调整过一点点的时候,我又退了回去,放弃保存、重新调整,再调整色调,偏冷不行,偏暖,虽然好看但貌似不真实,放弃保存、重新调整。就这样反反复复几次。突然我发现了自己的一个限制,我努力调整一张漂亮的照片,但依然希望这张照片里的实景是它本来的样子,因为我担心别人无法接受面目全非的美式咖啡。
   那一份觉察是一瞬间的,在这一瞬间之后,我放下了手机,默默喝着这杯咖啡。在浓香里,很多画面涌了起来:小学时,我都是坐在第一排的认真听讲的好学生,那时候我们上课,要求手都背在后面,由于坐姿的规范美观,我无数次的得到了老师的表扬,也作为全班的坐姿模范。可由于太过用力的撑着,致使之后30年来我的肩颈神经都极其紧张。而在小学第一次被表扬后,我也有那么几次想把紧张的肩膀松下来,但无论是同桌,还是后排,都"善意"的提醒我,不要忘了我是"模范",甚至一次老师也在班里表达了对我这个"模范"最近有所松懈的失望。这之后,我继续苦苦的架着肩膀努力坐成大家眼中的"模范"坐姿,那时,我只是个小学二年级的学生。
   我试图突破,可以去逃个课、留个级、甚至打个群架,可这些念头都只是一闪而过,甚至被心底的另一个声音指责着。想挣脱,却又被自己否定的模式,变成了我人生的固定模式,生活中体现的无处不在。
   我想起了高中那几年,我都喜欢问我周围的朋友几个问题:"你觉得我最近哪里做得不好?"那时我问得认真,也改得认真。以致于毕业时,她们睁着眼睛说:"好像,你真的没有不好唉。"现在回忆那几年,我根本活得没有自己。可当时,我为自己追求卓越、严格要求自己的心态,得意洋洋沾沾自喜。看,我多么懂得听取群众的意见,在大家的要求下我改正了错误缺点,我在别人的要求下努力变成一个完美的人。
   不得不感叹,成人后的一切经历都是儿时经验的重复。这几年,在我的意识层面即使早已认识到这个问题,但像拍照修个图这类日常小事,仍被我强大的潜意识所操纵着。潜意识在说:你不能这么做,因为别人会接受不了,把你的渴望压下去。
   这张照片最终处理时,无论色调还是饱和度,都被我用到了极致。是的,它显然已经看不出是什么咖啡了,但你能说它不是一张漂亮的照片吗?关键在于,我最终把它调成这样时,我也放下了别人可能对它的评判,更放下了我对那份评判的在意。
   我们这一代人,大多活在别人的评价和期待中,因为我们小的时候,父母对我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只要你学习好,妈妈就会爱你。"妈妈不知道,我们为了得到这份爱,付出了多大的代价。
  文:丽瑗 丨 壹心理专栏作家
  注:本文来自壹心理专栏《图由心说》。转载须注明作者及出处。
网站目录投稿:梦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