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相对论的真相 价格诱饵(A,B,-B;用户往往会选择B,-B往往是诱饵项) 菜单主菜高标价能够提升次贵价格菜品的销量; 现代风格房子、老式房子正常、老式房子屋顶要换 巴黎、罗马、罗马不含早餐 约会时带一个不健谈或者相貌劣势的同事,提升女同事的好感 价格的相对论效应 价格25美元的钢笔,15分钟里程外文具店促销18美元;价格455美元的衣服,15分钟外店促销448美元 第二章供求关系的失衡 印记效应(第一印象影响后续决定,第一眼的价格称为锚) 将珍珠与宝石价格锚定在一起,价值就紧跟宝石; 将社会保险号与商品报价结合起来,保险号高出价越高 羊群效应(最初决定可以转化为长期习惯) 第一次去星巴克到迷恋星巴克 将2美元20分的小杯换成3美元50分,再到4美元15分 第三章免费的代价 免费效应(交易有利弊,免费能使人忘记不利的一面,人本能地惧怕损失) 买DVD送免费碟片; 卖书免运费,买车免费换机油 小时计费换成包月计费 免费诊断、免费咨询 轮流做东比AA制更能增进感情 0的效应(降低一些有害指标) 低脂饮料,无糖饮品,0卡路里; 第四章社会规范与市场规范 社会规范用来建立情感联系,市场规范用来建立价值数据联系 一旦社会规范与时长规范发生碰撞,社会规范就会退出,社会规范很难建立 礼品是最佳的友情润滑剂,礼品比奖金更容易培养员工忠诚度 第五章兴奋状态下行为 普通人会低估兴奋(情绪激动)对行为的影响,兴奋状态下人更容易非理性; 第六章拖沓习惯与自我控制 破釜沉舟,帮助自己战胜拖沓,是成功完成任务的关键,强制性措施往往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 "自我控制功能"信用卡,延迟体验可以抑制兴奋 第七章所有权的个性 人类三大非理性怪癖 对已拥有的东西产生迷恋与依赖; 总是将注意力集中到会失去什么而不是得到什么; 经常假定别人看待交易的角度跟自己一样; 宜家效应与虚拟所有权(所有权的独特个性) 对某种事物投入的劳动越多,感情越深; 人们在实际拥有所有权之前就对某种事物产生拥有的感觉 "虚拟所有权"是广告主的主要动因,吸引用户成为商品所有者 如何治疗"所有权依赖症",用"非拥有心态"来看待每一桩交易 第八章多种选择的困惑 用户总希望有多种选择,多种余地; 人总是无法忍受可选择项丢失带来的损失; 第九章预期的效应 真相事前与事后告知,用户的评价也不同; 预期改变品味,预期提升真实快感; 预期产生成见(程序员会修电脑) 第十章价格的魔力 有两种机制能够形成预期,一是信念,对某种药物、手术或有关人员产生依赖(安慰疗法);二是条件反射; 非处方感冒药的疗效取决于你付多少钱??,价格驱动安慰疗效 预期价值有可能成为真正价值 第十一、二章人性的弱点,人为什么不诚实 现金可以阻止人作弊,非现金却能引发作弊,因为人擅长将细微的不诚实做法和想法合理化 离钱越远,人越难以保持诚实 第十三章行为经济学 个体需求与群体需求 人有时候甘愿牺牲消费快感来突出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形象; 人在大庭广众之下做决策时更倾向于表现与群体的归属感,着意刻画与别人一致的形象; 读后感心得体会:西方人关于"预期—实践"这一套知识检验理论,个人认为是值得学习的。大数据时代,再用传统的"我以为..."显然已经很难产生积极的效果,在做决策时一定要抱着有据可依的态度,用实验的手段探索,让数据和用户说话。 另外本书更好的一点是作者的挑战精神,这种挑战精神背后是什么在支撑,我想很大一部分是源于生活的观察。但是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不同,思维习惯必然不同,如果抱着这种偏见来执行实践必然抱着巨大的偏差,这是作者更值得尊敬的地方。相信—实践—总结—再论证—再总结,知识体系是这样建立起来的,一个好学者必然会通过这样的探索成为真正的知识专家。作者:玛丽