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探秘山东定陶诸侯王级大型汉墓


  山东菏泽定陶,仲夏骄阳炙烤大地。一座在这里尘封千年的汉代古墓首次对媒体集中开放,成就了一次独特的古墓探秘之旅。
  这座被称为"定陶大型汉墓"的古墓自发现之初就被赋予了特殊的考古意义。从去年10月开始科学考古发掘以来,截至今年5月已取得阶段性成果。考古学者在实地考察后得出的结论是:"在以往发现的‘黄肠题凑’墓葬中,此墓规模最大、规格最高、保存最好、时代特征明显。"
  在菏泽定陶县马集镇大李家村,墓址所在地被茂密的玉米田所环绕,位置偏僻并不容易被发现。历史上定陶是个经济要地。史书记载,定陶古称陶丘,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类就在这里渔猎耕种。春秋战国至两汉期间,定陶一直是中原地区水陆交通中心和全国性经济都会,汉王朝建立始于此地,王朝的命运在此后的400多年间与这里有着密切的联系。
  汉墓位于大李家村西北约2000米,因保护需要,这里四周安装隔离网。一座整体呈现"甲"字形的汉墓位于数米深的土坑中。因需避风雨,发掘之后,墓地被塑料、网幕等遮盖物遮挡,四周摆放着已被考古人员揭下的数万块墓砖。
  据考古人员介绍,这样规模的汉墓在以往的考古发掘中实属罕见,因为"黄肠题凑"为汉代帝王的专用葬制,而其他的皇亲国戚及高官大臣只有经过天子的特赐才可享用。
  "黄肠题凑"是中国古代墓葬的一种埋葬制度,目前考古发现多见于汉代。据史书记载,"黄肠题凑"是设在棺椁以外的一种木结构,由黄色的柏木心堆垒而成。黄肠是堆垒在棺椁外的柏木,用柏木构筑的题凑即为"黄肠题凑"。
  这座汉墓的规模较以往同级别诸侯王级汉墓更大。发掘考古队领队崔圣宽介绍说,墓圹近方形,边长28.3米,为人工夯筑的地上墓室,墓圹四壁采用木板贴护,木椁周围使用了大量积沙,形成积沙槽,木椁的顶部及周边又采用青砖进行封护。
  在整座墓的东侧,一个斜坡状墓道显示出进入墓穴的入口,由于地下水位偏高,在墓道口仍能见大量积水,考古人员此前为方便考古发掘,在墓的西北角打了一口井,至今能见地下水涌出。
  换上雨靴从墓道入内,艳阳高照的夏日田野顿时变成了幽暗潮湿的地下世界,刚进墓就能闻到一股木材的清香。墓口处的过梁仅有1.5米左右高,记者只能低头入内。进入墓穴,就是1.8米高的回廊,回廊环绕放置棺椁的中室,廊内是齐脚面的积水。
  地下温度明显降低,一些角落已拉上电灯,因为人多,墓内丝毫无盗墓文学中所渲染的恐怖气氛。近20名记者随着考古人员鱼贯入内向左行进,迴廊顶多只够两个成年人并排而行,每过一个横梁都要低头。迴廊外围可见12个室,室内经闪光灯照射空空如也,平时无灯光照亮。
  崔圣宽说,整座墓内共有23个室,墓室内部结构对称,无论左右东西南北都是对称的,每个门都是黄肠木做成。
  环绕回廊一周大概用了15分钟,所有墓室都有木质墓门,均敞开。所有墙壁为小型枋木垒砌,表面略有腐蚀,但整体保存较完整,地面也均为木材铺设。期间,记者还在迴廊的东南角等位置见到不同时期的盗洞。
  其中一个盗洞位于墓主人棺椁所在的中室,这个墓室有着四个甬道与外围墓室相连,每个甬道有门,均为铜的门轴,有的门已被破坏,有的仍保存完好,但无法打开。中室内墓主的棺椁已被保护起来,因有彩绘不允许触摸。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郑同修此前透露,这座墓葬累计发现盗洞30余处。有的几乎在墓主人下葬后不久即产生,此后历代又被盗墓贼盯上。直到现在,仍是盗墓贼眼中的肥肉,仅去年,当地公安部门就缉拿盗墓者20余人。
  盗墓猖獗让这座本该"富有"的汉墓被发现时却空空如也。考古人员翻遍墓的每个角落,甚至连地面的淤泥清理个遍也没有发现一件文物。崔圣宽说:"盗墓贼拿走了所有的文物,留下了一座空房子。"
  "但即便是这座空墓仍旧是一个巨大的文物。"崔圣宽说。
  据考古人员估计,这座墓葬整个木椁所用木料初步估计在2000立方米以上,建造整个墓所用木材可达3000立方米到4000立方米。
  同时,这座墓的黄肠木每根长7、8米,宽1米多,黄肠木之间采取榫卯结构相互连接,历经2000年仍严丝合缝。覆盖在墓室上层的2.3万块带有丰富文字的汉砖,数量空前,记录内容丰富,对于研究汉代的书法艺术、人文地理等都是十分珍贵的实物资料。
  据文物专家初步推断,定陶汉墓的主人可能是西汉晚期的定陶王或是汉哀帝之母丁姬,但由于墓葬曾遭盗掘,随葬文物被洗劫一空,墓主人的确切身份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此前,"黄肠题凑"墓经科学发掘的已有10余座,主要集中在北京、江苏、安徽、湖南等地。自东汉以后,木结构的"黄肠题凑"墓葬已基本不见,随着大型砖石墓和多墓室的盛行,木结构"黄肠题凑"的墓葬为石材题凑所取代。
  在这次向媒体集中开放之前,已有全国各地的汉代考古专家到发掘现场实地考察,对墓主人身份的研究以及墓地下一步保护进行研讨,相关结论和方案有望近期揭晓。
网站目录投稿:天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