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移动端的数据输入与存储


  数据的输入、存储与数据的检索是数据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当我们拿起手机,我们时时刻刻都在进行着输入操作,设备也在不断的存储我们输入的数据。这里主要讨论输入和存储这两部分。
  输入
  移动端输入可以简单的分为三个部分:判断式输入、字段式输入以及综合式输入。
  先举几个简单的例子,比如微信中看见觉得好玩有趣的东西,顺便点个赞;比如美团中看中某家餐厅正在大力优惠,然后赶紧添加收藏;以及tinder开创的左滑右滑分别代表喜欢和跳过的浏览方式等。
  这些都相当于数据的输入,因为这些判断式的操作都将直接关联进我们的账号中,你会发现假如你没有登陆的话,收藏、喜欢等功能都是没法正常使用的。而且这些数据一般都可以在我们的个人主页找到记录,比如美团中有一个查看我的收藏功能,在这里可以查看到之前收藏过的店面;或则默认在系统中记录但并不显示出来,比如网易云音乐我们跳过了一首歌,系统将记录下你的行为,并在你的账号下留下一个记录,以便于网易云推荐的音乐更加符合你的口味。
  将这种输入的形式称为判断式输入,主要是因为它仅仅是一个是与否的判断,比如点赞,你只能选择赞或则不赞。这种方式常见于内容列表的展示中,用于快速的记录数据,相当于做了一个简单的记号。可以类比于我们生活中看书时,觉得哪里比较好,折一个角便于以后查询。
  这种形式的优势还是十分明显的,因为它具有易理解、操作简便等特点,对于某些需要快速标记的地方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但由于只有是与不是的两种选择,限制还是很大的,很多情况下并不能仅仅用是与不是来做一个简单的数据输入。
  同样也先举几个例子,比如注册一个社交软件,首先要给自己一个昵称;比如在购买车票的时候,要先选择出发和到达的地点;还有像想要查看某个地方离自己的距离,打开百度地图,然后输入一个地址。
  这些数据的输入都属于一个相应特征的字段,而且一般比较短,比如昵称代表的是用户在该软件中的名字,而在购票软件中输入的出发地点对应的则是出发地点这个字段。
  对于这类数据输入,有2种常见的形式。第一种是不限制输入的内容,比如昵称,用户可以任意的选择字母文字数字以及符号的组合来作为自己的昵称,这种方式相对而言可控性比较低,但我觉得一款数字软件本身就应该给予用户更多的权利,系统给予适当的审核即可。
  而对于审核这里顺便提及一下先后问题,假如对于输入的数据需要审核,那么审核应该尽可能的提前。当用户并不愿意仔细的阅读规则的时候,这一点尤其重要,可以想象一下当用户输入了好几个字段的内容之后,点击了下一步,系统突然弹出提醒说您的第一个字段不符合规则,请重新填写,这种感觉就像用户刚刚觉得自己快要冲刺到达终点了,却被突然取消了参赛资格。那么尽可能的提前审核,将让用户更加清楚这些规则,一步一步的走向终点。那么是否要清空错误的信息呢?对于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不应该清空,因为系统负责的仅仅是审核,不应该被赋予编辑的权利,但可以提供给用户一键清空的途径。
  第二种是限制输入的内容,比如许多社交软件为了让用户更好的匹配到兴趣相似的朋友,会在注册后弹出一个页面询问用户对哪些东西感兴趣,然后列出一系列的兴趣标签,比如二次元、动漫、美剧、NBA、跑车等等。这就是一种限制型的输入,用户无法自己提交感兴趣的内容,只能在提供的标签中进行选择。这样做的好处是,可控性非常强,减少了软件匹配系统的压力,匹配也将更加的精准,避免出现一些无厘头的标签。而在百度地图中,如果想要寻找相应的地点,软件提供了一个辅助性的功能,就是在用户输入的同时会提供相应的联想词提供参考,这也是另一种限制输入的方式,不仅可以让用户更快的输入自己想要输入的内容,而且也避免了一些不正式的自然语言的影响。但不正式的自然语言在生活中随处发生,比如打的说要去某个电影院,有时我们会对司机说『带我们去靠近步行街的那个老一点的电影院』。这话老司机一般都懂,但对于一台机器而言,它可能并不懂这些。
  综合式输入,比如突然有了感慨,想发一段文字在朋友圈;比如在一个摄影社区中,把自己今天拍的一张好看的照片po了上去;又或者在一个写作平台,发表了一篇自己对于生活的对于爱情的看法。
  这种数据输入的形式,不同于前面,综合性比较强,不再仅仅是文字而已,可以添加图片、视频以及音频等等。而且往往输入的都是较长的内容。常见于笔记工具类、阅读类以及社交类的应用中。
  它的优势显而易见,可以包容各种形式的内容,但同样也是最复杂的数据输入,因为涉及到诸如文字的各种格式的修改、图片的格式的限制、图文的排版形式、视频的大小限制等等。往往用户在做这种综合式输入的时候,界面上往往都会有很多辅助型的工具,但移动端的界面毕竟有限,如何让用户更好的在移动端进行输入,是一个需要深入考虑的事情。比如常见的功能尽量放在用户操作更加方便的地方,一些不太常用的功能进行相应的折叠。对于不同类别的功能,利用视觉上的分离,使它们组成不同的功能组合,便于用户的理解。
  存储
  数据进行了输入那么紧接着就是如何存储,相比于pc端,移动端在存储方面做了很多改良,引用一段about face中的话:
  IOS之类的移动操作系统将文件和创建该文件的应用紧密地关联起来,要使用文档,就必须打开创建文档的应用,才能访问文档。一旦适应了这种以应用为中心的范式,事情就简单多了。
  回想一下在pc端找文件,我们需要清楚的记得文件放在了什么地方,如果遗忘了关键的信息,可能就再也无法找到这个文件。而移动端将文件与应用相关联,我们在使用相应的文件时,就可以很方便的打开相应的应用,然后找到对应格式的要找的内容。当然对于少数几种文档类型,比如图片、音乐等,是可以在整个系统中进行方便的调用查看的。
  在移动端,由于不同的内容是关联相应的应用的,要在其他的应用中调用,可以通过不同软件的分享功能,但常见的分享都是针对于那几个主要的社交应用,有一些阅读类应用稍有不同,不仅支持分享到社交应用,还可以分享到各种稍后阅读以及笔记类软件中,扯远了,拉回来。
  移动端存储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对于云的应用,由于谷歌在这一领域的领导作用,很多基于云的应用可以自动存储,免去了用户的担忧和困扰。而且随着云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及网络速度的不断提升,存储将越来越多的从本地传输到云中,利用云可以实现跨屏式的自由工作,在多个设备中都可以查看到保存在云端的文件,方便快捷。而且将用户的信息从多个设备中转移到同一个云账户下存储,比如用户的手机设备、Pc端、各种物联网设备上的数据做一个整合分析,这样提供给用户将是一个全新的体验,成为一个强力的云端管家,帮助用户处理各种事务提升效率。
  除了上面两个比较显著的移动端特点以外,关于存储还可以探讨很多通常的问题,比如自动存储问题,在使用word的时候,我们经常会遇见写了一个文件以后,点击关闭,这时会弹出一个提示框,询问是否需要保存。对于这个问题,选择是的人数应该是要远远大于选择否的,那么这个提示框是否应该出现就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了。我认为既然用户已经付出了时间和精力去写下一段内容,这段内容必然是有它的价值的,所以作为一个草稿保存下来是理所应当的。就好比在拍照的时候,在预览框中已经取景完毕,按下了快门键,这时系统询问你是否要保存刚才所拍的照片,想必对于留住美好瞬间的喜悦感将被这样的问题所摧毁。幸好大部分应用都加上了自动存储的功能,避免了用户的努力付之一炬,像微信朋友圈po状态,如果恰好来了一条消息,回了消息以后还能继续编辑原先写下的内容;还有知乎回答某个问题,如果没有选择发布而退出编辑,这个回答将自动的保存为草稿,方便用户后续的使用。
  最后对于移动端数据的输入与存储,我可能也只是谈了一小部分,如果大家有什么想要探讨的,欢迎和我继续探讨。
网站目录投稿:映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