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这是孔子生平对周平王东迁后天下"礼乐崩环"的哀叹和无奈,而在"礼乐崩坏"背后是王室对诸侯的掌控力减弱,尤其是郑国射伤前来讨伐的周桓王后,周天子的威严更是一落千丈,这样的后果就是导致了天子只能成为一个吉祥物,已经无法来约束诸侯之间的互相征伐。 按照周礼的约束,任何诸侯出兵都必须由周天子下令,这才符合王道、符合礼节、才具有正义的号召力。但也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了扩充自己的领地,为了掠夺人口等资源,根本无视周天子的存在,自顾对弱国发动吞并战争,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荆湘之地的楚国。 公元前722年,周平王四十九年的诸侯国 楚国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自立为王,更是吞国无数,从最初受封五十里地的小国一跃成为方圆千里的大国,独霸了汉江和长江中游流域,"楚彊,陵江汉间小国,小国皆畏之",也增加了自己在周天子心目中的地位,以及在中原诸侯中的话语权。 天子赐胙,曰:「镇尔南方夷越之乱,无侵中国。」於是楚地千里。 对于楚国,中原诸侯是抱有矛盾心理的,既有高傲也有无奈! 高傲,是因为楚国只是子爵,封地又在荆湘的蛮荒之地,在贵族的等级制度上远远低于中原诸侯;无奈,是因为楚国根本不按常理出牌,根本不顾及"尊王攘夷"的战争口号,甚至还以夷人自居。比如楚武王三十五年(公元前706年),楚国攻打随国时,面对随侯的责备,楚武王(周朝给予的爵位是子爵)以自己是蛮夷为借口,逼迫随国臣服自己。 但对于中原诸侯来说,不管周王室如何衰微,人家毕竟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所以给予天子必要的尊重需要的,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绝对是当时最正确的政治倾向。也就是说,诸侯们表面上还是要受周朝军礼约束,讲究出师有名,为自己的出兵寻找一个"正义凌然"的口号,从而达到称霸天下的目的。 所以,即使楚国完成了从一个不入流的子爵小国成为"南镇方伯"的大国、强国的转身,并介入中原诸侯之间的争霸赛,还是让很多诸侯所鄙夷和不屑,其中一位就是宋襄公! 春秋五霸形势图 宋襄公子兹甫是有资格嘲笑和看不起楚国的,无论是他自己的血统还是周天子赐予的爵位都远远比楚国国君熊恽高贵得多。 宋国国君是殷商王室的血脉(开国君主宋微子是殷帝乙的庶子,商纣王的哥哥),又是周朝的公爵,在春秋那个讲究身份的时期,子兹甫是真正的贵族! 贵族就有贵族的战争仪式! 什么是贵族的战争仪式?就是"结日定地,各居一面,呜鼓而战,不相诈",因为商周(西周早期)时期的战争主要以车战为主,而车战需要先选择地形,后制定作战的时间,双方才能互相攻伐,这种作战的方式在当时被称为贵族的游戏。 这在宋襄公看来,正是贵族必须恪守的"礼数",而他必须成为贵族仪式的继承者和发扬者,以实现和齐桓公那样,能够通过"仁义"的战争道德体系,达到"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霸主地位。 基于此,周襄王九年(公元前643年),中原第一位霸主齐桓公去世,齐国发生动乱,太子昭逃到宋国。第二年,宋襄公带着卫国、曹国、邾国等四国人马扶持了太子昭(齐孝公)回国继位,完成了他在葵丘之会上对齐桓公的承诺,一时之间使得他的名声大震。 但齐国已经失去了霸主地位,而受到齐桓公遏制的楚国又开始向中原施展自己的武功,以谋取中原霸权,并得到了郑国的支持,这就引发了宋襄公的震怒! 在宋襄公看来,自己领导诸侯平定了齐国的内乱,实现了道义上的承诺,又是贵族出身的公爵诸侯,中原诸侯应该以自己为尊。而你郑国竟然敢无视我的命令,跑去支持蛮夷的子楚,必须给予惩罚! 宋国仁义之师 宋襄公一怒之下的伐郑做法,激化了他和楚国之间的矛盾,但也让楚国找到了当年被齐桓公遏制的出气筒,双方终于爆发了泓水之战! 周襄王十四年(公元前638年)十一月,宋军屯兵于泓水(古河流名,故道约在今河南柘城西北。属涡河的支流,经今河南商丘、柘城间东南流)北岸严阵以待,而楚军却由泓水南岸渡河,并不利于对宋军展开攻击。 如果此时的宋军能够乘机发动攻击,楚军必败无疑! 事实上,当时的宋国司马目夷(即子鱼,宋襄公的哥哥)看到了楚军在渡河时的军容军貌,认为一旦等楚军登上了河岸,宋军绝对不是他们的对手,为此他力劝宋襄公把握战机,趁楚军过河过到一半的时候给予坚决的军事打击,但被宋襄公骄傲的拒绝了。 宋襄公认为,贵族的战争仪式必须保留,即光明正大的和楚军大战一场,而不能乘人之危,否则这不是君子所为! 对于坚守贵族精神的宋襄公,目夷也是很无奈!眼见楚军全部顺利渡过泓水开始排兵布阵时,他再次相劝自己的这位国君弟弟要抓紧机会发起攻击,但又被无情的拒绝了。 丧失了两次大好时机,结果不言而喻,宋军大败! 要知道宋楚两国的国力本来就不匹配,何况楚军这一路走来是经历过杀伐征战的,灭国无数,岂是在中原小打小闹的宋军可比!这一战,不说宋军,就连宋襄公自己也受了重伤,于第二年重伤而亡,他的宏图霸业也就此灰飞烟灭! 冬,十一月,襄公与楚成王战于泓。楚人未济,目夷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济击之。」公不听。已济未陈,又曰:「可击。」公曰:「待其已陈。」陈成,宋人击之。宋师大败,襄公伤股。 泓水之战 泓水之战虽然规模不大,但这个结局却激发了楚国争霸中原的野心,也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走向,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 事实上,春秋时正处于战争思想道德体系的转型期,即到底是采取"以鼓成列"的仁义之说,还是"奇谋诡诈"的兵道之法,而宋襄公在泓水之战的不乘人之危正是选择了前者。作为没落的殷商贵族后裔,这是他心中的坚守! 但战争往往是杀生性极强的人类集团性的大规模社会活动,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楚国能从一个封地五十里的子爵诸侯,成为一个跨地千里并能够进军中原争霸的大国,完全是建立在无视周礼,打破道德约束的基础上,使用的是"奇谋诡诈"的兵道之法,才能有眼前的成就。 可笑的是,面对这样的楚国,宋襄公还坚持所谓的贵族仪式,坚持"君子不困人於戹,不鼓不成列"的战争方式,不得不说这是他最迂腐的地方。 自身弱小的军事力量不会因为你的仁慈而变得强大,而战场上的机会瞬息而逝,如果不抓住机会,主动和被动就会互相转化,也就失去了战争的本质,即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从而取得谈判桌子上的主动权,否则只能任对方牵着鼻子走。 春秋时期的战车冲阵 宋襄公的败,也宣告了中国古代"以鼓成列"的仁义战争道德体系已经不适应历史的发展,而"奇谋诡诈"的兵道之法开始成为主流。 兵以胜为功,何常言与!必如公言,即奴事之耳,又何战为? 战争的目的就是要取得胜利,哪里有那么多的讲究,既然要讲仁义道德,又何必发动战争?子鱼面对身负重伤的宋襄公依旧沉迷于他那一套"仁义"学说之中,忍不住对他发出了来自灵魂深处的喝问! 正因为有宋襄公这个活生生的案例存在,后续的诸侯争霸赛中,"兵者,诡道也"、"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诱敌深入"等新式作战思想也就成为兵法大家们一致认可的谋略之道,而这也为弱国在恰当时机挑战强国提供了一种军事上的可能性! 当然,因为旧的战争道德体系的全面瓦解,春秋后期真正陷入了"无义战"的状态,天下由分裂开始逐渐走向统一。 从这一点上来看,宋襄公的贡献还是巨大的! 参考资料: 《史记.宋微子世家》 丁晓亮 《宋襄公的仁义与道德战争》 【我是江东汪郎,带给你不一样的历史视觉!坚持原创,喜欢我就请关注我吧!】 三家分晋前夕的春秋晚期形势图,渐于统一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