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国有资产是国有资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 加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已成为当前高校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文章在分析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在高校建立健全國有资产管理机构, 建立国有资产分类管理制度, 建立国有资产使用内部价格制度等对策。 关键词:高校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对策 高校国有资产是指高校在开展教学科研活动中占有或使用的、以各种形式投资及其受益、接受馈赠形成的,产权属于国家的各种形态的资产。包括国家及各级政府对学校的财政拨款或其他形式投入学校的资源所形成的资产,以及接受捐赠和利用自身条件取得收入所形成的资产。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是高校行政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实质上是经济意义上的管理,是对产权属于高校的一切财权和债权的经济活动的具体各个运转环节进行组织、指挥、协调、监督和控制等一系列的管理。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投入的不断增多,全国各地高等院校的校区规模以及学生总数不断扩大和增多,进而影响了高等院校中的国有资产的数量、结构以及用途。具体变化有:在数量上,国有资产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建不断增多;在结构上,引进了国外科技高端设备;在用途上,随着校企的发展带来了非营利的资产向经营性资产的转变。 因此,为了应对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和规范化逐步提上日程。本文在调研和分析部分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情况的基础上,针对调研过程中发现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新时期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为管理者在高校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提供决策参考。 一、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 国有资产管理意识淡薄, 管理缺乏有效约束机制 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着重资金管理、轻资产管理; 重增量管理、轻存量管理; 重财务合规性管理、轻资产绩效管理等倾向。在资产采购上, 由于制度不健全, 管理不得力, 造成花高价买低质商品; 在日常管理上, 私人挪用、长期占用高校资产而无人监管, 资产毁损、失窃现象时有发生; 利用国有资产开展经营活动时管理不严, 分配比例不合理, 甚至无人问津, 造成教育资源紧张现象;对于长期闲置不用的资产不进行调剂、清理, 导致资产使用效益低下。 (二)国有资产管理基础工作薄弱 产权界定、产权登记、资产评估、资产统计、清产核资、资产分析等都是国有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在国有资产管理中, 许多高校对于非经营性资产长期不进行清产核资, 一些报废、毁损、丢失的资产不及时清理, 一些调剂的资产信息不及时更新, 导致账账不符、账实不符现象。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清产核资工作往往流于形式, 对清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不及时处理, 不追究相关人员责任。而对于经营性资产,特别是在开办后勤实体、校办企业, 将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的过程中, 不进行产权界定, 存在"校企不分"、"产权不清"的现象。 (三)国有资产管理分散, 缺少统一且权威的管理机构 承担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或监督职能的部门不少, 有物资管理部门、财务部门、纪检审计部门, 但缺乏一个统一且权威的管理机构对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进行监控、协调, 资产管理缺少资产整合、共享、共用机制, 表现为资源的短缺与闲置并存, 资金的紧张困难与低效使用同在。特别是通用资产设备,部门各自为阵, 出现争资源现象, 各部门无偿占用国有资产, 盲目追求设备的更新换代, 在教育资源非常稀缺的情况下, 更显得捉襟见肘, 一方面有些部门急待设备使用, 另一方面有些部门却设备闲置。譬如教室、机房、照相机等资源, 没有一个统一且权威部门对这些资产进行整合, 建立健全共享、共用机制。 (四)国有资产使用效益低下, 国有资产流失严重 1.盲目购置设备, 常年闲置造成资产流失 高校在购置设备、图书时缺乏可行性研究, 缺乏计划和考核, 贪大求全, 造成同类设备重复购置, 大型设备盲目购置, 尤其是进行本科教学合格评估的院校, 为了达到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的硬件指标, 片面追求资产数量和资产价值, 不考虑资产的实际需求情况, 导致资产利用率低下, 甚至出现大量闲置、积压现象。 2.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过程中造成资产流失 高校内部某些部门为了小集体的利益, 不顾教学科研事业发展的需求, 将大量资金用于购置经营性资产, 或随意将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 开展经营活动, 严重影响正常的教学科研秩序。甚至一些部门相互效仿、相互攀比, 极力争取无偿可经营资源,造成资金的严重浪费及损失。 3.随意处置资产造成资产流失 高校为了教学、科研的需要, 购置了大量的教学仪器设备, 为学校培养人才提供了物质基础。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 有些设备已更新换代, 有些设备已年久失修, 不能适应教学的需要。于是随意处置资产导致资产流失的现象时有发生, 主要表现为四种情形: 一是对于维修后仍可发挥作用的资产不修复按报废处理; 二是未到报废期限的资产提前报废; 三是资产有偿转让不进行资产评估, 随意处置资产; 四是资产处置的净收入不入账, 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4.对外投资缺乏约束及考核机制 为了弥补教育资源的不足,一些高校纷纷将国有资产进行对外投资。但在对外投资中, 对项目没有进行认真的可行性论证, 进行对外投资后, 又不进行考核, 不进行监控, 出现出资人缺位现象, 致使投资不仅没有收益, 有时连本金也无法收回。 二、加强高校国有资产官理工作的对策 (一)完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制度 结合国家有关资产管理的各种法律法规,高等院校要制定既符合校情的又具有可操作性的资产管理制度,实现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和规范化,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的同时提升国有资产的增值。具体可建立如下一系列制度:资产的购置(包括论证制度和采购制度)和验收制度、财产保存管理制度(包括赔偿制度等)、使用和维护制度(包括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制度)、出让管理制度(包括资产调拨制度、财产出租转让制度、资产评估制度等)、报废报批制度、统计报告制度、监督检查制度、考核评价制度等等。 (二)建立统一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机构 建立資产的产权产籍管理(如购置、配置、处置、账务等)和具体使用管理(如不涉及产权的内部调配、维护维修等)两权分离的管理机制(如同财务管理中的"会计"和"出纳"),规范两权管理流程,强化两权的相互监督与制约,以有效防止资产流失。 (三)加强高校国有资产的确权工作,做到账实相符 国有资产确权,是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的重要手段,也是高校进行强强联合,实现双赢目标的前提。国有资产步及权属问题的主要是房屋建筑物、土地。高校要成立专门的小组来进行此项工作,在学校领导的统一部署下,严格审核程序,做好监督管理工作。在国有资产由非经营性向经营性转变时,需要上级主管部门和财务部门的联动,一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批,财务立即调整账务,确保账务能够客观反映目前资产的真实情况,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 (四)构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网络信息平台 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应该充分利用信息化的平台来管理国有资产。首先,整合国有资产管理的名目,使其标准化,为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做好基础工作;其次,根据高校的管理特点,深度挖掘需求,开发一款真正适合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管理软件,为建立国有资产管理网络信息平台提供保证;最后,各部门联动建立统一的管理平台,实时监测和管理国有资产的信息,同时及时汇总,做到心中有数。通过实施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网络信息平台,可以使得学校各部门及时提供有关国有资产变更、报废等详细信息,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提升了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水平。 三、结语 要做好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就必须付诸实施,有的放矢,要进一步核准资产数据、规范资产账目、健全管理制度、改进管理手段,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调剂、共享、转换等手段,解决资产配置失衡、使用效率低下、大型仪器设备重复购置等问题;通过规范资产出租、出借、变卖、转换等行为,规范事业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过程中的核算标准和操作行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通过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提高资产完好率、利用率和收益率,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发挥最大效益。 参考文献: [1]田华,拓俊杰.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方式探析[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5(2):79-81. [2]蔺汉杰.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会计之友,2014(16):115-118. [3]刘莉,樊庆文,等.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及对策[J].财务与金融,2013(1):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