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家长都希望培育出优秀的孩子,而现在的家庭教育方式可谓五花八门,其中有些是人们习以为常,见怪不怪的。殊不知,有很多所谓的"育儿真理"确实让你教不出出色的宝宝。究竟哪些教育方式不对头,一起来看看吧! "育儿真理"一:你唱红脸我唱白脸 三岁的索索用完了东西总是不愿意收拾。这天,索索不仅不听妈妈的话去收拾玩具,还故意把小汽车往地上摔。妈妈生气地批评索索,爸爸却出来充当和事佬。妈妈正在气头上,又和爸爸吵起来。 隔天,索索看中了商场里卖的美丽芭比娃娃。妈妈觉得太贵,拒绝了索索的要求。过了几天,索索趁和爸爸去商场的机会,提出了同样的要求,顺利地得到了心爱的洋娃娃。索索已经多次在爸爸那里"阴谋得逞",索索认为爸爸比妈妈好说话,在妈妈那里行不通的事可以找爸爸。 点评:家教要求一致连贯 一般的家庭通常是:祖辈宽容父母严格,爸爸性急妈妈心软或者爸爸豁达妈妈较真,因此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常有分歧,于是就出现妈妈惩罚孩子爸爸替他放哨,或者爸爸对孩子发火,妈妈为孩子辩护。更有甚者妈妈重罚过后,爸爸悄悄带孩子去饭店美食以示慰劳。 长此以往,孩子产生投机心理,知道要吃找奶奶,要玩找爸爸,要上街找妈妈,教育功效相互抵消。 所以家庭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要预先协商,达成一致,万不可当着孩子的面相互指责,彼此都要主动维护对方的尊严。 还有的家长教育孩子是看心情,高兴时孩子犯再大的错也能原谅,不高兴时孩子一点小错也能无限上纲,揪住不放;或者一段时间放任自流、不闻不问,一段时间又事无巨细、棍棒相加,弄得孩子不去关注教育的内容,而是小心地揣摩家长的情绪。须知一暴十寒是不可能养成好的态度习惯的,它需要亲子双方共同的意志努力。 "育儿真理"二:千方百计满足孩子的愿望 有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某一天有个孩子带了一个遥控玩具来,转天班里七八成的孩子都有了这个玩具,老师还挺纳闷,晚上五点半才放学,就是说这是家长们连夜购买的啊。可令幼儿园老师心里不是滋味的是,没过一周,这98元的抢手玩具已经不招孩子们的"待见",早玩够扔一边了。 点评:家长要让孩子学会克制需求 现在,很多父母对孩子有求必应,生怕拒绝会挫伤了他们的心灵。其实生活中的挫折是不可避免的。许多父母善于克制自己的物欲,却无节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可是太容易获得的东西人往往不珍惜,而且从中获得的乐趣也了了,这一点孩子和大人是一样的。更糟糕的是,孩子从中学会的是不劳而获,高消费不是靠努力与牺牲得来,而是靠抱怨、要挟、强求得来。 所以,父母应善于对孩子说不,要他学会克制与承受。一项实验表明,幼年时面对桌上精美的巧克力能克制自己攫取欲望的孩子长大后的成就要远远高于不能克制的孩子。 问题是很多父母缺乏临场说不的处理技巧。典型的过程是这样的:上街前说好今天不买东西,但到了街上,面对诱惑,孩子先逗留再明示后撒泼,大人觉得很丢面子就屈服了,当然嘴上还是要恶狠狠地说,下不为例否则就收拾你之类,显然这种空洞的威胁永远都不会兑现。 另有一对夫妻是这样处理的:孩子撒泼,夫妻俩一商量,决定由妈妈出面说,你愿意赖在这儿就呆这儿,我们先回去了,说完掉头就走,孩子见势不对,拔腿就追。回去后吃完晚饭,父母郑重地和孩子交谈,让他自己反省今天的行为,并主动作出行为承诺。 "育儿真理"三:怕孩子做不好,事事包办 一次,学校组织优秀的学生外出交流学习,小玲也被选上了。外出学习期间,小玲很同学们住在一起。可是,第二天早上准备集合时,老师怎么也等不到小玲,以为她出意外了,等到在小玲宿舍找到小玲时。小玲很委屈地跟老师说:"我不会穿衣服鞋子,平常都是妈妈为我穿好的。老师,你帮我吧!" 点评:放手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在有关孩子的决定时,不少家长喜欢包办代替。在吃、穿、用等方面,甚至在关系孩子学什么、选择志愿这些重大事情上家长都不习惯与孩子商量,而是越俎代庖,这种思想是不恰当的。有句俗话说,小时候不把他当作人,将来也成不了人。 孩子本来就是在不断学习的,他总要经历"从不会到会"的过程,他会慢慢地越做越好。父母应该给他尝试的机会。通过独立做事,孩子就能体会到其中的快乐,这也能帮助他建立起自信心。父母不要怕孩子做得不好,只要他付出了努力,不论结果如何都要给予认可与赞扬。 父母的包办代替剥夺的是孩子生活自理的实践机会。其实像穿脱衣服、洗脚洗脸、学具整理这些简单的自我服务劳动完全可以让孩子自己去干。 初期父母要容忍他的不利索不完美,父母从示范到手把手教到只动嘴不动手,逐步放开,只要你坚持一个月两个月,没有培养不出的生活能力。在这些方面,大人要有意识的"懒"些,小孩才可能"能"些,小时候肯放手,长大了才放心。 "育儿真理"四:学习占据生活全部 小强是个聪明活泼的孩子,可是有一段时间,小强却表现得情绪低沉。原来,小强的爸爸妈妈为了让小强成材,一口气为他报了英语、美术两个班,还请了一位家教教他弹钢琴,把小强的课余休息时间挤得满满的。 小强问跟爸爸:"能不能周末带他去公园玩玩,班里的小朋友都去公园见过好多动物了,我也想去看看看。"小强本来说的兴奋的,谁知道爸爸一口拒绝:"不行,你周末还要上兴趣班,你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不是玩。"小强心里很不开心,周末上兴趣课也没兴趣了,连平常上课都没心思,成绩退步很大。 点评:注重培养孩子的全面发展 学习是孩子的主要任务,也是大家都十分关心的问题。创造适当的条件,让孩子学得好一点是完全应该的。学习是孩子生活的重要部分,但并不是全部。因此家长应该想方设法让孩子有一些做其他事情的时间和空间。 在紧张学习之余,让孩子做些其他事情不但可以减轻学习的压力,而且可以调节孩子的情绪。有时候做些功课外的事情,多接触社会,反而可以触类旁通,启迪智慧。有时候周末带孩子出去走走,不仅可以增进亲自关系,还可以开阔眼界,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育儿真理"五:总是拿自己孩子与别人孩子比较 洋洋和淼淼是楼上楼下住着的两个孩子,又是同班同学。淼淼天资聪颖,又肯努力,所以学习成绩一直很好。而洋洋天资稍差,虽然也肯努力,可是成绩怎么也赶不上淼淼。洋洋的母亲便拿洋洋与淼淼攀比说:"咱家什么都不比淼淼家里差,就是你比淼淼差,你为什么就不能为爸妈争口气啊。"于是,洋洋便认为自己是一个笨孩子,学习越来越差。 点评:要学会欣赏孩子的闪光点 很多父母都会有这样的亲身经历,在街头、角落里,看到或听到这样的话语和场景:父母正对着自己的孩子大声呵斥,毫不留情:"你看你这个孩子,一点都不听话,你看谁谁,他跟你一般大,可人家又听话,又聪明,你什么时候能像人家一样?你怎么就如此不争气呢。"父母的这种教育方法,容易使孩子产生挫败感,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因此,父母应该这样做: 1、教孩子学会反问自己 父母要让孩子自省:"我现在各方面表现如何?有什么优点?有什么缺点?跟上个月或上个星期比较哪些方面有进步?哪些方面有退步?我该怎么办?我有决心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吗?我是否应该听取父母的意见?是否要征求老师、同学的意见?" 2、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 一位专家曾做过一次实验:让几十个中国与外国的孩子分别拿测验后的分数回家给各自的父母看,结果中国的父母看了孩子的成绩后,有80%表示不满意,而外国的父母则有80%表示满意。实际上,外国孩子的成绩还不如中国孩子。中国的父母习惯用挑剔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看待别人和世界。而外国父母则习惯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自己、孩子和世界。所以,专家建议父母们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孩子,并教会孩子去发现别人的长处,真诚赞赏他人。 3、承认孩子永远是最好的 很多父母望子成龙的心太过迫切,他们似乎容忍不了孩子的暂时落后与普通的成绩,往往把自己急躁的心情强加在孩子身上,但这样做常常会适得其反。要学会欣赏孩子,生命之间是无法比较的,你应该感觉你的孩子永远是最好的、最优秀的。 "育儿真理"六:孩子遇到挫折只会一味指责 由于口音的影响,小资的拼音总是不能说准确,也常受到幼儿园小朋友的耻笑,小资心里很受打击,回到家就想爸爸妈妈哭诉。可是,爸爸妈妈也不懂怎么回事,就以为是小资无理取闹,没有听老师讲,加上孩子的哭哭闹闹,心里很烦躁,就责骂孩子。这样,孩子心里受挫则,却得不到父母的理解帮助,心里更加不开心,变得不像上学。 点评:给孩子多一点鼓励 孩子遇到问题一味指责是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做得最差的,父母应该做的是帮助孩子寻找学习过程中的具体问题。但家长也不知道怎处理时,可以先安慰孩子的情绪,再去寻求解决的方法,而不是只会责怪孩子。 孩子遇到问题一味指责,是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最不可取的。简单的责备不但于事无补,甚至事与愿违,加重学生的焦虑情绪。很多时候千万不要只关心孩子的分数,更要关心他们是否爱读书、是否爱提问、是否爱观察、是否会讨论……只有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才真正决定着学生的未来。家长应该以健康的心态对待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顺利与挫折,这也会对孩子形成健康的心态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需要的是心理和方法上的具体引导、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