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精神的核心并不只是混在一堆小朋友里玩,混进去只是第一步。首先是贡献能力,寻找乐趣。因此,如何培养孩子的团队精神?让我们来认识认识! 第一,调整孩子在家庭中的位置。 而家庭实际上也是一个小群体。家长绝不能因为孩子还小,就把孩子放在不合适的位置上。Macarinko曾说:"如果一个家庭失去了集体的特征,那么它在教育和幸福方面的意义将大大丧失。"所以,在现实生活中,父母应该事事处处让孩子明白,在家庭这个集体中,不管是哪个成员,都有享受的权利和承担的责任,不能只顾自己,忽视他人。指导孩子学会关心自己的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然后进一步启发孩子把关心、同情的范围扩大到身边的人。让他渐渐明白,不能只享受大人的关心,照顾,面且有责任去关心,照顾他人。假如从小就把孩子捧得太高,久而久之,不但不能培养孩子良好的集体意识,反而会滋生唯我独尊的自私、傲慢心理。 第二,父母应该给孩子做一个关心集体,热爱集体的好榜样。 儿童是父母的镜子,父母是孩子最直接的榜样。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具有决定性意义。所以,作为父母,要求孩子做的,首先是自己做的,要用自已的榜样来影响孩子的情感。比如,家庭成员每天读报、听广播、关心集体和国家大事,孩子就容易养成关心集体的习惯。家长若不关心集体,一事无成,甚至损公肥私,那势必影响孩子集体意识的培养。古代人说:"正人先正己",就是这样的道理。 再一次鼓励孩子为集体多做好事。 只有逐步建立起为集体服务的集体主义精神。"列宁说:"应该为公共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和能力。那是共产主义教育的精髓。这样,才能使年轻男女都成为真正的共产主义者。"父母要鼓励孩子主动地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的集体主义精神。的确,在日常生活中,孩子有时会为集体做些好事,但往往是不自觉的,不巩固,甚至做了好事,想法也不一定很清晰。 所以,父母对孩子的行为表现,应该及时给予表扬,并勉励他继续这样做。比如,孩子带着家里的玩具去幼儿园,和小朋友一起玩,家长应该给予鼓励,并告诉他,好孩子应该事事想着别人。将来也要为集体做好事,如做值日、浇花、打扫室内和室外卫生等。 "团队精神"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需要一夜暴富,而是养成习惯。不仅在学校球队,在家庭球队,在邻队球队也一样。时刻关注奉献的能力,寻求满足。 儿童与集体的联系应该是集体活动,或运动,或游戏。儿童能从集体活动中感受到快乐,感受到完成整个活动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他们下意识地理解到,集体拥有这样的乐趣,在集体中实现这样的价值。如果一个孩子害怕集体、孤独,那又会怎样?有许多具体的方法。例如,他不和小朋友玩,那么就可以一直和他的父母玩。父母可以和他一起玩互动游戏,如踢球,至少需要两个人一起踢,两人传球,配合,他踢的感觉,明白了集体活动有跟独自玩不同的乐趣。后来有一天爸爸没空了,他告诉他要努力跟别人踢,慢慢适应和别人的互动交流,慢慢的让自己喜欢上集体活动,慢慢的把活动送给小朋友们。能够逐步来,逐步去,慢慢改变自己对小朋友的偏见,体会集体的快乐,融入集体。它适合于孤僻、怕生的孩子。 培养孩子团队精神的方法 发展孩子的团队精神,增加孩子的合作能力,让孩子有个美好的未来。那有什么方法可以培养孩子的团队精神呢?共同学习学习! 一、家长应营造宽松和谐的家庭环境。 家长在家应该尊重和理解孩子。例如:跟孩子商量一些事情,向孩子请教一些事情,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和别人合作的意义,从父母的言行中学会尊重别人,学会倾听别人的不同意见。 再如:家长和孩子一起合作画画,孩子不小心画错了颜色,家长要体谅孩子的错误,鼓励他重新画。应该让孩子懂得宽容,懂得体谅他人。 二、排除儿童的孤独心理障碍。 为了让孩子具备团队精神,爱心、责任感和合群意识是必不可少的,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这些素质的综合培养。例如吃饭、睡觉的时候让孩子互相帮助,值日生要负责,对有困难的小朋友要给予同情和帮助。 对孤独儿童来说,首先要消除他与其他儿童之间的隔阂,让他真正参与到儿童中来,然后才有可能进一步发展他的团队精神。 三、培养儿童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家长要让孩子明白,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很重要,无论做了多好的事,都不会表达,不能让更多的人理解和分享,这几乎等于白做了。 唯有重视与他人的交流与沟通,注重团队精神的培养,才能得到他人的接纳与尊重。 四、培养儿童的归属意识。 家长应该重视对孩子归属感的培养,教育孩子关心自己的团队,多为团队奉献,多做贡献。对于怯懦的儿童,要帮助他们克服恐惧和自卑心理,增强自信;因此可以整合多个`力量,让团队成员在强大的动力下做事。 五、让孩子学会与人和睦相处。 家长应该教育孩子在活动中要对同伴有礼貌,要用别人喜欢的名字来称呼自己。和伙伴们相互谦让,友好相处,共享玩具,书籍;不争大家喜欢的玩具,可以让别人玩一会儿,自己玩一会儿,等等。那样,就能让孩子遇事想别人,知道有了同伴就能玩得更开心。 六、培养儿童的双赢意识。 使孩子懂得,只有大家一起努力,才能共创成功,共创双赢。自私地想着自己的成功而忽略了他人,那么就没有人愿意与你合作,那么你就不可能成功。 七、家长应发挥榜样作用。 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所以,父母要善于与人合作,这样孩子才能从父母的言传身教中学会与人相处的技巧。 八、多让儿童参与集体活动。 唯有把孩子放在集体中,孩子才能学会与人相处,不断地积累经验;只有与人合作,才能发现困难,学会与人协商,共同解决困难。因此,提高儿童的人际合作能力。 九、教儿童解决小争端。 当儿童和同伴在活动中意见不一致或玩得不开心时,家长应及时引导儿童相互协商,哪些方法能让每个人玩得开心,如猜拳、轮流、协调关系,确定共同的目标,使活动顺利进行。 十、培养孩子在游戏中的团队精神。 家长可以教孩子在游戏中学会合作,因为游戏是培养孩子合作交往能力最有效的活动,它是一种模仿社会活动,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因而也是一种良好的教育效果。 比如把孩子分成几组,选择需要相互配合才能完成的游戏让孩子比赛,赛后分析胜负的原因,让孩子知道只有服从集体利益,就算自己吃亏也是光荣的。 十一、学习儿童如何求同存异。 要让孩子们知道,一个人的价值只体现在集体中。有的人动手能力强,创意也不错,但当自己的想法和别人的不一致时,却不愿改变主意,这是固执己见;有的团队成员淡泊名利,对别人很挑剔,缺乏客观看待事物的素质。 事实上,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关键看大家如何看待自己。能在平凡中发现对方的美,而不是挑他的毛病,培养自己求同存异的品质,对于团队精神尤为重要。 家长应该教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意识。它不仅仅是培养团队精神的需要,更是获得生活乐趣的重要途径。 如今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具有很强的"自我"意识。假如这个「自我」意识持续内化,就有可能形成自私、固执等不良人格,成为自己成长的绊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