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重返暗夜读后感摘抄


  《重返暗夜》是一本由[智利] 罗贝托·波拉尼奥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27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重返暗夜》读后感(一):简介
  简介: • 《2666》作者波拉尼奥颠覆想象的短篇小说杰作,比《地球上最后的夜晚》更天马行空的超现实文学迷宫。 • 戴锦华、止庵、余华、毕飞宇、格非、张悦然、班宇 挚爱的作家 • 混沌暗夜的冒险,困于梦魇的记忆,无从躲避的孤独。十三个幽暗跌宕的故事,或浓烈如侵蚀一切的酸,或狂乱如鬼魅之影。 全书由十三个故事组成,形形色色的主人公或主动或被动地闯入其中。从热爱文学的黑帮头目、垂垂老去的色情电影明星、掌握某种魔法的足球运动员,到被误认为艺术家的士兵、目睹自己死后遭遇的鬼魂,还有诗人、流亡者、困于梦魇的年轻人等等波拉尼奥小说中的常客,他们共同道出了挥散不去的黑暗和令人惊叹的光芒。
  《重返暗夜》读后感(二):路人
  我有些生气,全乎是因为作者写的书。
  曾经看过一部小说集,里面也有一个黑帮故事,故事模板都很相似,讲的是一个普通人一个人生变故没入黑帮以一个体验者的视角描摹黑帮生活,他也有个救赎,一个女孩,那女孩不似天上仙女,仅对他而言不可或缺,他们深爱,许是因为黑帮的缘故,注定没有未来,女孩跟第三者跑了。去世界……
  两个故事挺像的,就黑帮而言 ,若是没有女孩儿许许多多的黑帮早说都缺乏了灵魂,作者写的时候应该有这样的想法吧,看的时候我还将这两部说进行比较。我能想到最公允也稍恶毒的话来形容重返暗夜中的这个小说"作者应该是在写剧本,写到一半才想起应该写个小说。"
  我也看过更垃圾的网络小说 ,重返暗夜也比它们好的多了,只是感情没有那么激烈 ,风景没有那么绚烂 ,人物没有那么好记 ,故事没有那般玄奇 ,2021年 感谢遇见你。
  《重返暗夜》读后感(三):夜总会深,而故事多如沼泽
  一个短篇是如何形成的?
  我常在阅读的过程中追踪作者的思考路径。
  悬疑或侦探小说最容易看,它有明显的布局和精心的落子,我们行走在人为设置的迷宫中,选择题是前左右。
  言情小说的很多情节往往为高潮而设,三页一转折,八页一回头。
  读波拉尼奥不一样,如果说马尔克斯是家族最年长的尊者叙述漫长的几代人的故事,听得孙辈昏昏欲睡却又在晨曦微明的时候猛然惊醒仿佛被装入了厚重而杂乱的家谱,那么波拉尼奥就是在一个暴雨夜,受困在森林旁边破败旅社的过路人围着火塘,讲述自己经历或听说的奇邪故事,而窗外密林里潜伏着什么,跃跃欲出,场景如《八恶人》,只是气氛平和一些。
  他的行文风格如同他四十岁突然写小说却产量惊人的特性一样,是倾倒式的。一个喜欢说话的人被禁止与他人交谈,如此长达数月,终于解禁之后词汇一个接一个流出来,想到哪里说到哪里,顺畅得如同泉水下山,间或叮咚作响。
  好文章可以用语词的节奏感往前赶路,阅读时的思绪也跟着跑,情节追赶情节,意外遭逢意外,哪怕是神鬼故事也正常的像是去小卖铺问老板拿包烟一样自然。
  《重返暗夜》中的大部分故事我都很喜欢,尤其喜欢的是《雪》《有一个俄罗斯故事》《警探们》《拉罗神父的预想》,不太喜欢最后两篇。
  不打算透露故事情节,《雪》让我想起身边的人。
  好几年前通过豆瓣加了一些微信群,里面的最早一批成员是做字幕组的,后来扩员加进了一些像我这样混的人。群主在西安倒腾手机,身材魁梧西北大汉,是路上看见不敢随便惹的样子,最爱的作者陀思妥耶夫斯基,最爱的游戏消消乐。
  我最近沉迷消除类游戏,在群里提起,群主说自己已经3903关了,"问世间是否此山最高",还给了我qq号,让我慢慢来不要有太大压力。下了同款游戏玩了5关,我就卸载了,实在是……太浪费时间了!!!
  群主故事很多,但我不知道为什么会把这段写在波拉尼奥这本书的书评里,可能是他的组合特性,跟我看到的小说叠影了。
  巴甫洛夫午夜探讨文学艺术,塞维利亚士兵因为喊出""而得救,警探看着镜子中的自己时,生命中的冲突和美好也交叠了。
  而我也可以从这个暗夜,倒着读波拉尼奥了。
  《重返暗夜》读后感(四):一代人的理想最终只能用失败命名
  单读编辑刘婧的推荐语:
  首先向赵德明老师致敬,然后向波拉尼奥献媚
  01:
  译者赵德明老师今年 82 岁了。一个在北大的朋友告诉我,赵老师仍在定期做着翻译。吴琦在 2014 年的文章《译者说》里提到一个细节,翻译波拉尼奥的长篇巨著《2666》时,赵老师用到了 2333 页厚的《美洲方言用语词典》,整本书的翻译加修订历时 10 个月,共八十余万汉字。写这篇小文,首先是向他致敬。赵德明老师恰恰向我证明了一件重要的事,也即对波拉尼奥的喜爱与年龄无关。   在这里也很想提及波拉尼奥系列作品中文版的设计师陆智昌。《重返暗夜》的封面立刻使我想起《地球上最后的夜晚》,一个显著的不同是封面用纸。《重返暗夜》摩挲起来更显粗粒。陆老师大概是读出了不一样的意味,并试图用这样的方式传达给它的读者们。这些年里,每一本波拉尼奥里,都深藏着来自一位设计师的暗语。   这是《重返暗夜》最先感动我的两个地方,一位译者和一位书籍设计师。   02:
  《重返暗夜》写于 1995 至 2000 年之间,对于 40 岁(1993年)才开始写小说的波拉尼奥,它们也算是早期作品吧。毕竟 1995 年距离他之后享誉世界的长篇小说《荒野侦探》的出版,还有三年。有人觉得这批作品不如他的另一部短篇小说集《地球上最后的夜晚》,可能是因为它们不好归类吧,在波拉尼奥的文学地图上,它们星星点点地散落在暗处。但其实也没有多暗。《重返暗夜》上来就是两个俄罗斯故事,失落的革命,一代人的理想最终只能用失败命名。这是波拉尼奥永恒的母题,不是吗?   03 同样是我这位在北大的朋友告诉我,波拉尼奥应该读英文版,会读出海明威的味道。当时我在心里大大翻了个白眼(此处绝没有瞧不起海明威的意思!不过是觉得自己的作家无可比拟),但《重返暗夜》的部分篇章,确实有点美式侦探小说的意思。真是奇妙。美国评论界曾企图将波拉尼奥推动的"现实以下主义"运动跟垮掉派的影响扯到一起,但遭到了南部美洲评论家的反对。对于这一点我无法深究,毕竟很多被迫被划入垮掉派的美国作家(比如我非常喜欢的布劳提根),本人也不并认同自己被安排在这个坑位。   04:
  我明确地知道编辑在安排《警探们》一文的位置时的小心思:哈,此处要来个大高潮啦,都给我哭!嗯,我确实哭了,看到阿图罗的名字时,试问哪一个老粉能不刷刷掉泪?!至于路人,我想说,这个故事基于他 20 岁时一路搭车从墨西哥回智利、反对皮诺切利军政府时锒铛入狱、后被两个老同学救出的传奇经历,加上波式叙事法,你怎能不去看?!   05:
  说起波式叙事,推荐你去读波拉尼奥的诗。他的诗被称为"反诗歌",简单说就是不像诗,像什么呢?像一个个极短极短的小小说,极具叙事性。《重返暗夜》给我的感觉尤其强烈,一个个带有古怪诗意的短句推着情节往前。整部小说集的编排让你仿佛踏入迷宫,跌跌撞撞,百转千回,最终还是回到波拉尼奥最核心的核心之处。他的名字甚至在最后出现:波拉尼奥,即使你不相信,也要注意看看这附近,这里只有死人上街散步。   智利诗人、小说家波拉尼奥   06 说起诗,他的诗集《未知大学》的译者之一范晔,曾在《单读 15 · 我们的黄金时代》里有一篇精彩至极的论述《波拉尼奥镇魂曲》。那时《未知大学》还未在中文世界正式露面,那是我第一次读到波拉尼奥的诗,这首诗的名字是《看望病人》。我想,或者说我希望,我永远不会忘却如下片段:   那无法命名的,梦想的片段,多年以后   我们将用不同的名字称之为失败。   真诗歌的失败,我们用血写成的诗歌。   也用精液和汗水,达里奥说。   也用眼泪,马里奥说。   尽管我们三个人都没有哭。   07:
  相比于小说家,波拉尼奥更在乎自己的诗人身份。我不知道自己哪儿来的这想法。毕竟如果不是为了挣钱养家,他大抵不会在 40 岁之后开始写小说(小说的版权还是比诗好卖吧,啊,诗人们)。但是 1978 年,25 岁的、默默无闻的诗人波拉尼奥曾写下过这样的愿景:我希望将来我能写出一部小说。现在他离开人世已经近 20 年了,他创作的小说还在不断被出版,还有无数像我一样的青年,在暗夜为他哭泣,为他保存内心深处没有被庸常的黑暗所吞噬的那一小部分。
网站目录投稿:水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