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在12月21日举行的武汉市"小班化"教学研讨会上,江汉区前进二路小学推出的"分层次作业"颇受关注。老师将课后作业分成3类,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任选一种作业,A类作业是基础题,B类作业是稍难一些的题,C类作业是质疑题,需对一些知识提出自己的疑问。老师每半月跟踪一次,及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指导如何选择合适的作业。 我认为这种"分层次作业"的方式非常好,有利于因材施教、自主学习,值得推广,尤其值得在学生人数偏多的大班级推广。 首先,分层次作业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这一教育原则。一个班级即使小班化,也有二三十人,这二三十人的学习程度各有不同,如果仍然按照我们一贯的"一刀切"作业法,则难以避免这样一种现象:在"人人平等"的作业面前,一些学得快的学生觉得太简单,"吃不饱";一些学得慢的学生可能觉得难度大,跟不上。"分层次作业"照顾到了不同学生学科知识的掌握层次和程度不同。不同学生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作业,可以实现"对症下药",非常有利于他们提升学业水平。 再者,分层次作业有利于自主学习。学生们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作业,而是可以自主选择作业,体现出校方对学生的尊重、信任和体贴,这种做法能让学生们在对待作业的心态上有个转变——以前是"要我做,必须做";现在是"让我选,选着做",自己可以"点菜"。学生们有了自主选择权,他们自主学习的热情一定会高涨起来。而且,这种选择还是动态的,也就是说,今天这个学生只适合选择A类作业即基础题,可能过几天他的"段位"提高了,就可以向B类稍难题甚至C类质疑题飞跃,是一种可喜的"阶梯式"提升和推进。 这我想起有一次我到北京某小学讲学,路过三年级孩子的教室,居然看到一些同学在写作业,一些同学在玩九宫格数独游戏。我诧异地问校长这是什么课,校长说是这个班的数学老师别出心裁,让先做完作业的孩子可以玩数独游戏。我觉得这也体现了一种分层次教学,别看只是个小游戏,却体现了老师的大智慧——学习比较慢一点的同学可以慢慢地写作业,比较快的同学做完了作业可以玩有意思的数学游戏,这避免了先做完作业的孩子在课上觉得无聊,又不会影响学得慢的学生。老师是很体贴学生的,照顾到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 目前教育资源不均衡,各地区班级人数大不同,而且以大班居多。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一个班三十多个人比较正常,但是到了二三线城市就变成四五十人,再到县级小学却常见一个班六十多人甚至更多。在这样的大班教学环境下,学生的层次更不同,如果校方和老师们能不怕麻烦,花点心思分层次教学,那真是孩子的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