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揭秘秦始皇陵棺椁的位移竟造成秦二世则亡


  嬴政,被誉为千古一帝,开创封建帝制。作为中华封建开国君王兼秦王朝的首任CEO,战时可谓战功赫赫,"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天下一统之后,他政治家的雄才大略更是一展无余,"收天下之兵",设郡县,书同文,车同轨等短短十数年天下一统,气象万千。但是,世上所有的好事都经受不起一个但是。"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这是嬴政最大的缺点,也为秦二世而亡埋下了深深的伏笔。对于大帝国来说,战争结束"海内虚耗","轻徭薄役,与民休息"才是正道。可我们的始皇帝为了江山永固,开启了一种近乎癫狂的模式:修长城、戍五岭、开直道、焚儒生、筑宫殿、盖坟墓使得民怨载道,国事积弱。
  别的不说,单拿盖坟墓一事来说。"始皇恶言死,群臣莫敢言死事",但其十三岁继位后便开始"穿治郦山",众多史学家认为这一行为就是修筑墓葬的前奏。当然这事是吕不韦替他操办的,毕竟那时他才十三岁,"初即位,委国事大臣"。可后来,"及并天下,天下徙送诣七十余万人"大规模修筑,这一定不是别人所为了吧。想想看,七十多万人汇聚在骊山下修筑一个坟墓那是何等壮观的一个场景。这还不算同期修筑的阿房宫、长城、直道等工程所耗人力。想想看,一个刚刚经历了无数战争的国家怎么还能经受得了这种瞎折腾。
  始皇帝动用这么多人修筑的这座世界上最大的陵墓到底是怎样的豪华呢?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还原了这个陵寝的模样。
  "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藏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这是一种何等的场景!笃信命数的始皇帝,很显然是为自己无法长生不老做得最坏的打算。换句话说,即便是死他也要让在人间得到的一切能够在冥界永存下去,既然生不能长命,死也要将一切尽可能搬入地下。这也是始皇帝为生死天命寻找的最好的一个平衡支点。
  说道笃信命数这事上,始皇帝一边营建陵冢一边也在派遣术士找寻长生不老的妙方。卢生、韩终、徐福、侯生等怪迂之徒奔投而来。徐福为了骗取钱财上书说:"海中有三神仙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始皇允诺给了徐福数千童男童女入海求仙人,最后不知所踪。有人说遇到海难死了,也有人说定居某海岛,民间传说徐福到了日本,衍生了大和民族。在这事上,始皇帝上当不止一次,徐福之后卢生、韩终、侯公、石生等人接二连三前来行骗。最胆大的则是卢生,先是奏曰"亡秦者胡也",使得始皇帝派遣蒙恬发兵三十万北击胡人。随后又忽悠始皇帝不可称朕而改口称自己为真人。再随后又背后说始皇帝坏话招惹始皇大怒,最终引发焚书坑儒之事,甚至连亲生儿子扶苏劝谏都被贬黜到了上郡。
  始皇帝从来都是在为生存和死亡做两手准备,一边追求长生一边则替死后着想。"秦初平天下",议论更改帝号之事,"朕为始皇帝。后世以数计,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但他万万没有想到他死后三年不到秦便灭亡。
  秦灭亡固然与始皇帝的暴政分不开,但就没有点别的什么传说吗?这么一个信奉术士的皇帝陵墓选择不会没有考量,即便最初修筑时他仅十三岁后来平天下之后肯定也有对这陵墓在风水上有所勘察。这事不假,秦始皇陵寝风水绝对是一流的好。怎么个好法呢?这可是一个头枕九峰脚踏三川的绝佳位置,足可以保证江山万世永固。民间有这样一个版本的传说流传,说是埋葬始皇帝的劳役们听说始皇帝埋葬的位置可以让秦王朝万世永固便感到恐慌,其中不乏聪明者鼓动大家讲棺椁位置稍微移动一点,这样足可以破坏原来的风水让其万世之梦彻底破灭。大家听后兴奋异常纷纷表示为了儿孙不受暴秦统治誓死也不会将棺椁放到指定位置。就这样秦始皇的万世基业被民众的一点小动作终结了。这是一个极具讽刺意义的民间传说,也从另一个侧面表达着人民对于暴秦统治的不满。人心向背固然凄凉。
网站目录投稿:南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