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的春天来得很干脆,2月4日,星期天,立春。中午的温度看上去有20来度。很长时间没有进城的王秉然来到五马街的温州书城来吸收营养了。在四楼的书吧里叫了一杯咖啡,翻看起《丰田生产方式》来了。这书是精益生产的创始人大野耐一写的。启发还是很多的,这是一个完全现场主义的人用30年时间实践出来的,看这书居然看不出多少博大精深来,比起其他人写的评述精益生产的书来,显然耐看又好懂。 大野耐一是完全从超级市场得到启发,把这种"拉动"的补货方式用到生产实践中来的。现在在生产领域都在推崇"看板管理",五美也需要吗?然而现在的不确定性不知道要比大野耐一时代要高多少倍,我们的关键是如何找到其中的确定性呢? 去年,直到现在,也自然可以预测还有未来,大家非常关注订单的交期问题,也通过了多轮讨论,结果是众说纷纭,有从部门衔接方面谈的,也有从客户的订单弹性方面谈的,还有涉及到设备、人和材料协同方面,总之每个说法都有道理,但是落实到具体解决方案上都在相当上的困难。以至于一谈交期,总是带有一些苦笑。 交期确实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它并不因为产量下降而消除,比如一天生产两万个鞋跟它有30%的订单不能按时交货,即使产量下降到一万,仍然有30%左右的订单不能按时交货。这就是由于产销系统的不确定性引起的,是一个典型的结构问题,与数量多少没有根本关系(相反,有时候数量越大,做的也就越从容,这是因为产销的"自然"匹配几率增大的原因),所以从单一的维度去解决这个系统问题会非常困难,那么在不确定性中到底有没有确定性呢? 答案是肯定的,那些预先确定的东西看上去有相当的依据,但是由于每天订单结构在细节方面有很大的变化,这些经验基本没有特殊作用,那么影响整个交期的瓶到底在哪里?调查发现,除了生产线以外,其它业务单元,它的作业方式都是单机作业,对工序产能来说有相当的弹性,但是生产线却是刚性,虽然有六条生产线,但是还不能有序的将80多张订单进行调度,以适应向客户做出的交期承诺。 生产线本身所具有的大规模作业与流水生产相结合的特性在某种程度上变成它的劣势,因为它不可能像单机那么灵活,整个生产系统,时时刻刻在被动适应着客户的交期需求,从供和需两个方面来看,都同时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导致互适应的成本越来越高,交货的周期也是越来越长。 秉然干脆就奋笔疾书起来了。他很不善于说话,但是善于写东西。这个东西应该就是自己必须交给老板的报告的一部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